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9岁吸烟,12岁街头厮混,21岁被捕,阿尔帕西诺的凶猛人生
Al
Pacino
破笼而出
“人们总拿我和别人做比较,我倾听但从未认真对待。只有帕西诺,我个人认为他绝对是我们这代人中最优雅的演员。”
——罗伯特·德尼罗
亲爱的麦克·柯里昂
美籍意大利裔的阿尔·帕西诺,生于纽约的曼哈顿,祖籍位于美丽的“西西里岛”。没错,就是“教父系列”中柯里昂家族的故乡。
电影里柯里昂家族的成员整体上秉承了西西里人的宗族团结的传统,母亲慈爱贤惠,父亲有责任有担当。
对于阿尔来说,现实中的生活远不及电影中来的顺遂。
外祖父母都是思想极度保守的人,七岁以前他不被允许出屋玩耍。贫困、孤独、长期压抑的卑微造就的那份“叛逆”在幼小的阿尔身上烙下了印记。
每每提及童年,他的记忆总是停留在电影院里,那时与母亲一起看一次电影是最大的喜事,因为此后数日,模仿电影中的对白和人物将成为他仅有的乐趣。
14岁时,无心学业的阿尔有了平生第一次登台演出,那是在南布朗克斯区阿尔斯米尔剧院上演的切科洛夫的《海鸥》。
后来,当29岁的阿尔站在百老汇的舞台上领取戏剧托尼奖时,母亲却因病去世无缘与他分享喜悦,这成了他终身的遗憾。
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个1969年才初登大银幕的新人,三年后就搭上了《教父》这辆快车,拉开了演艺生涯的辉煌序幕。
有人说,阿尔·帕西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运气,毕竟不是每个人能遇到像科波拉和希德尼·吕美特这些大导演的提携。
但想想年轻青涩的他能与马龙·白兰度、约翰·凯泽尔等老戏骨飙出火花,便不得不佩服他这种遇强则强的潜质。
对于大多数观众而言,麦克・柯里昂等于阿尔・帕西诺。
阿尔说他要塑造一个谜一样的麦克。
人类天生的一个本能就是好奇,人们都渴望看看这个谜里面究竟有什么,是满园春色还是毒蛇猛兽?这也是麦克・柯里昂吸引人心的地方。
有别于马龙·白兰度的豪气与霸道,阿尔用忧郁的眼神与阴沉的神色诠释了新一代教父的内心世界。
他恶罪恶,却将一生与罪恶为伴;他深爱家庭,却终将妻离子散;他权势滔天,却一生痛苦不安。
如果说《教父》是马龙·白兰度、阿尔·帕西诺、科波拉等一个群体谱写的黑帮史诗,那么让《教父》三部曲延续伟大的,阿尔可居头功。
随着经验的积累与导演的调教,在后两部《教父》里,阿尔把壮年麦克的威严、缜密、杀伐果断,老年麦克的内心软弱和宿命的悲剧感演绎得深入灵魂。
“教父系列”成就了阿尔,却也在某种程度上禁锢了他。
因为当他每出演一部新片,片方都会不约而同地打出“二代教父”的旗号进行宣传,哪怕他尽力在每部片子里将自己全身心地放进去,人们依旧不买他的帐,因为这不是大家想看到的“麦克・柯里昂”。
在演艺圈,几乎所有的明星都会经历这种矛盾。要么一辈子呆在舒适区,要么选择在最光辉的时刻华丽转身。
其实演完《教父3》的阿尔完全有理由转身离开,但是内心的火仍在熊熊燃烧。
“舞台是我的生命,我嫁给了这个职业。最重要的始终都是渴望和冲动,直到现在,这种表演的欲望在我心里仍然像一团燃烧的火。”
以生命作赌注
“我已经以生命作赌,我情愿身处死亡边缘,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资深记者劳伦斯·格罗贝尔在《一代教父——与阿尔・帕西诺面对面》的卷首引用了莎士比亚在《理查德三世》中的话。此语亦可为阿尔・帕西诺一生的写照。
9岁吸烟,10岁嚼烟草,11岁抽烟斗,12岁街头厮混,13岁接触大麻,21岁因非法携带武器被捕。哦对了,9岁那年,阿尔还有了人生中第一次性经验。
此等肆无忌惮地的生活方式当然不值得宣扬,但也无可否认,这种像路边疯长的野草的姿态暗含着某种勇气——让他用生命恣意表演的勇气,让他成就了自己的勇气。
尽管品行不端,但中学戏剧课老师布兰奇·罗斯坦发现了他的表演天赋,并鼓励他将精力放在戏剧表演上。
