查看原文
其他

周龙岗 | 《甘南情思散记》之五:感悟礼佛

时光捡漏 您生活的笔记本 时光捡漏 2021-07-31


您生活的笔记本

点击悦读更多精彩

关注


出行的意义并不全是看景,是心灵的放飞,是灵魂的自由翱翔。旅途的感悟是在独处中生命的重生,在自我净化中放松身心,陶冶性情,感悟生命,探寻生命的真谛。看到的是眼中的风景,感悟的是心中的美景。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幸福快乐的日子,要使你过的每一天,都有所悟,值得回忆。


《甘南情思散记》之五:感悟礼佛


作者:周龙岗



临夏市八月十日的早晨已似初秋,六点起床,穿着短裤去吃早餐,两腿寒凉不适。除了和我们一样赶早奔忙的大巴车,整个城市还在晨睡的甜梦中。车过大夏河上别致的大桥时,只有河水依然独自欢快地跳跃着向远方奔去,桥上没有了昨天下午那般繁忙的车的长龙。秋天依然是那副憨相,他解释说今天走最后一段高速的行程,不过后面的国道也不错,马上要进高速收费站,第一站先去拉卜楞寺游览并自理午餐,随后去桑科草原、黄蟒湿地,晚餐及住宿郎木寺。

提起拉卜楞寺,我的脑海里莫名地与相声表演中“拉不愣登巴会种瓜,巴不愣登笨会敲罄”的绕口令联系在了一起,不觉好笑。提起藏族寺院,我想不过与青海的塔尔寺、四川的川主寺等一般无二。不过,藏传佛教虽然对我们汉人,只是去游览一下新奇,但是细细想来,既然是佛教,与汉传佛教必然有基本相通的,最起码祈福消灾,劝善修行的出发点大体是一致的。藏传佛教似乎比汉传佛教更复杂繁琐,但更深入藏民心,因为,曾记得有“没有王前,先有本教,没有王法前,先有本教之法”的说法,充分说明藏传佛教的久远比西藏历史上王的统治还早,藏民普遍笃信佛教,虔诚的信仰是能说明这点的。走进藏族地区,道路旁、山川、河流等到处可见礼佛的场所和设施,有神山、转经法物和转经场所、烧香台、佛塔等,大体说来,这些主要供礼佛的统称经堂,更有寺院经堂、公共经堂和家庭经堂之说。寺院都设有僧众念经、拜佛、学习教义以及其他宗教活动的经堂,也叫佛堂,是寺院活动的核心场所,佛堂内设有释迦摩尼佛和诸佛塑像以及经书等,长年酥油灯不息、净水不断,并按僧侣职位高低和资历深浅排列有僧侣座次,有寺院就有僧侣组织,必有佛堂。

更方便信徒礼佛的场所是公共经堂和家庭经堂。藏族村落都散落着公共经堂,一般由村组织出资聘请僧侣住守,而藏民家庭基本根据各自经济能力,都设有不同规模的经堂,作为全家人崇佛的场所,一般都专辟一间房在楼上,多以供奉释迦摩尼、观音菩萨等佛像,除了来家中的僧侣和贵宾外,其他人均不得使用这间房。我曾在四川去过藏民家庭,藏民一生会把绝大部分家庭收入供奉给寺院佛堂,根据供奉的情况,寺院赐予不同材质刻有经书的盆子在家中供奉,以祈求佛祖保佑全家在世平安,去世后也能得到天葬。

我们到藏区也常常会看到转经亭,里面有状如桶的圆形或多边形大小不等的转经筒,筒内装有纸印的经文,信徒口中要默念“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经(也叫观音六字大神明咒),每转经桶一圈表示念诵六字真言一遍。我们常常看到藏区山上、住户院落等竖起的经幡(也称嘛呢旗),用白布或彩纸制成条状,写上六字真言或其他经文,串起来挂在高杆上,通过自然风摆动代表在念经。另外还有水动念经的,如九寨沟树瀑林就有水念经。手动嘛呢轮(手持转经筒)念经更普遍,藏民们手里举着走路转山时不停转动的轮子,里面同样装有纸印的经文。也有常看到的山梁上等,到处用石块堆砌的“嘛呢堆”(也称祈祷石),用写有六字真言或经文的石片堆砌,路过的信徒会不断往上添加石块,并会绕着祈祷石转圈。

