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过气网红”陈行甲:一个理想主义者的中途离场

栩先生 栩先生 2020-10-18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正能量、有匠心的公众号。

文 | 李栩然 潇潇  

首发 | 栩先生(ID:superMr_xu)


1

2019年1月,《我是演说家》第五季进入到半决赛的第二场比赛。


一个叫陈行甲的选手,以“未来我们一起在路上”为讲词登场。


他是一名为全国重大疾病患者奔走的公益人,在《我是演说家》现场,他分享了自己做公益以来的心路历程。


在演讲中他提到,他曾经见过一个7岁的白血病孩子,看到自己爸爸出去借钱没借到,回来难过得撞墙,孩子想哭,可是怕爸爸妈妈难过又不敢哭……


他还曾见过一户农民家里孙子得了白血病,爷爷为省钱自杀了,最后孙子也没留住。


所以他的目标,不止是简单地为患者筹措资金,而是希望通过搭建有效可信的平台,让公益变得更透明,更容易参与,“让因病致贫从现代中国消失”。


他的演讲打动了现场所有人。最终,他成功入围第五季总决赛,成为六强之一。


但就在2年多前,当他第一次去深圳的时候,口才极佳的他遭遇了无法打动人的挫折。


当时,一位著名企业的负责人想见见他,说对他的公益创业项目感兴趣。


辉煌的大楼,敞亮的大堂,过安检时,陈行甲连呼吸都在反复练习。


作为一个曾经无数次坐在主席台上讲话的人,日后《我是演说家》的全国六强,陈行甲的当众讲话能力毋庸置疑。


但这一次,他唾沫横飞地讲了一下午……


到了5点钟,老总很干脆利落站起来,表达了对陈行甲坚持理想的尊敬,然后转身离开。


拖着沉重的脚步,陈行甲挤上晚高峰的地铁,背着重重的装有电脑和资料的包困在地铁车厢的人群中,当终于有了座位并坐下的那一刻,他整个人瞬间瘫软。


“我这是在哪?


我在干什么?”


陈行甲开始恍惚,脑中闪现出自己大笔一挥、拨款千万的情景,那时他是湖北省宜都市市长;仅在半年前,他一下车还被人群前呼后拥,那时他是巴东县县委书记


可到了45岁的当口,他不想当官了,只身南下深圳,做起了公益。

 

2

2011年10月,陈行甲被调到湖北省巴东县任县委书记,在此之前,他历任湖北省兴山县水月寺镇镇长、兴山县委常委、宜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宜昌市政府副秘书长、宜都市市长,政治前途可谓一片光明。


巴东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拥有3354平方公里,2011年时有50万人口,当时在贫困线以下的有16.7万人。


一个小小的的国家级贫困县,却在那几年“贡献”了不少新闻热点:2009年邓玉娇事件、2010年水布垭翻船、2011年冉建新暴死……


陈行甲刚上任的第七天,有一个名叫“科比”的网友,写了一封“致巴东新任县委书记”的公开信,信的内容直接到让人不忍直视,洋洋洒洒五千言,归纳起来6个字:


偏激、挖苦、悲愤


一般类似这样的“愤青”帖子,很可能连论坛的管理员都懒得去看一眼。


但作为新任县委书记的陈行甲不仅看了,而且在深夜里实名公开回复了他,并留下了自己的个人邮箱,鼓励网友多提意见。


令陈行甲没有想到的是,他的网红生涯从此被迫开始。


随后的日子,他平均每天收到群众邮件50多封。


陈行甲第一次信访接待日,外面黑压压的一大片,原计划一上午,一直持续到晚上。


在巴东前一年半的时间,光是大规模群众集体上访,陈行甲接待过三十批,最多的时候,近200个老百姓把他团团围住,但他从不逃避老百姓的问题,更不逃避与腐败分子的对峙。


据陈行甲说,在他直接指挥的全县的反腐斗争中,抓捕的官员和不法商人,87个,其中局长9人,直接牵出的县领导5个,包括了县长,县委副书记等重要官员。


有人说他是借反腐泄私愤,他的回应非常干脆:


 “我都是这个地方的一把手了,我能有什么私愤?我有的是公愤,是代表五十万老百姓的公愤。”

 

在县纪委大会上,针对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问题,他大声疾呼:


“你们这些局长、主任和书记、镇长,不要再在工程项目上想任何心思、做任何文章!”


