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延再延,天山路为何成为长宁的中轴线?
天山路东起延安西路,西至哈密路,是长宁境内一条东西走向的骨干道路。天山路(含天山西路),穿越内环、中环和外环三条上海城市环线快速通道,由于路径东西横贯长宁腹部,被专家称为长宁的中轴线。
长宁的中轴线
天山路
天山路的“老底子”是上海殖民地时期工部局“越界筑路”的产物。它的东端起于大西路(解放后更名延安西路)。大西路筑于1921年,当年周边百姓戏称大西路是“鸳鸯路”,即一半是煤屑路面,可以走汽车;另一半是黄土路,供洋人骑马、遛马所用。
四年后的1925年,工部局从大西路发叉开辟出另一条向西的马路,初名林肯路。林肯路向西延伸至罗别根路(哈密路),全长3.8公里。初始也是黄土路。1943年10月,林肯路改名为“天山路”,由黄土路翻建为煤屑路。1945年改为羽林路。改名“羽林路”事出有因,天山路西端新泾港畔的北新泾老街是当年上海特别市蒲淞区治所,现在还保留着蒲淞南路和蒲淞北路的路名。1945年蒲淞区改名为羽林区,遂将天山路改为羽林路。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不久恢复“天山路”路名。上世纪50年代,天山路还是两车道的煤屑路,还没有人行道设置,完全是乡村公路的模样。随着沿线的工厂建设和东部天山新村的建设,至60年代初,天山路辟筑成4车道的柏油路,东部天山路拓宽时留出人行道,但到西端(今天中路至哈密路段)还是乡村公路模样。进入80年代后,天山路再度拓宽,形成6车道。随着地铁2号线西延伸段建设,天山路扩展成今天的8车道,越来越宽畅。站在娄山关路天山路口的街心,东西眺望,通衢大道豁然开朗。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错落有致,一派城区新貌。
80年代古北路以东天山路旧貌
90年代遵义路以西的天山路
50年代初天山路娄山关路交汇口
50、80、90年代天山路
1992年,城市化步伐将天山路向天山西路延伸。2008年,虹桥交通枢纽的开工建设又为天山西路继续向西延伸提供机遇。
随着虹桥交通枢纽配套道路工程上马,2010年天山西路跨过原先的尽头绥宁路,进入闵行区地界。与虹桥机场北侧的护场河道并行,一路向西,穿越京沪高铁的高架线路,抵达嘉闵高速高架路下的华翔路,与北翟支路衔接,全长4.3公里。加上长宁区境内的天山西路(哈密路至绥宁路)的3.3公里,天山西路全长7.6公里,比3.8公里的天山路整整延长了1倍。
天山西路尽头
上端是闵嘉高速路
天山西路
西端路牌
天山路、天山西路原本系长宁境内的骨干道路,虹桥交通枢纽建设让其变成了连接长宁、闵行两区的跨区域的市级骨干道路。和天山路、天山西路并行的地铁2号线西延伸段工程将地下轨道也延伸至徐泾东。2017年5月,轨交15号线的开工兴建,又将给天山路古北路口的城市面貌带来新的改观。
天山路起点与
延安西路连接
天山路与天山西路
在中环路下连接
可以这么说,天山路向西延伸一延再延,不仅见证了上海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发展步伐,也成为展示上海这座全球城市未来“东有大浦东、西有大虹桥”之“哑铃状”经济格局的一扇“窗户”。
文字 | 姚志康
图片 | 姚志康、郭笑琛,部分旧图源自档案
编辑 | 黄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