藏传佛教转经是有讲究的,因为经桶内装的纸质经文是有顺序的,只有沿着顺时针方向转,里面的经书才会正转,也叫“正读”,所以不论经桶、转山、转寺、转塔等不同的法器,都是要顺时针方向转动。更有虔诚的信徒为祈求佛祖保佑,会“五体投地”,俗称磕长头,虔诚地一步一趋,以积功德。无处不在,千变万化的转经使我们体会到,藏传佛教在藏民心中的神圣地位,顶礼膜拜的虔诚也就不足为奇,与我们汉传佛教信徒相比,不存在无事不求佛的功利心。

近中午十点时,车行到了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拉卜楞寺,偌大的几个停车场泊满了挂着不同省份牌照的车。购票的游客排成了长龙,近前卖藏族围巾的,卖礼佛所用的青稞、藏香等用物的生意很红火。带队秋天老师在等候的队列里距离售票窗口还较远,我在无聊的等候中,在藏民居多的经桶前溜达,不觉步行到了不远处的宣传牌前,恰是拉卜楞寺简介,这次出行因家中邻居装修房子太吵临时动议,没有准备,正好补下课。

拉卜楞寺,简称扎西奇寺,藏语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宗主寺院之一,被誉为“世界藏学府”。鼎盛时期,僧侣达到4000余人,1980年对外开放旅游。2018年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暨旅游装备展上,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榜单,是全世界最有名的藏密学院。坐落在大夏河北岸,坐北向南,西北山似大象横卧,东南山松林苍翠,寺前开阔平坦,大夏河自西向东北蜿蜒而流,形如右旋海螺,可谓山清水秀,风光宜人。这里佛教文化浓郁,拥有全世界最长的转经廊,寺院四周的外墙,有3.5千米由转经筒组成,共2000余个,是世界上最长的转经廊,转遍每个转经筒至少需一个多小时。

拉卜楞寺规模仅次于布达拉宫,宏伟的寺院,精美的建筑装饰,让人流连忘返。游人们登上寺院对面的山峰,可以把整个寺院尽收眼底,湛蓝深邃的天空,静静飘在山顶雪白雪白的云朵,神奇俊秀的山川,金顶的寺院和白塔,如众星拱卫般建在寺院主殿周围的藏式“碉房”建筑群与自成一体的大片规整的僧舍,如织的游人和礼佛的藏民穿梭其间,旺盛的香火,浓郁的藏族风情,使得拉卜楞寺显得更加神秘。据导游的介绍,拉卜楞寺内珍藏的民族文物和佛教艺术品共计1万余件,寺院建筑风格粗犷大方,古朴典雅;寺内佛像、古籍、壁画种类繁多、琳琅满目。

在跟随僧人导游游览中,游客的拥挤、不时的驻足留影和僧人导游的不够专业,在开放供游览的寺院专习藏医、诵经、主寺等四个碉房经殿。从断断续续的讲解中我们知道了本寺的一世活佛是夏河县本地人,青年时去拉萨学习,六十岁时学成,得到了佛者的一个学位,可以做主持一个学院的方丈。当时,成吉思汗的重孙(僧人导游解释:孙子的孙子)是蒙古、青海、甘肃等这一带的亲王,他要求在这边建寺院,于是一世活佛回到了家乡,在大夏河的旁边,于1709年起修建拉卜楞寺,持续修建到现在的六世活佛。在主殿依然是藏传佛教的规制不变,供奉着六世活佛,有所不同的是圆寂的五世活佛中二、三世活佛是肉身塔,也就是圆寂后未火化的肉身安葬在塔下。其他圆寂的三世活佛都是舍利塔。舍利就是高僧活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骨骼,也包括活佛在世时用过的各样法器。直到游览时,拉卜楞寺有53位加冕高僧活佛的舍利塔。主殿中除了供奉的活佛还有诸多菩萨、金刚的塑像供奉,藏传佛教殿中佛像的下面一般都是藏有珍贵的珠宝、传世法器之类。成行的酥油灯昼夜不息、净水不断。经橱里藏满了金叶和油印的经卷,一般各个经殿经卷的材质、经卷的记载文字也有所不同,都是可读的,也有盲人版的。主殿内的南墙与其他殿中不同,从正门分开,两边各画了500个佛像,合起来就是千面佛。大殿中央一排排的大柱子和四周的墙面上除了壁画,挂满了色彩艳丽、各种图案的唐卡,这些艳丽的色彩,均是用珍珠、玛瑙、珊瑚、绿松石、各色宝石和黄金等磨成粉,作为颜料手工绘制,几百年不褪色,艺术价值、历史研究价值不可估量。