陈行甲当众解剖了一个腐败工程,“300万的项目还没开工,就上下送出120万。


这段话后来成了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中,“老黄牛”区委书记易学习的经典台词。

这一次的脱稿讲话,后来被人整理为一篇署名叫《一位县委书记的愤怒》的文章。这篇近万字的讲话稿,不到24 小时,阅读量超过10 万。随后,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等传媒多次转发,引起热议。


文章中,他用词辛辣地把领导干部插手工程项目捞好处比“摁着叫花子拨眼屎”,并连发三个声色俱厉的疑问:


“怎么狠得下心?!”

“怎么下得去手?!”

“我们的钱都哪去了?!”


他的愤怒并非没有来由。巴东县是国家级贫困县, 50万人口中有17万贫困人口,有一些人却“倒手就是钱”。


坊间曾流传着这样的话语,“即使是巴东街上拉板车的,只要搞定个把关键人,借个资质就能中个标”、“中个标就好像中次彩票”。


这篇被各大媒体称为“问题报告”的发言在网上“走红”后,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声音,现在来看非常有意思。


有人打电话提醒他“收着点”,做人不要高调,不要太得罪人。


有人苦口婆心劝他,“又没人逼你,你自己何苦主动站出来做靶子?这简直就是作死的节奏啊。”


但最经典的评价大概是说他“矫情”,“一看就不会做官”。


就在那一年,南方都市报曾经采访过他,记者问:想过仕途会到哪一步吗?


他回答说:


我没打算当大官。有些人已经不开心,等着我出状况,但我没啥顾忌。我没想着趁现在领导重视了,就要等提拔,就收敛锋芒,就学乖。我还会坚持自己。官当多大算是大呢?

 

但在当时,他的这句“不想当大官”的肺腑之言,却几乎没有人相信。


毕竟,那时的他已经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受到了中央的表彰和首长的接见。


前途岂止是一片光明,简直是光芒万丈。


但接下来,他却继续用让人目瞪口呆的行动证明着自己的话。


为了发展巴东的旅游业,陈行甲想把巴东的好山好水拍成宣传片推广出去。


邀请知名的歌手来唱宣传曲,明星开价都太高,陈行甲索性自己唱。经他演唱的《美丽的神农溪》放到网上去,一个晚上的点击量达到15.5万次。


为了宣传旅游业,堂堂县委书记还从3000米高空跳伞,全程直播。这一系列非常规动作很快叫响了当地“秘境巴东”的旅游品牌。


枪打出头鸟,陈行甲的深入反腐和特立独行难免引来不满和争议。


因为他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方式,不仅侵犯了当事官员的利益,更牵扯到了更多的人,撞上了对方所营造的圈子文化和山头文化。


有人说他爱出头,博名声,也有人说他泄私欲,有人向上递材料举报他“自我竭力炒作,捞取政治资本,思想意识差”。


甚至还有威胁说:“既然陈行甲想搞死我们,我们也要搞死他,搞不死也要搞臭他。”


陈行甲的公车里,警察专门为其安装了防爆装置,并叮嘱司机每次出行前都检查一遍。


但陈行甲却并没有改变。他仍然该说的说、该做的做、见人见事、直呼其名、直切要害。


最艰难的时候,陈行甲曾慷慨激昂说过这样一句话:


既然他们都把话说到这份儿上了,也算是在成全我了。我从小就有英雄情结,总梦想有朝一日白马轻裘仗剑天涯,去斩妖除魔惩恶扬善。


几个月后,恩施州级领导干部人选名单公示,陈行甲在列,且是14人中最年轻的一个。


作为一个大山里走出来的普通农家子弟,“做官”做到这一步,不知道已经符合多少人心里光耀门楣的梦想了。


但陈行甲心里记着的,却是他母亲对他的教育:


干净做人、干净做事。

 

3

到巴东“走马上任”时,陈行甲带的行李不多,但他把母亲的照片摆放在了办公室的书柜上。


陈行甲的做事风格一直深受母亲的影响,母亲的言传身教成了他整个人生的基石。


五岁多的时候,母亲就让陈行甲跟着姐姐去村办小学试读。


那时候学生少,老师少,教室也少,学校只能开复式班。所谓复式班,就是一二年级的孩子同在一个教室里上课。老师在黑板上画一道线,这边给一年级孩子讲,另一边给二年级孩子讲。


