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强|我从农村带往城市的行李

时光捡漏 2021-07-31

以下文章来源于芳菲随笔 ,作者大美凤翔芳菲随笔

写在前面的话:这是作者农村生活系列回忆中再一篇关于如何从农村走向城市的文章,前几篇分别写的是在农村时从农村看遥远的城市,农村到城市的亲情通道以及农村与城市之间各种不同特点邻里关系等。此为印象尹稼坞系列文章之十一。


我从农村带往城市的行李


作者:李   强

我来自农村,生活在城市,将来可能不会再回农村。正式走出农村那一天,我并没想那么多,也没法想那么多。如今,却想盘点一下我的农村和我的城市。今天就先从农村带往城市的东西开始着手梳理。

第一次正式踏进城市,自然说的是西安,那是在1985年。我的初中时代,走出农村到了西安以及从西安回到农村,我的身份依然是农村娃。因为眼睛近视,三叔带我到西安来配眼镜。我从农村带往西安的,是那一身的卑微和怯场以及满眼的好奇和茫然,更是一种渴望。

第二次正式踏进城市,是我的大学生活阶段,是在1992年到1996年期间。我从农村带往城市的不仅有粮油转接关系以及户口迁移证和学费以及要花在城市里的生活费,还有父母给我捆的一身行李。当然,那红彤彤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以及家乡亲友们的嘱托和惦念,更是从农村带往城市东西的重中之重。离开农村之前,我还是农村娃。进入城市之后,我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天之骄子。当然,内心依然是农村娃。

第三次正式踏进城市,是我大学毕业那一年暑假,即将以大学老师身份回到西安。自此,正式开始了我的城市生活。我从农村带往城市的,依然有父母捆的一身行李,大学几年的学习成果,还有代表着城市户口的报到证。带来的依然有父母和亲友们的嘱托、羡慕和祝福。

自从考上大学之后,和许多在我之前考上大学走出农村的寒门学子们一样,我们都成了家乡后时代孩子们的学习榜样,也成了父母和亲友们眼中的骄傲。从农村带往城市的,肯定也会有我那颗感恩的心。

再后来,我常年往返于农村和城市。自然,是以我的家乡和西安为主。我也走过许多的外地农村,带走过不少的东西回城市。这个阶段,我从农村带往城市的,主要是品质,一种来自农村的那种积极向上又踏实勤奋的本质;一种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感恩和回报的心态。

近些年,我从农村带往城市的,有岐山的美食,家乡的特产,父母种的蔬菜,汗水打的粮食,有早些年在农村被精心做好带给城市也来自农村的亲人,后被当作垃圾扔了的“好吃的”。那些年,我还没车,带东西很麻烦。庆幸我的农村离城市距离很近,我能方便地来回。

当然,我从农村带往城市的,不光有好的东西,也有不好的东西。我的不开阔的眼界以及很固执的性格,还有不加选择的善良和热心。这些都是我从农村带往城市的,以及,我的五音不全和运动不协调的呆傻。但这些东西,到了城市多年, 我依然没舍得扔,还保留着,时不时地拿出来晾晒一下,也会用在我的城市生活中。如今,我在城市生活里好多在用的思维,都是来自我的农村那些年丰厚的岁月积淀呢。

从农村带往城市的,更有我儿时满满的记忆。那里,有我太多的欢乐,也有我不少的痛苦。近几年文章写作,主要是以悼念我的父亲以及回忆农村生活为主。这是农村给我这个城市人,最好的一份礼物。

从农村带往城市的,还有我健康的体魄以及旺盛的精力,还有对未来满满的信心。可这一切,在城市打磨20多年后,快消耗怠尽了。

如今,我从农村带往城市的东西很少,不是不需要,也不是看不上。更多的是,农村现在只剩日渐衰老的母亲,生产不出更多粮食和蔬菜。当然,城市里也都能买到农村产的东西,性价比还不一定差的。

我从农村带往城市的行李,一直滋养着我的城市心,将惠及终生。



往  期  回  顾

李强|那些年放过不多次的牛

李强 | 倒在三十六年前的杨树林

李强 | 不老的村庄和老去的村庄

印象尹稼坞之四:我的人生启蒙

印象尹稼坞之:大庙忙里的记忆

李强|印象横水尹稼坞

李强‖戏里戏外的尹稼坞村

李强 | 鸡窝里的希望和温情

李强 | 那些年我们玩过的土游戏

作者简介:李  强,1972年生。一个客居西安的凤翔人,故土情结很浓。喜欢品读文字,体味人生百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