藏传佛教的建筑多以叠垒而上,轮廓的立体感较强,而拉卜楞寺地势平坦,别具一格,如平房式的院落,整个规模不亚于一个小镇。特别是文生学院,始建于1701年的大经堂,外形厚重端庄,巍然屹立,蔚为壮观。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最大的佛学院,当时初建只有80根柱子(按柱子的多少计算经殿大厅空间的面积),可供1500僧人学习诵经,到了二世加冕活佛时僧人太多,扩建到140根柱子,可同时容纳4000僧人,1985年失火重建,为现在的规模格局。这里是僧人们每天早上五点半到七点半诵经,早上十一点半到一点半午课的地方。偶尔有一些诵经祈福等法事活动也是在这里。

拉卜楞寺既是世界藏学府,又是六个主寺之一,学院的特色是不可疏忽的。藏传佛教的僧侣有严格的等级和严格的学位制度,等级决定僧侣在寺院中的宗教地位和所担任的职务,这要先经过多年的攻读,一般会到拉萨去攻读,精通必修经卷“五部大论”和各派必学经论,逐年学考晋级,高级别也要学习外语,逐级升考到一定级别要拜师,如现在大学的读研拜导师一样,不同的是拜师和考级答辩是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去进供,学习虽刻苦,但家里的经济实力不行也可能无力再攻读,一般读到十几级的正式班最高一级后,财力好的继续攻读,应考“格西”学位,财力不行的只能回原寺另谋出路,考上“格西”学位,就有资格担任寺院堪布职务的资格,堪布就是一个寺院仅次于活佛的地位,由于活佛是寺院的宗教领袖,宗教地位最尊高、最尊贵,但是在寺院是不管理政治、经济、外交等事务的,只是终日闭户修持,法会时亲临法坛接受教民朝拜。因此说,考取格西学位就是仅次于活佛的威望最高的高僧,甚至活佛了,一般要考取格西大抵要苦读20年以上。

在拉卜楞寺,也让我感受到了藏传佛教一些不同于汉传佛教的地方。如从拉萨大昭寺请来的主功佛释迦摩尼佛12岁的等身像,就是与像祖的长相、大小、年龄一样的像。再如我们常常祈求未来幸福发达的未来佛弥勒佛,藏传佛教的弥勒佛不仅与其他藏传佛的坐姿不同,直接双脚着地,也与汉传佛教不同,没有大肚子,也没有大布袋子,这我倒觉得汉传弥勒佛更像僧人,接近民间人气。菩萨本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而这里八大菩萨之一,专司文殊院的文殊菩萨也有不同,汉传佛教文殊菩萨永远是慈眉善目的形象,升小学考大学不论何时何地去敬奉都这样,有些人甚至不远万里到五台山去敬奉文殊菩萨,保佑孩子金榜题名,而在这里看到了怒目而视的文殊菩萨形象,让人肃然而立,或许是八大菩萨也称八大金刚的缘故吧。

拉卜楞寺,让我感受到了藏传佛教的博大精深,体悟到了真正的虔诚,是我人生一次新的认识。


5



作者简介   


周龙岗普通公务员,文学爱好者,码字和做人一样朴实无华。

精彩悦读


相聚“秦岭生物”,凤翔作协·『时光捡漏』首期读书会圆满落幕!

杨舟平 | 以文学的名义相聚 ——写给『时光捡漏』首场读书会

小草 | 人间有味是清欢 ——参与『时光捡漏』首场读书会有感

写给《时光捡漏》第一期读书会

周龙岗|试说网络交流

周龙岗 | 秋日午后遐思

周龙岗 | 《甘南情思散记》之一:旅游遐思

《甘南情思散记》之二:天水情思

《甘南情思散记》之三:甘谷小憩

周龙岗 | 《甘南情思散记》之四:品味临夏


责任编辑丨 辛  克

文字审核丨  濯   尘

公号维护丨  魏晓兰

捡拾生活点滴,留存美好记忆!

欢迎加入『时光捡漏』原创文学平台,编辑部将于10月下旬举办第三期线下读书会,敬请关注,欢迎参加!

投稿邮箱:sgjltougao@sina.com

编辑微信:google1982072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