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华古诗词100集》28 白居易《鸟》


古诗词文欣赏品读古典诗词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聆听最美好声音


  

鸟 

【唐】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中国古诗中说鸟的例子比比皆是,李杜苏辛、“郑鹧鸪”、“彭白燕”由唐至宋,惟有白居易作到了深入浅出,平易通俗又具有宗教感。诗到中唐之后,才真正个性凸现,百花齐放。

 

《鸟》,在白氏诗作中比较鲜明的体现着诗人身体力行。由杜甫开创和树立起来的新的审美观念,即在比较通俗和规范的形式里表达附有显示内容的社会理想和政治伦理的主张。所谓“文章为时而著,歌诗为事而作”,是那个时代共同的美学倾向。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鸟》的遣词用句,一如白居易的固有风格:浅白畅晓,易读上口。人们当然会毫不吃力的体味出这首诗的讽喻、劝诫意义。甚至会想当然的把它和现代环保观自然联系起来。

 

我们理解这种对古诗的联想和引申,同时也不能不指出,对诗人和诗作而言这是现代人的一种误读、误解。白居易的确是在劝喻,然而他不仅仅在劝人“爱鸟”,更在劝人“爱人”啊!

 

诗人开篇第一句用了一个词“群生”亦即众生,联系到诗作后两句“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难道我们体味不到一种超越具体生物的悲天悯人的大情怀么?

 

唐宋之际的诗人有着普遍的、浓烈的宗教情结,他们的诗歌创作从来都是儒、释、道互补,既入世,又出世的。

 

白居易本人更号称“香山居士”,他的许多诗作,包括《鸟》都执着于色与空,有与无,执着于心的概念和佛性的顿悟,以及现实与永恒的探究,都充满了普度众生,大慈大悲的情怀。都在“托事于物”、“托物寓情”。古人极少完全没有寄托的“纯”咏物诗。

 

如果我们了解了“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人心动”的禅机,也就会理解白居易的劝喻了。诗人其实是以一颗包容天下的仁爱之心把任何一切生物都视为平等的“群生”。正是出于这种悲天悯人的大情怀,他才会在出任杭州时休了那条遗泽千古的“白堤”,他才会在诗中由鸟性到人性,殷殷呼唤那种超越一切的母性和母爱“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当代人最时髦的话题是“人和自然”,却少有“众生平等”、尊重生命的人文情怀。从这个意义上说,《鸟》确有现实意义。本诗的最大特点是“这种生命之爱,自由之爱,这种广大的宗教感,这样深邃的思想,竟然只由28个有如口语一样畅晓的文字写出,意到笔随,不事雕琢,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真正“美文”。

 

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陕西生河南。唐代大诗人,“新乐府运动”主将。辟“歌行体”新路。诗承陶渊明、陈子昂、杜甫、兴讽忧时,平易通俗,开一代诗风。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