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类学田野必备:建立整体的视野

张文义 无为而无不为 2024-03-17


1. 基础

 

人类学的田野,既要理论,也要方法,更要对人类学有整体理解,看到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人类学的想象力,需在田野和写作中完成。

 


建立人类学的整体视野,从历史开始,看到过往发展的关键节点。每个节点构成当代人类学的一个基本要素,也是田野的必备内容:



不同节点各有引发学科转折的关键文章,带来新的研究视野或方法论。下田野必读。不要茫然无知地观察、访谈和体验,看不到细节材料通向的整体,放过了走出田野、跳脱个案的关键时刻。每篇文章既关于民族志,也走向人类学。



人类学就一个宗旨:人的整体性,即一切都关联在一起。田野的根本目标是找到人的某种整体性。多读几遍这首诗,深刻体会一下人的整体性。艺术家可以走出集体表象,又带着集体表象,内外交织。学者几乎走不出,只活在自己社会的集体表象中。人类学既要科学,也要艺术。做田野,带本小说,带本诗集,再读点科普或数学,会更明白人是什么。



不同时期对人的整体性理解不同。线性平面地看,人类学提出了四五种整体性。



这些整体性之间有层级关系:上一层级包含下一层级,但有下一层级没有的内容。层级是跃迁的过程。当代人类学完成了第一层级,同时进入第二和第三层级。结构主义是第一层级最精致的理论,第二和第三层级还在发展中。第二层级把人和社会合在一起,理解人性和社会的交织,难点在于触摸生命经验的不可言说。第三层级把人和自然合在一起,理解天人合一的机制,难点在把人当万物之一又不能从人的角度看,但人如何才能不从人的角度看?第二阶段的“本体论转向”一团乱麻,第三阶段像镜子,我们只看到世界在人这面镜子中的象,触摸不到世界。

 


第二和第三阶段为人类学找了两个新方向,但各自碰到了似乎不可跨越的问题。至此,人类学就不能靠自己了。第二阶段需要文学艺术,第三个阶段需要生物学、计算机、神经科学、和数学。个体的知识和精力有限,当代人类学的田野急需不同学科的合作。如果你的伴侣不学人类学,恭喜你,一定要请Ta 下几次田野。

 

在方法论上,当代人类学确立了内外交织的原则,但没怎么做到。在中大,内外交织已成为了调侃我的梗,我只能希望大家调侃的同时明白它是什么。内外交织是解释和诠释的结合:解释冷静地把人和事当东西看,寻找背后的机制;诠释让我变成它,感同身受地经历他者的世界。内外交织既看到世界的机制,也体验着世界。这就是人的存在状态。



人类学田野需做到这两种最基本的内外交织。这张PPT要求带到田野。当然,看你跟谁实习,跟我,必须做到。做到第一种,有资格进入人类学第三阶段;做到第二种,进入第二阶段。做到两种,开始当代人类学。



当代人类学依据内外交织看人的整体性,把人类学分解为四个步骤,循环往复。田野是第一步,田野后期开始第二步。第三步最难,是完成民族志的关键。第四步是当代人类学的契机:自我映照社会和自然,回到自己才看到人与社会的纠缠、人与世界的纠缠,进入第二和第三阶段的追求。



2. 操作

 

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方法论和思维方式体现为具体理论,田野实际上是对理论的操演、拓展和改变。

 

人类学有三个通达人的整体性的学科传统:英国传统我看人看我,法国传统并置社会的所有类型寻求社会文化的机制,美国传统寻求人的社会性和生物性的合一。前两个传统是人类学第一阶段的核心,从法国传统更引出了第二个阶段,而社会性和生物性合一是第三阶段的关键。第一阶段包含四个理论框架:功能与运作、深层结构、诠释、和政治经济学,第二阶段包括实践理论和本体论转向,第三个阶段目前只有协同进化论。

 


每个理论本质上都在讲田野操作。不能操作的理论,没法下田野,就没有人类学的生命力,留给哲学家好了。

 

每个人下田野有意无意都带着某种理论倾向。下田野前,反思一下自己眼中的人类学,具体表达成什么理论倾向,以免田野中无知无觉地观察、记录、体验。明白自己的理论预设,知道自己自然而然地会去找什么材料、如何分析、以及最终想得到什么。这是优势也是陷阱。自己下意识避免的,恰是田野的难点和重心。



每个理论都有一个抓手,或一个隐喻,以化入生活和生命。结构与功能是有机体,结构主义是棋盘和乐谱,诠释学派在叠乌龟,政治经济学派讨论爱情与阶层,实践和本体论转向说想知道苹果是什么,吃了它才知道。本体论转向认为理解一个东西,必须变成它,但又从中抽离,吃完苹果而不变成苹果。本体论转向因此提出内外交织的第四种形式:投入而抽离。协同进化论,记住德国犹太人智商爆棚但深受遗传病折磨的案例。日常生活的例子也非常多:为什么今天近视的人那么多?为什么中年少女早早出现了,这些都是生活方式与生物机体协同变化的结果。有什么样的社会生活,就有什么样的生物体。生物结构不超然于社会文化。



