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宇森现在的境界,和初中生没啥区别 | 赛人
吴宇森新作《追捕》上映五天,口碑扑街。
影片改编自1976年由佐藤纯弥执导、高仓健主演的那版经典的《追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吴宇森坦言:“经典是无法比较的,这版《追捕》更适合没有看过老版的年轻人。”
我们今天的枪手赛人也觉得吴宇森的电影是属于孩子们的,更多的时候,适合那些不愿长大的男孩们看。赛人老师看完新版后,觉得吴宇森确实是“不忘初心的”,有着一份不服老的“天真”。
为什么要抓住别人的尾巴?
文|赛人
作者简介:五岁开始泡影院。中国5000年历史上,比他看片更多的人,不超过十个。而且,每一部看过的电影,他都记得清清楚楚,宛如昨日。
灯一亮,张涵予还在念叨老版《追捕》里的台词:“哪有个完了。”我所在那场的观众就站起身来,爆起了粗口,旁边还有人在附和。基本把吴宇森的家人问候个遍,男女不限,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一个也没放过。那是两个衣着光鲜的男人,都有些哗众取宠的嗜好,看上去年龄和张涵予不相上下。想必他们是从高仓健、周润发等金质偶像的光环下,一路盘旋而来。而吴宇森执导的新版《追捕》,大概在他们眼中,是既不够高也不够硬的。他们的怀旧应被这样的一瓶新酒给败了兴子。
双雄连体开枪。
吴宇森是不是宝刀已老还另说,但怀旧一口,应与老爷子无关,也包括陈嘉上、阮世生这类来自香江的主创团队。纵观全片,真有那版在日本本土默默无闻,却在大陆卷起狂飙的《追捕》情结的,单从演员阵容来看,也只有张涵予一人,他也真够孤单的。
孤独的张涵予。
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的影视剧极受国人拥戴,其中山本萨夫、山田洋次、降旗康男、西河克己的作品频频与国人会晤。《追捕》的导演佐藤纯弥则和国人走得最近(他执导的另一作品《人证》也同样激起极大反响),他亲自来中国执导了两部大戏,即《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和《敦煌》,俨然是中日两国关系的电影使者。只可惜,他在日本国内的声名不如前面四位来得响亮。而这些礼遇,都是因为他在1973年拍摄了这部叫《追捕》的电影。
经典的高仓健版《追捕》。
具体说《追捕》在大陆之热、是连累到相声、小品、包括其它影视剧,都反复提及这部侦探片的桥段、台词、人物造型。著名导演于洋自编自导的《戴手铐的旅客》就曾被誉为中国版的《追捕》,也创下了极好的票房成绩。而《追捕》所涉及的好人受诬这一主线,与刚经过十年浩劫,拔乱反正的社会大潮相当吻合。那么多无处告别的冤魂太需要这样一部无坚不摧的影片去给气去给力,恰恰是这一点,港人是无法感同身受的。这一点,也同样只有在《集结号》里为死难战友正名立身的张涵予能有所体悟。
只可惜,这版《追捕》更多的时候,与张涵予无关。他这样一个稀里糊涂的律师、俨然头脑简单、四肢却格外发达。他再怎样无所不能,也不是那个在太多数人记忆深处,因与时间赛跑,而没有时间去展现欢颜的杜丘。他的扮演者高仓健扭转了整个东亚,包括男性在内的审美倾向。这个像山一样的男人,告诉我们男性的美,全在于行动,行动就是表情、就是语言。女性在他稀薄的表情的外观下,乖乖缴了械,被保护欲和好奇心一并激发,要与他风餐露宿、披荆斩棘,那是革命之后,另一条更浪漫更私人的冒险之旅。正是高仓健的出现,奶油小生彻底歇了菜,国内的周里京、石兆琪、包括早年的李幼斌走的全是这路子,形神最为酷肖的是王庆祥。都秉持着沉默是金的原则,都指望着自己的一个眼神就能杀强敌于无形。
老版《追捕》女主角中野良子在片中对高仓健说出的对白。
老版《追捕》受国人欢迎的另一个显性原因,是它够新鲜,够刺激。最让人眼前一亮,呼吸也跟着急促的场景莫过于高仓健纵马在都市街头狂奔的情形。吴宇森的这一版也有马,还不少,也挺漂亮,也跑了起来,但就是跑的不欢,跑的不让人心跳加快,不让人觉得是到了另一个世界。
当然还有爱情,完整版的《追捕》甚至是有些香艳的,中野良子靠裸露上身来掩护高仓健的桥段,我是多少年以后才见识到。可当年,当高仓健问中野良子为什么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帮自己时,中野良子爽朗地回答“我爱你”。此言一出,宛如天籁,真不禁令人热血澎湃。英雄美人,自是标配,要配上就得要来电、要来事、要让人觉得是在做梦。
吴宇森这一版可倒好,张涵予被中日韩三国女人围着团团转,福山雅治也不闲着,以为要发生点什么,结果什么事也没有。我一向拿吴宇森的纯洁无瑕没有一点办法,这次也一样。
这些俊男靓女,为什么不发生些什么呢?
