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是一个集体表象
涂尔干用集体表象表达一个社会“对社会是什么、人是什么”的最基础界定。其理论源头是康德的先验观念。先验就是我们不知道它从何而来,它却构成我们思考的框架
集体表象理论有三个要点:第一,社会并不是个体之和,有凌驾于个体之上的社会性。理解社会性,不能从个体出发。第二,社会性的内容源于人(不知从哪来的)想象与创造。制度和符号把它们固定下来,使之成为客观实在、有了自身的结构和机制。第三,社会成为客体,像自然一样影响、控制我们。
集体表象的英语翻译collective representation中representation 极为巧妙。首先,它始于present,即无中生有创造一个东西,使之成为客体,主宰人、控制人。其次,包括represent,即别人把这些客体内化,社会因此成了人的生命,代替了主体的思考、行为、情感、和感觉。两个过程相互衔接,互为首尾。Representation一词传达了社会和自然的根本差异:离了人,社会不存;没了人,自然依旧。
下面来看生活中有哪些观念、范畴已深入人心、并以规则和制度的方式代代流传。
文义:今天的课堂讨论有点不一样,每个人都带着意味深长的笑容。
惠婕:比如说要孝顺。不孝的人有,但大部分还是遵从孝道,相信“百善孝为先”。一开始应该是统治者为了让社会秩序更好运转,就灌输、强化了孝道。
文义:集体表象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它是社会性的体现,从逻辑上讲,它前面没有其他东西,就像数学物理中的公理,是思考的原点。每一个公理都能引起争议,但在各自的体系中显得自然而然。比如平行公理,接受它,就有了我们熟悉的平面几何,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不接受它,也可以得出多少有点怪异的几何学,其中,三角形内角和大于或小于180度。第二,它要以制度或符号观念的方式世代流传,贯穿在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
依据这两个条件,我们来看孝道。第二点是满足的,不孝会承受巨大的制度和舆论压力,如不能继承财产、不能参加家族仪式、死后无缘祖先牌位等。但孝道是源头性的吗?是否可从别的观念推出孝道?
云霄:长幼观念。孝顺他是因为他生了我,还把我养大,所以我要“羊羔跪乳、乌鸦反哺”什么的,或者说等我老了,也希望孩子这样对我。
文义:所以你认为孝道有前提,即谁生谁的事实?
臻郅:因为老年人在丧失生产能力时,需要帮助才能生存。孝道源于这个自然条件。子孙用对待自己的方式对待上一辈,社会才能运转。
文义:好的,我们看到两个可能的原点。孝道是因为老年人需要被赡养,或因为上一辈生养了你。
中天:我想反驳自然条件。孝道是高度社会化的产物,否则,根据自然法则,人到一定年龄、对种群繁衍没了意义,就该被淘汰 —— 赡养老一辈就是挤压后辈的资源。孝敬父母、赡养老人不是自然赋予人类的,而是高度社会化的产物,可能建立在亲属或政治制度上。
明睿: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经济交换关系。我生你、养你,我老了,你理应照料我。第二,辈分关系。
文义:辈分是先后,交换是契约。从二者出发,各自可推出孝道。在这个意义上,孝道不是集体表象。好,第二个例子。
慧珊: 继承香火的观念,即人死后在另一个世界需要有供养。
文义:万物有灵是香火观念的源头。想想其他案例。比如,为什么认为数字之间的关系是十进制,而不是二进制,两个都是可选方案,逻辑上也没有可以导出它们前提。它们只是一种约定。一旦选择了,比如说,十进制,我们的思考方式、社会等级设定,都跟它有关。在汉语世界中,为什么9是极数?皇帝、官员、平民的衣食、出行规矩等都跟十进制有关。但如果选择二进制,社会就有了新的组合方式,如列维-斯特劳斯研究过的南美社会的二元组织。
吕雯:对性别的定义。从生理上区分,只有男性和女性,但人们给予性别社会定义,比如男性是阳刚的、坚强的,女性是细腻的、柔弱的。
文义:男女的生物性状是自然事实,而社会对男女的定义未必基于此。每个社会都有“男人是什么,女人是什么?”的想法,依据它,社会界定了婚姻、财产、地位等制度。比如,柏拉图设想了三种性别:人原本双性都有,但有些人身上男性机制盖过女性机制,另一些相反,还有些男女机制比较均衡,所以古希腊允许同性和异性恋。性别观念算不算公理,之前是否还有其他思考原点?
云霄:社会分工?
文义:分工是社会形成一定规模后才产生。提醒注意,集体表象是人的想象,可能跟生物事实、自然事实完全无关。
张慧: 意识到自我的存在。
文义:开始认识自我。如果成为逻辑原点,可以推出什么?
张慧:比如实现自我价值,促使人去奋斗、劳作。
文义:“我是谁”是一个集体表象。有些社会拒绝自我这个概念,比如在美拉尼西亚,个体被认为是社会的具体体现。人活着的最大成就是有一天完美地体现了社会。而近现代以来的欧美社会中,独一无二的个体被当成思考的前提。这两种社会的制度和价值体系就完全不一样。在强调自我的社会中,教育激发个体,而如果个体是社会表象,教育更多是为了维持社会的表达。我们这几代人都被撕扯在这两种理想型之间。上一代人是螺丝钉想法,我们觉得应该张扬个性,从而引发了资源分配的斗争。
往期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