老师给一个年级的孩子上课的时候,另一个年级的孩子就在一旁做作业。


令人没想到的是,陈行甲跟着姐姐一起试读,居然跟上了,成绩比很多“正式”读书的同学还好。

 

多年以后,回顾自己的求学生涯,陈行甲最自豪的是他在村办小学毕业时,毕业统考成绩是全高桥乡的第一名。那是一个空前绝后的成绩,在他之前没有过,他走后十几年也没人打破过这个记录。


后来,村办小学普遍撤销,这个记录很难再有人打破了。


再后来,陈行甲从高桥乡考入县里的高中,离开了那个山村。


但他却一直无法忘记,那个偏远山村里不断上演的贫困与愚昧。


他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小的时候,他所在的村子里有一户很特殊的人家,男主人姓潘,他叫潘伯伯,女主人姓王,叫王伯娘,他们家有七个孩子。


潘伯伯一家在村子里不受人待见。潘伯伯常年佝偻着腰,拿着个烟袋,走到哪咳到哪,吐到哪;王伯娘似乎永远没梳过头,总是蓬头垢面,因为潘伯伯动不动打她,她总爱哭,眼里总有眼屎。


就是这家人,经常会到陈行甲家借盐吃,借了又不还。而为了面子的缘故,这家人时常换不同的孩子来借。但是,他从没见母亲让他们空手回去过。


陈行甲曾经少不更事地问母亲,为什么他们总借,总不还,还要借给他们?


他母亲当时就拉下脸来呵斥他:人不到活不下去的地步,怎么会借盐吃?我们不给他们借,他们就没地方借了,以后不准你说这种话!


陈行甲的母亲让他觉得,母亲虽然穷,但有着悲天悯人的菩萨心肠;她用她微弱的力量,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比她更弱的人活着的尊严。


从童年到少年,陈行甲曾亲眼见到或者听到潘伯伯家老少一个一个死去,最后只剩下大儿子一人,坐牢回来继续在村里生活着。


他们家多数是病死的,也有到外地卖血感染艾滋病死的,还有在外地做小偷被人追到地里打死的。


现实,有时候比余华的《活着》讲述的福贵一家人还要残酷。


与潘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通过读书走出大山的陈行甲,人生却一直在走上坡路。


他先是高考被湖北大学数学系录取,数年后已经在基层担任镇长的他又如愿考上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四年后,陈行甲经过层层考试,以当时湖北省的最好成绩,被公派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


这之后主政巴东,网红县委书记,全国优秀,最年轻的州级领导干部人选……


就在他即将走向人生“新巅峰”的时候,人到中年、路到一半,他不仅没有活成一个手握实权、工于心计、深于城府的官老爷。


反倒越来越像个还没走出学校的,天真、执着、纯粹的理想主义者。


在母校清华大学演讲时,陈行甲曾说他在读罗素书时曾经热泪盈眶的一段话:


三种简单而又极其强烈的情感,支配着我的一生: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求,对世人疾苦难以遏制的同情心。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于是,在被选为州级领导干部人选的那年年底,他选择静静地离开了官场。

 

4

2017年5月6日上午,陈行甲在其微信朋友圈发文称,“中场修整结束,下半场公益人生开始了。”


随后,他南下广东,决定先从公益的角度尝试为推动儿童白血病的免费治疗探底探路。


没钱没权、又没有从业公益的经验以及专业的医学知识,这条道路走起来有多艰难可想而知。


起初,他所有试图去拜访的潜在投资人,都以吃闭门羹结束。


让陈行甲下定决心转型的原因,除了个别领导的直接打压外,还有来自他“干儿子”的触动。


陈行甲初到巴东之时,本着“凡是这个村最穷的几户必须看,凡是村里有学校的必须看”的原则,走遍了巴东县491个村。在彻底摸清了县情之后,陈行甲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号召全县干部结穷亲。


