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冬颖老师讲《诗经》|《诗经》爱情故事(四):《诗经》中的媒人《伐柯》


古诗词文欣赏品读古典诗词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聆听最美好声音


本文转自“央广新闻”公众号



《诗经》爱情故事(四):《诗经》中的媒人《伐柯》


“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在古代中国,男女双方一般都要经媒人从中说合,才能“结连理”、“谐秦晋”、“通二姓之好”,这种说合,就叫“说媒”。媒人在中国的出现及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特色文化,在历史上,媒人不知映红了多少年轻人的婚姻,但同时,媒人也不知摧折了多少有情人的爱情之花。可以说,成也媒人,败也媒人。《西厢记》里边的巧嘴丫环红娘,热心助人,成人之美,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可爱的媒人了。可是在更多的文学作品里边,媒人则是经过异化处理了的人物,往往以丑角的形象出现:头发上插一朵大红花,两个脸蛋子上扑个红圆,嘴边点个大黑痣,一张殷红大嘴,走路左右摇摆,精怪而妖冶。这种形象早已在戏曲里面定格,演绎成一种文化符号。



《诗经》中涉及婚恋的诗篇有近九十首,反映了先秦时期的许多婚恋习俗。“媒人”,这个联结爱情和婚姻的纽带,在当时早已出现。《卫风•氓》中的女子就是因为“子无良媒”,即没有恰当的媒人牵线而不得已推迟婚期。关于媒人,在中国文化史上还有另外一词形容,叫“作伐”、或“伐柯”,就是出自于《诗经·豳风•伐柯》。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我觏之子,笾豆有践。


诗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说明了成婚无媒不可:


要问怎样做斧柄?没有斧头砍不成。

要问怎样娶妻子?没有媒人娶不成。

砍斧柄啊砍斧柄,有了原则不难办。

遇见我的心上人,摆上礼器娶来了。



这首诗我们看起来会觉得有点搞怪,谈婚论嫁怎么先说起斧头呢?这和《诗经》的创作艺术手法有关。这种创作艺术手法,也是《诗经》的一大特色,就是“兴”。“兴”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兴”的本意是“起”,也就是托物寓情。什么意思呢?我要表达的感情我不直接说,而是先用一种事物打个比方,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自己的情感。

理解了什么是“兴”,我们再回到《豳风•伐柯》这首诗,诗中谈结婚先谈斧子,正是“兴”。

斧子和结婚有什么关系呢?斧子的历史十分悠久,我国各地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都出土了许多磨制精良的斧子。可见斧子很早就是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一种重要工具。诗以砍削木头作斧柄必须用斧子取兴,形象地说明娶妻一定要通过媒人,只要是珍重的婚姻,都要有媒人。《诗经》里另有《齐风·南山》一诗,谈到“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也是说的这个意思。后世因此将媒人称作“伐柯人”,将提亲称作“伐柯”,将做媒称作“执柯”。

《伐柯》诗中引申意义最丰的是“伐柯伐柯,其则不远”一句,男人找到一个好媳妇,就如斧头要安上一个合适的斧柄,都是有一定的程序的。没有媒人在其中牵线怎么行?“笾”是竹制的盛食物的器皿,“豆”也是一种食器。笾和豆整齐地摆着,先祭祀祖先,继而待宾客,正是婚礼的仪式。因为媒人的介绍,人生大事隆重圆满地完成了,我那心上人才成了我媳妇!



孟子曾经说过,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自相结合,自己扒门缝互相窥视、爬过墙头去约会,那么父母和国人都会轻视他。据《说文解字》解释,“媒”是谋和二姓,“妁”指斟酌二姓;古代也有一种说法,认为男方的媒人称作媒,女方的媒人称作妁。中国古代婚姻成立,有六道手续,叫“六礼”,也叫“六仪”,其具体内容见于《仪礼•士婚礼》, 包括:

1.纳采,即男家请媒人去女家提亲。

2.问名,是男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与出生年月;

3.纳吉。男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家,决定缔结姻缘。

4.纳征,亦称“纳币”,是男家给女家送聘礼。女方一接受聘礼,婚姻即告成立。

5.请期,即男方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家,求其同意。

6.亲迎,即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这中间,没有哪个环节能离开媒人。

可能有些朋友会奇怪,刘老师你上一讲讲《诗经》中的情人节时,不是说“仲春之会”上男女可随意交往么?怎么还必须有媒人呢?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社会状况及人们的生活、生产情景,包含了丰富的民俗事项。《诗经》所产生的地区为黄河流域以及长江和汉水流域,若以现在的省份来说,涉及到西起陕西、东至山东、南至湖北、北至河北的广大地区。俗话说“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诗经》跨越的时间长、地域广,展现了周王朝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丰富的民俗画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与追求个性的自由恋爱并存。在《诗经》时代,那是一个自由恋爱与婚姻礼制同时存在的时代。自由恋爱和符合礼仪地结婚是不矛盾的。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古代的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中,中国以夫妇为人伦之始。《周易•序卦传》中有这样一段话:“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非常明确地揭示出“家国同构”的精义:家庭就是国家缩影,国家就是家庭的放大。因此,婚姻大事,就是国家大事。所以,在择偶时就要特别的慎重。《伐柯》中所描述的对媒人的重视,正是反映了这一点。



本期嘉宾:刘冬颖教授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古诗词吟唱的传播与推广,出版《诗经八堂课》等22部著作;主持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古典诗词吟唱的新媒体传播”。

撰稿:冬颖

编辑:周彬

审稿:赵薇


往期链接:

冬颖老师讲《诗经》:《诗经》中的诗是怎样采集的?冬颖老师讲《诗经》:《诗经》的作者是谁?
冬颖老师讲《诗经》:《诗经》的“六义”是什么意思?冬颖老师讲《诗经》:《诗经》是近三千年的学子课本冬颖老师讲《诗经》:《诗经》是当时普通话“雅言”的教材冬颖老师讲《诗经》:《诗经》爱情故事(一):《关雎》是中国人的爱情宝典
冬颖老师讲《诗经》:《诗经》爱情故事(二):《女曰鸡鸣》说琴瑟好合
冬颖老师讲《诗经》|《诗经》爱情故事(三):《诗经》中的情人节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