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小网红”佩琪引发全网关注,只有3岁的她,体重竟然达到70斤。
按照正常的儿童生长曲线,这应该是11岁孩子的标准体重参考值,而佩琪才3岁!对于3岁孩子来说,体重超过36斤就算是肥胖了。
而造成佩琪肥胖的原因,就是过度喂养。
日常生活中,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
前几天就有一位医生朋友跟我说,一个5个月大的宝宝去体检,因为有婴儿肥,家长很开心,认为长得可爱。
一测量,体重值竟然严重超标!再测血压,血压也超标,以为看错了,再连续测几次血压都依然超标,达到高血压的诊断指标!
以前总担心孩子吃不饱,没想到给孩子吃太多也有这么严重的危害!有研究表明,大部分胖宝宝长大后还是会很胖,而肥胖带来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除了生理上的危害,精神上的影响也不可小觑。动作笨拙、反应迟钝,上学后很有可能成为同学逗乐甚至是讥讽的对象。
成年后,月经不调、多囊卵巢综合征、乳腺癌的概率要比常人高很多。所以,趁着孩子还小,一定要科学合理给宝宝喂食,避免孩子长得太胖。也可以根据下面这个公式来计算宝宝一日的吃奶量,然后再分摊到每次。
同时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判断孩子是否吃饱了,以免造成过度喂养。如果宝宝吃着吃着,吞咽奶水或吮吸的频率明显变慢,甚至停下来歇一歇,这就表明宝宝吃够了。如果听到宝宝吃奶的声音,是“咝咝”的,或者是吧唧嘴的声音,说明宝宝可能没吃到多少,可以帮宝妈给宝宝调整一下衔乳姿势,让宝宝吃到更多的奶水。宝宝出生第6天,每天至少要换6次尿布。若尿布沉沉的,说明宝宝已经吃饱,小便浅黄清亮为宜。如果尿布上有橘色或淡粉色结晶,就说明宝宝摄入水分过少,也就是说他没有吃饱。
宝宝排出胎粪后,每天至少会大便3次,如果便便次数少于3次就可能是母乳没吃够。3-4周时,宝宝排便的次数会变为一天一次或几天一次,这是因为宝宝在“攒肚子”。
如果喂养充足,宝宝前3个月每月增加420~840g体重。母婴知识关注公众号[xiaowang老师]。宝宝在3~6月,体重每月增长在420g左右。对于已经添加辅食的孩子来说,要每隔一段时间,就监测一下孩子的身高体重情况。具体可以参考下表。
小贴士:由于孩子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表格中的数据仅作为参考。如果自家孩子的指标不在参考范围之内也不要过于担心,可带孩子看一下儿科医生。
小宝宝们不会说话,所以是否过度喂养,还是要看他们的表现。当它们出现以下情况时,就存在过度喂养的危险,要及时调整喂养策略。
新生儿吐奶是非常常见的情况,这是因为他们的胃小且呈水平位,容量比较小,加上肠胃发育不完全,以及吮吸过快或吞入大量空气,所以很容易出现吐奶的情况。
但是如果宝宝频繁吐奶,并且每次都吐很多,那么就要注意是喂奶过量,此时最好能调整喂奶量和次数。
(2)肚子鼓胀
涨肚也是比较常见的情况,但如果经常性肚子鼓胀,并且还会有咕咕的响声,那么就要注意是不是喂太多了。
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减少喂食量,并且还可以适当做一些腹部按摩,情况严重的则要赶紧去医院找医生帮忙了。
(3)排便异常
宝宝的便便会根据自己的饮食出现改变,如果宝宝吃的太多、消化系统跟不上,那么便便的颜色就会发绿或者是有小泡泡。
参考文献:奶瓣、绿便、腹泻、便秘...宝宝的各种便便真图全解!建议收藏~
除此以外,蛋白质消化不良会导致便便有臭鸡蛋味,脂肪消化不良会让便便变成灰白色,摄入糖过多则会有酸臭味,姐妹们一定要学会观察辨别。
(4)体重增长太快
宝宝的成长都是有一定标准的,这包括身高、体重、头围、智力发展等等。
如果宝宝短时间内体重飙升,那么很可能是过度喂养了,此时应该咨询医生并根据建议调整宝宝的饮食。
关于宝宝是否肥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一个简单的算法:
最后,月姐想说,孩子长得胖≠长得好,在喂孩子的时候,千万要手下留情!这篇文章很重要,希望大家转发出去,让更多姐妹重视起来。
点击底部「在看」或者分享朋友圈,
才能让更多人看到哦!
12种少奶的辩证及处理方案
夫妻谁的基因决定了孩子智商和相貌?太准了
“跳楼前,她还想给孩子喂口奶”,压垮女人的不是离婚,不是出轨,而是......
立秋过后,宝宝“四暖一凉”的穿衣法则,你知道吗?
丝瓜的确能下奶,重点看你怎么吃
催乳技能提升及处理爆奶,乳头皲裂等的处理及偏方(收藏)
1到36个月的婴儿抚触操、排气操全图文视频教程(珍藏)
男婴被100℃洗澡水烫伤!妈妈不顾全家反对做了一件事,医生也点赞!
催乳师培训课程,课件(催乳师必读,收藏)
补气血的食谱(有产后气血不足,少奶,漏奶等症状)
夜奶,要不要喂?喂多久?怎么戒?一篇全看懂
开奶、黄金初乳……宝宝的第一口奶决定了他的一生!
秋季断奶配套来啦!1-24个月婴幼儿辅食添加指南!
多余的母乳不要扔,它还有这15个用途,最后2个太实用了!
2岁女童体重竟不足10斤:2岁女童体重竟不足10斤:这种辅食,一定要给孩子吃!
新生儿黄疸来势汹汹,你真以为这是小事儿?晒太阳能搞定?
随手转发,让我们一起关爱妈妈健康,呵护宝宝成长.
图文源于网络,精编整理公益分享,如涉及原作者权益,请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