陈行甲带头与一名艾滋病孤儿小航结为了亲戚,陈行甲去看望他时,他已经病症发作,满头满脸都是疱疹。


小航的奶奶指着门外不远处的坟,对陈行甲说,自从孩子的妈妈因为艾滋病去世以后,家里就再也没有亲戚来走动过,村里人都像躲瘟疫一样,即使从家门口过也都绕着走。


家里没有钱给孩子治病,就更别说送孩子去上学,这个孩子白天跟着她下地,晚上她给他洗澡,让他跟着她睡,这一世他投胎变成了人,也算对得起他了。


奶奶在跟他说这话的时候,枯槁的眼中没有一滴眼泪。


陈行甲能从那平静中感受到无尽的绝望。


他为小航联系医院,想让小航去上学,但没有一处学校愿意接收,手中的权力居然在这一刻完全失灵。


几经辗转,最后是云南的一所公益学校愿意接收小航,这让他第一次知道了公益这两个字的全部内涵


在陈行甲不断的坚持与努力之下,清华的师妹给他介绍了一位深圳的公益老兵刘正琛,二人相见恨晚,见面之后即决定展开深度合作。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一起在广东省河源市尝试了儿童白血病的综合试点,联合当地政府和医疗部门,对区域内所有白血病儿童兜底治疗,希望借助这个项目摸清中国儿童白血病救治的底在哪里。


陈行甲给这个项目取名叫联爱工程,想以河源为例,摸索一个儿童白血病的救助体系。


陈行甲发现,在国家医保报销的药物外,白血病患儿往往还需在院外自费购药,如一些高档抗生素、靶向药、化疗药等等,这部分费用不走社保、也不走医院,是不见底的黑洞。


对许多贫困患儿家庭来说,儿童白血病的花费是“灾难性的”——10万起步,20万也不宽裕。许多患病儿童,在巨额的医疗费用面前,只能被放弃。


于是,他们推动修改了当地的医保目录,委托国家卫健委的两个重点实验室,对治疗儿童白血病临床已经广泛在使用,但又不在医保目录里面的几支新药、贵药,进行了卫生技术评估,然后邀请医保决策部门一起,对他们委托作出的评估报告进行评审。


经过这个流程,2018年7月,培门冬酰胺酶、伊马替尼,两支治疗儿童白血病的特效药被纳入河源的慈善医保补充目录,接着2018年的11月,培门冬酰胺酶被纳入国家的医保目录。


这是真正上演了一场现实版的《我不是药神》。

 

5

陈行甲的故事讲完了。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去网上查了很多资料,看了很多他的视频。


看来看去,忽然觉得,之前我提到的对他的很有意思的一句评价,实在是太到位了。


一看就不会做官”。


他的形象气质,他的言行举止,以及他的最终选择,都太不像一个曾主政一方,掌握无数生杀予夺大权的“父母官”了。


更何况这个官,还处在大有可为的上升期。


我在查资料的时候,看到了一个细节,当年陈行甲高考的时候,数学接近满分,而政治总分100、他只考了52分。


或许从那时起,就已经注定了即使他今后从政,也还是不太懂“政治”。


因为不懂“政治”,所以他能够按照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来干,可以完全不顾及官场的那一套生存发展哲学,可以出淤泥而不染,可以既不同流也不合污,可以在别人羡慕的官场坦途上,毫不眷念地抽身而出。


这样的境界,是那些自以为“懂政治”的人,所永远无法理解的。


他们按照自己一贯的想法来看他,来揣测陈行甲的人生追求,最终只能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个有“野心”的人,他之所以这么干,要么就是为了打压人,要么就是为了“不择手段”往上爬。


但陈行甲却在45岁的年龄,弃仕途而转公益,用实际行动打脸那些揣测他、举报他、污蔑他的人。


陈行甲在巴东的时候,他的同事曾这样评价他:正气、有激情,工作狂,不按常理出牌,理想主义


理想主义,就是让你穿上了铠甲,又暴露了软肋。


因为理想,所以内心坚定,百毒不侵。


但也因为理想,所以更多地会将自己暴露在各种明枪暗箭之中。


一个有理想的人,注定要比别人付出的更多,失去的也更多。


6


我在读初中的时候,曾经看到过一句当时似懂非懂的话,至今难忘:


悲剧往往这样产生,忠诚的人被误解,被误解的人却不能坚持到底。


大家都在骗人的时候,你的诚实就失去了价值;当随时一把火将一切烧毁的时候,辛苦的积攒也变得没有价值;当低声下气才能苟活于世的时候,追求真理便成了一件多余的事情。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太骨感。这也成了无数人堕落腐化的理由。


