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徐涛、蒋勋、濮存昕朗诵李白《月下独酌》


古诗词文欣赏品读古典诗词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聆听最美好声音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q0386nexvgw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c0315tta1jp



月下独酌·其一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注释

1.酌:饮酒。独酌:一个人饮酒。

2.间:一作“下”,一作“前”。

3.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4.“举杯”二句: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5.既:已经。不解:不懂,不理解。三国魏嵇康《琴赋》:“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

6.徒:徒然,白白的。徒:空。

 7.将:和,共。

8.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9.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10.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11.同交欢:一起欢乐。一作“相交欢”。

12.无情游:月、影没有知觉,不懂感情,李白与之结交,故称“无情游”。

13.相期邈(miǎo)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期:约会。邈:遥远。云汉:银河。这里指遥天仙境。“邈云汉”一作“碧岩畔”。


译文

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明月当然不会喝酒,身影也只是随着我身。我只好和他们暂时结成酒伴,要行乐就必须把美好的春光抓紧。

 

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乱。醒时一起欢乐,醉后各自分散。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赏析



這是一個精心剪裁出來的場面,寫來卻是那麼自然。李白月下獨酌,面對明月與影子,似乎在幻覺中形成了三人共飲的畫面。在這溫暖的春夜,李白邊飲邊歌舞,月與影也緊隨他那感情的起伏而起伏,仿佛也在分享他飲酒的歡樂與憂愁。

 

從邏輯上講,物與人的內心世界並無多少關係。但從詩意的角度上看,二者卻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這也正是中國詩歌中的“興”之起源。

 

它從《詩經》開始就一直賦予大自然以擬人的動作、思想與情感,如“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愁月”“悲風”等等。李白此詩正應了這“興”之寫法,賦明月與影子以情感。正如林語堂所說:“它是一種詩意的與自然合調的信仰,這使生命隨著人類情感的波動而波動。”


 


但在詩之末尾,李白又流露出一種獨而不獨,不獨又獨的複雜情思,他知道了月與影本是無情物,只是自己多情而已。


 面對這個無情物,李白依然要永結無情遊,意思是月下獨酌時,還是要將這月與影邀來相伴歌舞,哪怕是“相期邈雲漢”,也在所不辭。可見太白之孤獨之有情已到了何等地步!


 斯蒂芬·歐文曾說:“詩歌是一種工具,詩人通過詩歌而讓人瞭解和歎賞他的獨特性。”李白正是有了這首“對影成三人”的《月下獨酌》,才讓人們瞭解和歎賞他的獨特性的。


 無論男女老少,任何一個中國人,只要他舉杯淺酌,都會吟詠“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以表他對所謂風雅與獨飲的玩味。而這首詩的獨特性,早已化入民族的集體無意識之中了。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