1954年,他通过试镜被纽约的曼哈坦高中录取,可那个年代的人们迷恋的是克拉克·盖博那样高大帅气的演员,身材矮小的阿尔很显然不具备成为明星的潜质。
由于母亲患病无法工作,高二的他不得不选择了辍学。为了补贴家用,阿尔做过超市收银员、杂志社收发员、音乐厅领座员。
直到他遇到了生命中的伯乐——查尔斯·劳顿。
这个曾获得1934年奥斯卡影帝的英国演员在见到阿尔的第一眼就察觉到蕴藏在并不高大身躯之下的能量,尤其是那炯炯有神的双眼,像一只孤傲的鹰隼,仿佛能洞察世间险恶。
“你以后会成为明星的”,前辈的一句话成为了年轻人前进的明灯。
在多年的演员工作室学习与舞台磨练后,28岁的阿尔凭借舞台剧《印第安纳人需要布朗克斯》中饰演疯癫男孩“墨菲”一角获得了欧比奖“最佳男演员奖”。
这座奖为他敲开了好莱坞的大门,而《教父》则让阿尔从一个新人演员迅速蹿红。
著名导演迈克尔·曼说,“帕西诺是不露痕迹的表演天才。”
他的前女友贝弗莉·狄安姬洛则爆料:“他每天照镜子的时间不会比我少,每次都是在琢磨怎么用四十种不同的方式表演一个情境。”
就这样,天赋与努力的同行让这位“二代教父”如同变色龙一般,逐渐拓宽了戏路。
成名后的阿尔选择角色有一个标准——他自己称之为“对这些角色或者这些角色的困境深有感触”。
作为实力派演员的代表,很多人会说他“演什么都像自己”,这并不是对他的演技的不认可,更多的是说他能“用自己的方式贴近角色”。
比如《热天午后》中的桑尼・沃特兹克、《疤面煞星》里的汤尼・蒙塔纳、《闻香识女人》中的退伍军人、《魔鬼代言人》里的弥尔顿等等。
阿尔擅将角色的张狂、外放、情感起伏的激烈赋予更多的故事性与独一无二的魅力。
“角色在替我说出那个内心自由自我的自己。”阿尔说道。
1992年冬,不知道《闻香识女人》的一段探戈跳进了多少人的心里,这个好莱坞的无冕之王终于在第八度提名之际登顶,揽得人生至今唯一的小金人。
距离第一次提名过去了整整二十一年。
二十一年的岁月,让年轻的教父变成了优雅的老男孩,名利场的沉浮并没有让这个怀揣演员梦的大男孩忘却初心,反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除了演国王演教父,还可以演贩夫走卒或是慈祥的长者。
他的境界,就是永远尝试突破自己的境界,让角色化作一杯最醇厚的烈酒,令无数观众为之“上瘾”。
在2005年经由1500位艺术家、评论家评选出的美国电影学院(AFI)“百年百大电影台词”中,出自阿尔之口的就有三句,分别来自《教父2》的“亲近朋友,但要更亲近敌人”;
《疤面煞星》的“Say'hello' to my little friend!”;
《炎热的下午》的“Attica! Attica!”。
破 笼 而 出
“九十岁的时候我要演毕加索,如果那个时候谁有剧本记得来找我”
这是阿尔在七十多岁时说的。好像对待表演这件事,他永远拥有取之不尽的力量。
对于好莱坞来说,阿尔这一代方法派演员是来自上世纪七〇年代的活化石。
他们在1970年代的成功,正对应着那个年代的美国电影所呈现的时代精神:对权力运作中腐败一面的揭露,以及小人物对国家机器的反抗。
此后无论是《疤面煞星》里的“气场全开”还是《闻香识女人》的“迷人探戈”,他浑身似乎总有一种魔力,一种令观众不曾意识到,眼前的这个男人已经迎来了自己82岁的生日。
庆幸的是我们不需要担心他会像马龙·白兰度那样,孤零零地等待生命的落幕,就像他所演的麦克·柯莱昂。
因为从他拒绝高昂的报酬只为在一百人的小剧院中演一个自己钟爱的角色开始,阿尔·帕西诺心中的野兽早已破笼而出。
保持愤怒——马丁·斯科塞斯(上)
做一个人的“cinema”——马丁·斯科塞斯(下)
作者|摸鱼(煮观本主)
貳十二世纪生人,一流摸鱼打工人,二流白日梦想家,
三流工笔小画家,四流媒体码字人。
书本福利∶在本文下方留言,分享你的“教父”情结。抽取1位赠送“文明”系列造梦之作《游戏玩家》,随书附赠终极设定手册和专属书签。
希望大家把「抛开书本」星标置顶,文末右下角点点在看,这样就常能看到我们啦!书本也会带来更多精彩新片点评和电影节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