如果你心中的人类学是社会的构成,即第一阶段的人类学,田野必须把两个关键概念化入民族志材料:system,这是目标,视社会文化为一个体系;function,这是方法。function的三个含义代表了人类学第一阶段的所有理论(诠释学派除外)。Function作为功能,是马林诺夫斯基的功能论;作为动词(运转),是布朗的结构理论,而结构展开的过程是政治经济学派;作为函数,是结构主义。



社会构成从理解社会各种制度及其间关系开始,即结构与功能学派,如下图。



在此基础上,进入政治经济学派,看到制度变迁的机制、过程,及在个体身上的体现。政治经济学派抓两个要点:第一,结合马克思和福柯,从政治经济过程、国家政治、市场调控的宏大过程走向微观身体行为。第二,政治经济学派的三个分析维度把马克思和福柯的思想变成操作过程。



接下来从社会走向人,进入诠释理论,看人对世界的理解。关键是叠乌龟,遵循两个原则。诠释始于划界,界下是社会事实,界上是诠释者的想象与追求。为什么在这里划界?是你的阶层、信仰、社会生活、生活史 ...界连接了诠释学派和政治经济学派。

 


如果你的人类学是社会的构成,这张图整合了第一阶段的所有理论,也是田野必须看到的内容:价值理念、社会结构、政治经济过程、和文化品位,四者循环往复。一个月田野,你只能专注某一块,但看到它和其他块的关联,连接下图中至少两块。让整个环转起来,需要一年以上的田野。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结构主义与田野无关,更多是人类学第三步:从民族志到人类学。结构主义就是四个步骤,找棋盘、找乐谱。

 


当然,结构主义与田野密切相关,可让田野充满质感,也更有超越性。心有灵犀的,请阅读列维-斯特劳斯之外的结构主义,针对具体民族志个案。

 


实习跟我的,必带两张ppt进田野。第一张,内外交织的两种基本方式,是方法;第二,社会的构成,是内容。

 

实习中,请明白带队老师的风格、组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方式,组员和老师的技能和知识背景。


3. 进阶

 

理解了社会的构成,才有资格进入当代人类学,探索人性与社会的交织,社会与自然的协同进化。

 

当代人类学始于后现代思潮。后现代把人类学从科学中拉出来,可惜走入了另一个极端,没有了人类学,只剩下民族志。



实践理论整合现代人类学和后现代,寻找结构和不可化约之物之间的关系,即社会与人性的交织。



今天,实践理论延展为本体论转向,提出了人的另外一种整体性,self + soul。



理解这种整体性,不仅要在认识论上接受他者的世界,更要从本体论上接受他者世界的真实性,将科学与非科学并置。

 


科学与古老文化体系的对话,可能迎来二十一世纪人类知识的一场革命,整合来自量子力学、相对论、基因表观学和神经科学的洞见与古老文化传统中意识修证、天人交感的生命实践。人类学将扮演其人类之学的作用,整合科学与人文、感性与理性、可言说与不可言说,回归其学科创立之初的宗旨:搭建科学与人文的桥梁,理解人的整体,探讨人之为人的意味和机制。

 

田野关注点也在第一阶段人类学的基础上,走向人。只有关注生活和生命,才能触及self和soul:

 


协同进化论探讨人类进化的机制,结合社会与自然。

 


当代人类学的田野既要感性的体验,

 


也要科学的建模和田野之后的实验分析。


田野笔记要求至少两个文本:

 


写好笔记,还要反思,为书写民族志做准备:



 4. 田野之后

 

中大人类学的本科训练,田野前有理论课、方法课、以及关于社会构成的课(宗教、亲属、经济、语言 ...),田野时学习在一个具体社会历史条件和环境中整合理论、方法、和内容,田野后有民族志写作与非虚构写作课,民族志解决人类学思维方式的第二和第三步,非虚构写作通向第四步,让人类学上身。大四,学生开始社会实践。

 

田野回来的写作,区分笔记、报告和论文:


写作传达人类学的想象力:

 

关键是形成写作的习惯:

 

以上只可参考,不可作为标准。不同气质的头脑和行为方式的人共同努力,才能看到人的完整存在。拒绝在人类学中寻求统一做法,接纳矛盾、斗争、混乱和沉寂 ... 不然,只看见人类的偏执和片段,把人类学做死。


往期精彩文章:



一个月田野实习,在结束中开始


人类学到底研究什么?


人类学的方法论:内外视角的交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