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娘则囯娘? | 梅雪风专栏
本文于昨天推送,然而,我们随即发现,它既不能被群发,也无法在朋友圈分享。
再一次,我们被big brother的天网调戏了。
说好的那么多个自信呢?
还望读者们多多分享转发,一起测试真理部的技术底线。
有关“娘炮”
文|梅雪风
作者简介:男性。资深媒体人,数码产品发烧友,长跑及太极爱好者。曾任《看电影·午夜场》创刊主编。
娘炮一词再次成为话题,这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儿。
这当然是个贬义词,这是保守派直男或者说持保守派直男观的人们对于日益中性化审美的不满,或者说讥讽。
这当然是不好的,但话又得两说,你要知道,反方人士一直对直男也有一个贬义的称呼——直男癌,这也同样是不好的。
是否娘炮就比直男癌更具侮辱性?这并不能量化。
这其实不过是两种审美习惯的偏差
但娘炮引起了轩然大波,而直男癌则显得相对波平浪静,能说明的是中性化审美的拥护者,显然比传统男性审美的支持者对于这个词更为在意。
而更在意的原因,在于他们更弱势,所以他们的反应也就更强烈。而对于那些传统男性审美拥趸来说,直男癌这个称呼就只是一种挠痒痒。
当然我们说中性审美更弱势,也只是相对而言。愤怒也是一种权力,特别是社会文化生态中,这需要底气。当这种愤怒的声音能够被表达且被听到时,就说明持有这种观念或者说同情这种观念的人并不少。
所以我国当下的文化生态中,最有意思的就在这里——我们并没有真正的主流意识形态,有的只是分裂的价值观。
四散分裂的价值观充斥着每个个体的生活
这种分裂体现在任何新闻网站的正文与它下面的跟贴里,体现在京东与拼多多里,体现在朋友圈与快手里,也体现在显规则与潜规则的泾渭分明里。
当然,也体现在直男与小鲜肉里。在国|家权力介入这种纷争之前,这里面就没有谁对谁的欺压之说。
而在现代社会,这种公众舆论场里的辩论,才是达成共识的必由手段。只要不涉人身攻击,这种互相的揭短、责难、碰撞,是我们并不美观却无法避免的协商手段。
2
在我的世界里,这两种观点,并无正确一说,有的只是一种审美偏好,或者说审美习惯。
如果只是一种审美偏好,那么就不存在热爱小鲜肉,就是伤风败德奢靡淫逸之说;也就不存在支持直男,就是愚昧刻板之说。
但问题是,双方更愿意把自己的审美偏好理解为先进或者说正确,这时自然就是党同伐异,兵戈相向。
将自己的审美权力强加于人是最麻烦的
这种执念和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其实都一样,都是把自己的审美偏好(选择什么样的神去信也是一种审美偏好)强加到别人身上,也就是把审美偏好和权力欲等同起来。当这两种合二为一,是最麻烦的。
其实,任何一种争执中,无论保守派,还是激进派,都不可怕——也就是左派和右派都不可怕。
可怕的是极端派——整个世界只能有他们信仰的东西存在——不管以什么方式命名,他们都是法|西斯。
争议不可怕,可怕的是走向极端,便注定是疯狂
任何敢宣称自己就站在时代进步那边的人,都是可疑的。因为进步也是人命名的,谁拥有命名权,这只是个权力问题,并非真理问题。
我们可以对自我确认的真理保持信心,但也要对别人的“政治不正确“保持雅量。
或者说,我们不要粉饰自己的“政治不正确“,但也不能禁绝自我的”政治不正确“。
当你完全正确时,迎接你的就是疯狂。
3
真正最值得人们警惕的,是“少年娘则国|娘”。
首先,这句话里潜藏着一个预设前提,也就是“娘”是不好的,无论对于个体,还是国家。
第二点,这里面有种非常野蛮强硬的逻辑倾向,也就是“国”是大于“个体”的,由于“少年娘则国|娘”,所以我们就可以对“少年娘”采取必要的行动。
但国是否大于个体,是值得探讨的。如果国大于个体,为了国是否可以消灭个体或者无视个体?
对于我们这个对于集体过份崇拜,而对于个体则习惯性忽视的民族来说,任何煽动强大的国家权力再度扩权的行为,都是愚蠢的。对于本已微小的个人权力来说都是一种挤压。
最值得研究的,是为什么“娘炮”或者说“小鲜肉”所代表的阴性审美日渐势大,以至于引起传统男性审美的警觉,甚至是反弹?
高晓松谈偶像
这或许是女性地位增长后,在审美定义上的攻城略地?
是女性对于男性的物化?
是男性对于自我责任的逃避?
是消费主义浪潮下的又一个商业伎俩?
是文化多元化后理所当然的微小却多发的碰撞?
只是审美周期性的钟摆式的震荡?
是文明开始衰微的征侯?
是自母系氏族将主导权交给男性之后,再一次男性的归还权力的征兆?
……
更希望多一些缜密的科学思维下的思考,而非那种关乎“正义“或者”正确“的疯狂呐喊。
所谓:他娘自他娘,清风拂松岗。他直任他直,明月照大江。
THE END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相关回顾:
工作事宜请联络微信:paperbullet
©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