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水形物语》可以这样解读
我 不知来时
却 唯恐去处
今天书本为大家推荐一部金球奖最佳导演的作品。
它就是——口碑还不错的《水形物语》。
导演的名字你可能有点陌生,但是他的上一部作品《潘神的迷宫》你一定看过。
The Shape of Water
水形物语
2017
导演: 吉尔莫·德尔·托罗
编剧: 吉尔莫·德尔·托罗 / 瓦内莎·泰勒
主演: 莎莉·霍金斯 / 迈克尔·珊农 / 理查德·詹金斯
上映日期: 2017-08-31(威尼斯电影节) / 2017-12-01(美国)
片长: 123分钟
吉尔莫·德尔·托罗1964年10月9日出生于墨西哥哈利斯科的瓜达拉哈那。代表作品有《环太平洋》《魔鬼银爪》《刀锋战士Ⅱ》《潘神的迷宫》。
《水形物语》
文/George
排版/刘小黛
《水形物语》除了以哑女和水怪的爱情为少数族群(黑人、同性恋等)发声外,更把人类政治生活的荒谬和人类内心坚守的美好相比较,互相映衬,使得原本严肃的政治显得荒谬,而人类对幸福的追求显得更加美好。
这种对比是以不断被强调的时间概念来表现的:哑女的闹钟是时间,计时器是时间,日历时时间,工作场所的打卡器是时间,手表是时间,约定好的营救计划是时间,间谍博士说“我在美国学习十几年了”是时间,保安队长说“我在战场上效力20多年”也是时间……
在时间的长河里,有的东西变了,有的没变。
变了的,是有些人的初心。
苏联间谍的上司已经沦为了公款吃喝的腐败分子,他的初心变了;保安队长买凯迪拉克,一心想着干完这个差事就带着妻儿去过好日子,他的初心也变了。
这些变化,都可以理解,总结起来,就是“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国家过时的政治生活(冷战等)之间矛盾”。
不变的,是另一些人的初心。
哑女和老头都喜欢看黑白歌舞片,时不时模仿一段踢踏舞。殊不知在冷战时期,20、30年代的黑白歌舞片早就成为历史,楼下的电影院都在放彩色片。
老头爱画画,对着水怪画得不厌其烦,其实他的手艺早就被照相技术淘汰,丢了工作还傻傻地坚持送画,一点没看出来对方是在敷衍他。他的初心没变。
间谍博士来美国十多年,他说“要学的东西很多”,他本着人道的精神不愿杀水怪,他对科学的执着和人道的初心没变。
与《潘神的迷宫》一样,《水形物语》再一次暴露了导演未泯的童心,导演颂扬了爱和执着,批判了劳民伤财的政治生活。他对政治的讽刺显而易见:苏联间谍之间对暗号,尴尬到家;间谍头子骄奢淫逸;胖胖的打手走到哪都忘不了吃,在博士家吃了蛋糕还想要牛奶。
导演对他们是贬斥的。美国这边也好不到哪去,保安队长原本完美的职业生涯因为水怪的逃走几乎要画上失败的句点,从前的功劳刹那间就要化为虚无。
他是可怜的,颇有一些“狡兔死走狗烹”的意味。
他也是可悲的,他全片最高光的时刻,仅仅在击毙那两个苏联间谍的时刻,“我从未失手”一句,更显出从前的荣光和如今的无用。
哑女和水怪(同类)之间的爱情、哑女对歌舞的热爱、老头对同性的渴慕、老头的对作画的热爱、科学家对学术和人道的执着,人之为人,要执着的事情太多,才不要那些冰冷、无情的政治生活。
然而可悲的是,即使放下政治,投身经济浪潮,尽情享受物质生活的人们依然无法打破偏见的藩篱,边缘人群被妖魔化。
于是有了这几幕:服务员不给黑人座位、保安队长鄙视甚至猥亵哑女、将军和部下一起嘲笑热带雨林的原始部落……
歧视仍然存在,或许正是有感于现实的残酷,托罗的童话里,女主角总是死后才能得其所,《潘神的迷宫》里小女孩如此,《水形物语》里的哑女亦如此。
《水形物语》里,唯一逆着时间的事儿是画家的头顶上重新长出的头发,没错,就像保安队长所说,“水怪”是神。正是他的力量,拨弄了时间,让我们又可以回到时间这条河流的另一端,看到曾经的美好。
始发于公众号“电影知何处”,禁止转载。
友邻评价:
后台回复“水形物语”有↓链接
更多精彩文章:
这部去年口碑一般的电影,却入选了《电影手册》2017年度十佳
书本放映:
天梯 | 时间去哪儿了 | 奋斗 | 生门 | 唐老师 | 芳华 | 金珠玛米
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 |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
抛开书本
长按二维码发现惊喜
豆瓣/微博:刘小黛
艺术电影评论和放映
微信号:darlingtud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