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一棵树-水杉(41)
水杉的一年
7月15日周五,
在水杉树下骑小黄车。
最近街上多了很多小黄车,但是我不会骑这个车,我大概已经有20年没有骑两个轮子的车子了,不管是自行车还是电动车,晚上,儿子一定让我在自己家楼下学习骑小黄车,他在边上作指导,开惯了四个轮子的车,对于只有两个轮子的小黄车我实在感觉到有些重心不稳,摇摇晃晃地骑着这个两个轮子的家伙,在自己家车库门前的这一条小路来来回回骑了好几遍,但始终也没有能够完全放松,心里老是打鼓。只有儿子一直在旁边作指导:“放松”、“眼睛看前面”、“把脚抬起来”,每次路过那两株水杉树的时候,我总是要抬头看看它们,想到它们也正在看着我们母女两人在练习骑车。下周儿子就要走上远方求学之路了,这也大概是我们最后一次能够这样在自己家门口玩耍,多年以后,我们在一起看水杉的情景必定会成为美好的回忆。现在想来,匆匆忙忙,还是有很多事情没有在一起完成,那几个水杉的成熟果子也没有一起去摘来,现在的小孢子叶球和大孢子叶球不知道长得怎么样了,街新线上的水杉大道也没有一起再去感受一把。出发之前,还有其他很多事情需要去完成,也许去看望水杉这样的事情,要排在后面,不知道轮不轮得上了。
7月16日周六,
今天在去浦阳新村的路上,远远地看到有一株水杉特别耀眼,因为别的水杉还是一树碧绿,但是这一株水杉已经满树金黄,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不假思索地调转了方向,就开到了这一株水杉树下。树叶已经完全呈现出了金黄色,但又和秋天的那种黄色有一点异样,因为地上也没有什么掉落下来的黄色叶片,如果是像秋叶那样一点点变黄,那么至少应该一边黄一边落。
我越发感觉到奇怪,查看了一下树身,在大约离地面一米的地方,发现了一个树皮上的环割,是非常均匀的一个环割的疤痕,导致两段树皮完全分开,在分裂的地方,有特别多的松脂,我想这棵树也曾经努力地想要自愈,于是释放出特别多的树脂,可以让伤口愈合,无奈这个伤口实在太大了,已经超出了树的自愈能力,在一翻努力之下,它终于耗尽了所有的能量,于是,树虽然没有倒下,便是树叶因为得不到营养,就发黄变色,这是一棵刚刚死去不久的树。
俗话说树怕剥皮而不怕空心。因为树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和筛管分别位于树表层的木质部和韧皮部,没有树心只是失去部分木质,而剩余木质部中的导管仍然可以运输水和无机盐,同时韧皮部中的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但一旦树木没有树皮,就割断运输有机物的筛管,树木无法获取营养而死亡。
不知道是谁这么狠心,想要把这一株水杉致于死地,而且应该也是对树木的生长方式有所了解,所以采用了这样致命的手段。
7月17日周日
清晨,在自家阳台上看着对面那两株水杉,就像是两个人,一个高瘦,一个矮胖,视线之中,可以看到,不仅是水杉,在远处的房子中间,还有很多很多树,这样一种自然生物,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视野之中。不论是公园里种植的园林绿化树,乡间小路上的行道树,原始森林中的参天大树,它们一直都是将太阳能转换成实在资源的主力军,这些资源提供了其他生物所需的食物和荫庇。同时,它们还通过光合作用为这个星球提供大量的氧气。没有树木或类似的生物,地球上现存的生物,包括我们在内,都无法生存。我们离不开树木,但是树木离了我们人类,应该会活得更好。
我们住在六楼,眼前的这两株水杉,已经达到这个位置了,它们依然笔直地挺立着,我记得有一天我在阳台上看风景,那天风很大,我就看着对面的水杉树摇晃地非常厉害,它的尖顶象是在跳摇滚舞一样摇头晃脑,我直担心它会倒下,虽然我知道,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树木在进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些变化。这种变化是为了抵抗地心引力,让生命拔地而起,同时也为了突破自身现有的局限。如果你想设计出一种如磐石一般坚硬与耐久的植物形态,那么答案一定是树干。与其他生物成长历程不同的是,树木的生长是三维的,它们的形态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精细。随着树枝变得越来越繁茂,树枝上便产生了一些凹洞。一棵发育完全的树会有细密的枝吐、腐孔、断枝和裂隙。即便是一段小树枝,也会有形同建筑一般的复杂结构。每一棵树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它自己的生存习惯和脾气,花一年时间观察一棵树,就象花一年时间和一个人认真相处一样,你会发现它的形态变化,性格脾气,我想这一年,一定不会是单纯地观察一棵树的一年人与树、人与人、树与树,这一年会让我们产生许多思考。