我还翻过这电影的原作《涉过愤怒之河》,完全不对我胃口。原作者西村寿行,在我的青春期是要当“兽行”来看的。上世纪末的书报亭,常有此君的大作,不是先杀后奸,就是先奸后杀,对朋友如此,对亲人也是这般。让年少的我觉得这个世界是不是丰富地有些过了头。西村寿行25岁完成的这部作品,也同样让人的血液循环加速。而由此改编并得到修剪后在国内公映的《追捕》,干净斯文了许多,但仍如佳酿一般给国门封闭太久的国人,好好地解了一次渴。人们在这里看到了有仇必报的果决,直抒胸臆的爱情,和与物质短缺极为迥异的另一种生活方式,另一种有待发现并进一步实现的种种可能。他们希望像高仓健一样,管它是城市还是乡村,骑上马,带着心爱的人,向着不知名的远方狂奔而去。
私奔吧。
好啊!
《追捕》对于当时的国人而言,是桅杆上的红帆、是暗夜里的灯塔,不夸张的说,也是进入新时代的一声声嘹亮的号角。按现在最流行的说法,它让人们看到了中国梦。显然,吴宇森这版的《追捕》与这些全无干系。一场阴谋变成了一起情杀,一部悬疑推理片成为了一部科幻片。没有致敬、没有怀念,有的只是一种无目的的迎合,到底迎合什么,也如在云里雾里一般混沌。
自《变脸》之后,从个人导技上来看,吴宇森仿佛已没有新的台阶可以攀升。遥想黄金时代的香港电影,气焰最为嚣张的是其几乎不孔不入的行帮气息。《英雄本色》的横空出世无疑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顶峰,那里裹挟着讲信守诚的儒家道义,燃烧着付出必有回报的笃定。实际上,这就是一部单纯到透明的励志电影。兄弟情在香港电影相当长的时间内就是主旋律,而吴宇森的电影则是最强音。只要肝胆相照,就能无能不利,无坚不催,于是那些热血男儿就在这些精神乌托邦所建造的王国里,把每一天当作祭日,把自己当作祭品。
《英雄本色》剧照,只要肝胆相照,就能无坚不摧。
吴宇森的恩师张彻也爱抒男性之间的快意恩仇,但张彻不太坚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真会那么水泼不进、油盐不侵。让张彻声名大噪的《独臂刀》所讲述的是一个残缺的世界,是对师门的背离,是爱你爱到骨头里,伤你也伤到骨头里。而张彻的《刺马》则更加冷冽,将头磕在一个地上的兄弟最终还是要兵戎相见。吴宇森的《喋血街头》可算是另一版本的《刺马》,也算吴宇森最悲情的一部电影,但他还是让梁朝伟大仇得报,没有完全的湮灭于烟火之中。他对兄弟情的流失是一种痛惜,是一种哀叹。
梁朝伟在《喋血街头》里很凶悍。
反观麦当雄、林岭东、乃至杜琪峰的后期电影,对于哥们义气是常持否定态度。这在《黑社会》系列和《毒战》里表现的极其鲜明,你可以说杜琪峰们更现实抑或更悲观,那么吴宇森与之相比,实在天真了许多。
拿《赤壁》来说,无论是史书、演义、还是民间传说。三国之争明明是场权力的游戏,而诸葛亮与周瑜的瑜亮之争也是《三国演义》里最脍炙人口的部分。可到了吴宇森手中,却成了识英雄重英雄的惺惺相惜,毫无更长久的政治斗争所应有的现实考虑。
《赤壁》剧照,一场权利的游戏,被拍成了英雄间的惺惺相惜。
长期以来,中国男性最重要的两个精神读本便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但大多数人只为豪气干云而沉醉,而热血上涌。而忘了罗贯中最寄予厚望的蜀国是第一个亡国的,也忘了杨慎的《临江仙》所呤唱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更忘了宋江亲手毒死了他最忠诚的兄弟李逵。
我不知道吴宇森看没看过这两部名著,也不知道他读到这两部名著收关时,会有怎样的所思所想。我只能从他的电影里,看到那些大而不当,实不实现都无所谓的希望。总之,吴宇森的电影在我这儿还是流于简单了,他的那些想法,跟初中生没有什么区别。什么叫“不忘初心”,吴宇森的电影就是。有人把吴宇森的电影与金庸的小说并置,说这都是成人的童话。这里自然有可讨论的空间。而我想说的是,吴宇森的电影更多的时候,还是属于孩子的。尤其是那些不愿长大的大男孩。
《喋血双雄》里借周润发之口说过“这个江湖已经不太适合我们了,我们都太念旧了”。很像吴宇森本人心声的写照,这个杀手念的是重情重义的旧。但在旧时,就没有现如今的背信弃义、尔虞我诈?那我国就不可能成为改朝换代最为频繁的国度了,大家都忠君爱国,又怎会城头变换大王旗呢。那只能是妄想了,还是徐克说的好,“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冷漠、敌意和关怀。
《喋血双雄》剧照。
总体来讲,吴宇森的电影只注重不变的那一部分,而朝令夕改、稍纵即逝的那一部分,吴宇森常常将其忽略掉了。他的电影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时间感,别人是在雕刻时光,他是想将时光凝固掉。而老版《追捕》是讲究时间性的,它文本上就是在与时间角逐,而重拍的最大意义则是对旧时光的打捞。这一次,吴宇森看似要抓住怀旧的尾巴,可这场怀旧,毕竟是别人的。
工作事宜请联络微信:paperbullet
©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