这些年里,无论在网上还是在身边,我都见到了太多当年的赤子之心,变成了日后的世俗圆滑。


在浮躁的社会和流俗的价值理念之下,多少人的心态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转变。


很多人初心都已经丢了,却还以为自己只是更加适应了这个社会。


多少年过去了,很可能自己早已变成了曾经最鄙视的那种人,然后把这种变化,叫做“成功”。


这个世界上最可悲的,不是梦到头了,无路可走,而是路还没到头,但已经无梦可做。


陈行甲的手机里有些他至今舍不得删掉的信息,比如不相识的网友写给他的信。


陈行甲偶尔还会上网去看巴东人民写给他的留言,读到感人的字句,他会流下眼泪。

 

已经有好几个朋友说过他泪点低,他觉得作为一个男人,这算不得一个好标签,他在有意识地克服、有意识地改。

 

但我却觉得,一个在官场摸爬滚打数十年,见惯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已经到了中年该油腻的时候,还能因为一些朴素、简单的话语而潸然泪下,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


作为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陈行甲在官场的半路选择了离开,但并不代表他就背弃了自己的理想。


他的人生下半场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离开湖北赴广东前,陈行甲曾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说:我不敢说自己不负苍生,但我敢说自己不负本心。


见过自己,见过天地,他选择去见众生。


从2017年开始,他在不断地为病者、贫者奔走,用自己的一双手去帮助别人。


陈行甲就像《我不是药神》里徐峥饰演的程勇,为了人间大爱而奔走,不屈从于体制,却赢得了民心。


《我不是药神》的后面,很多人自发聚在路的两旁,目送程勇的离开,他们中有老人,有女人,有小孩子,唯一相同的,他们都是病人。


面对给他们带来希望的“药神”,他们只能无力的注视,用目光表达自己所有的情感,这一幕电影院里无数人看得泣不成声。

 

我一直在想,像陈行甲、程勇以及那些同他们类似的人,到底是如何让我们震撼不已却又被深深打动的?


直到,有一天我忽然在一本书里看到了一句话,然后,我觉得我理解了他们。


人类最震撼的秉性,就在于为他人而工作,为后代而牺牲。——康德

 

这样的秉性,就是支撑着全人类生生不息的,伟大而高尚的人格。

 


“你不是太阳,但你可以发出比太阳更温暖的光!”——陈行甲

 

注:本文部分参考资料

《“70后网红”陈行甲:告别官场 “实验”开始》/鄂璠

《陈行甲:一位县委书记的治县秘诀》/鄂璠

《陈行甲的怒与情》/纪屏

《青春大概如你所想》/陈行甲

《读书,带我去山外边的海》/陈行甲

《让青年干部的路越走越宽》/人民日报

《那个裸辞的网红县委书记,现在怎么样了?》/腾讯公益

以及大量无法枚举的网络视频等资料。


— END ——


我是栩先生,这里是我的个人原创公众号(ID:superMr_xu)。喜欢我、想第一时间读到我的原创文章,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我。


喜欢这篇文章,请狠戳右下角的大拇指。另外,看完这一篇文章,记得其他的文章也要点开看看哦~


谢谢大家的支持!


我写了很多的个人成长和关于毛主席的文章。(关注栩先生后,分别回复“成长干货”、“毛泽东”可以获取文章)。


最新热文:

1. 翟天临读不读博士,关了我什么事?

2. 流浪地球与红军长征:资本当道,但我们至少还能用脚投票

3. 我见过无数成功人士,没有一个是锦鲤体质

4. 他被誉为帝王之师:能得贵人帮助的逆袭者,大都拥有这三条特质


长按一键关注“栩先生”

可以在菜单栏可以直接读

我的更多全网热文

和关于毛主席的精品文章


我还会写很多的成长干货和思维方法。

比如:《如果格局决定了人生,那到底什么决定了格局》

比如:《坚持跑步到底有哪些改变?》

比如:《为什么有的人年纪轻轻,思想深度却远超常人?》


也非常适合刚毕业的年轻人和大学生。(关注栩先生后,分别回复“格局”“跑步”“思想”可以获取文章)


喜欢今天的文章,记得点击下方的好看并分享。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