7月18日周一
今天再来梳理一下和水杉有关的人。今天梳理一下国外的学者来到中国研究水杉的一些历史。
在1948年钱耐深入中国内陆探访水杉故乡之前,美国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研究东亚植物达40年之久的麦雷尔,1946年便收到郑万钧寄去的水杉腊叶标本, 1948年又收到了郑万钧寄去的水杉种籽。麦雷尔教授收到种籽后,不仅培育成为美国最早的活水杉母本树,还免费赠送亚、非、欧、北美、大美洲及南美等76所植物研究单位。
胡秀英
美国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先后六次从中国得到湖北省利川县水杉标本以及伴生树种和蕨类的标本近1300号。这近1300号标本,有的是中国科学家采集赠送的,有的是由美国自然科学协会以及阿诺德树木园提供经费采集的。这六批从水杉故乡采集的标本,最为珍贵。后经美籍华人植物学家胡秀英博士研究,除35份无花果的标本无法鉴定其科、属外,共鉴定出550种,隶属127科301属。这是当年我国提供的一份珍贵的水杉植物区系的资料。后来,胡秀英据此发表了论文:《水杉植物区系及其地理分布意义》。
7月19日周二
1948年7月底,美国加利福尼亚科学院的格雷塞特(J.L.Gressitt)博士带着他的助手笛宥(Y.W.Djou)先生前往水杉分布区进行昆虫考察,为了证实各种昆虫的寄主植物,也采集了许多植物标本。格雷塞特8月下旬离开了水杉坝,而笛宥则在水杉坝继续逗留了一个月,采集了一些植物标本。
水杉果子滴胶标本
1975年5月,美国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曾赠给访美的中国植物代表团用有机玻璃镶嵌的水杉叶及果球标本,并附有胡秀英一首诗:
植物学家昔合作,
水杉宝树得繁播;
友谊互助今复燃,
比活化石延年多。
1980年10月,中美联合植物考察队结束在湖北神农架的考察工作后,又于10月5日到湖北利川县进行为期5天的考察。这一次中美联合植物考察队利川之行的目的是:采集植物标本、种籽、苗木,探讨古水杉为什么能在利川水杉坝一带经历冰川期而幸存,研究水杉故乡的生态环境、地势、气候、土质、植被等。考察期间,昆明植物研究所副所长张敖罗先生提议,把水杉称为“中美友谊之树”,获得中美植物学家一致举杯赞同。
7月20日周三(今天的图片全部来自网络)
我现在查中国植物志手机版,水杉是属于杉科水杉属,查中国植物图像库,水杉是属于柏科水杉属,我有点糊涂了,水杉到底是属于什么科?再问了一下一帆,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 W. C. Cheng是属于杉科 Taxodiaceae 水杉属,起初发现水杉的时候,水杉到底应该把它放在植物进化系统的什么位置,曾经引起了不小的争论。
胡先骕、郑万钧联合发表的《水杉新科及生存之水杉新种》称:
“水杉之亲缘似最近北美之 Sequoia、Se quoiadendron、Taxodium 及中国之水松 Glyp- tostrobus,惟此四属之叶及球果之鳞片皆互生,异于水杉。水杉之叶、花及球果之鳞片皆对生,又近柏科,其在分类上之正确地位界于杉科与柏科之间,实为此二科之桥梁,故称之为一新科,名水杉科。
邓叔群先生认为:“水杉具杉科植物之普通特征,虽然他的营养器官及生殖器官排列为对生与柏科相近,但无应另立新科极特异之点,而可视为杉科中进化最高之一属。因为将器官为对生状排列的植物放置于螺旋状排列的科中,也不乏前例。如将 Microchachrys 放在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即其一例也。”故他以为“无立为一科之必要”。
日本三本茂则把水杉属置于落叶杉科(Taxodiaceae)。梁希教授就水杉木材解剖分析,也认为水杉之木材与落叶杉科最为相近。
斯行健在《水杉在科学上的意义》一文中称:“水杉可能为一新科,或径可定一新科名如水杉科(Metasequoiaceae)亦未始不可。”这是他基于水杉“球果化石的鳞片的排列,是交叉成X状,在现代的落叶杉科,并不是如此的,但在扁柏科却是极普通的”。但是,他在水杉建立新科的问题上,治学态度是审慎的。他在《介绍水松并谈到水杉》一文中写道:“关于现代植物之研究,须从种子胚胎、木材解剖、表皮构造、细胞遗传、生态……等各方面着手,而证明水杉与其它植物如红杉、落叶杉、水松、扁柏……等之关系。并证明水杉确实可以成为一新科。”
关于一属植物是否应立新科,植物学家之间意见相左是常有的事。斯行健不得不写道:“这一问题最好于1950年在瑞典京城斯德哥尔摩(Stockholm)所举行的世界植物学会之定名会议中提出,那时可视多数植物学家的意见而加以决定。”不过后来,这个问题在《中国植物志》中得到了解决,而且得到了多数学者的认同,将水杉归入杉科,即过去所谓的落叶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