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看《你好之华》的原因跟我一样吗?|大头马
在写信的年纪遇见岩井俊二,是我们的运气。
他为懵懂少年带来了有关电影和人生最初的遐想。
今天来枪稿发言的,是小说家大头马,她对这位“入门级导演”有着极为复杂的情感。
枪稿·岩井俊二系列
第一封|岩井中二,我中意
你不看《你好之华》的原因跟我一样吗?
文|大头马
作者简介:作家、编剧,著有《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谋杀电视机》《潜能者们》,擅长煞有介事地无所事事与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自我成年以后,每一次重新听到岩井俊二的新片消息都像诈尸。
我知道这不对,不是我出了问题,也不是岩井俊二出了问题,我想应该是爱因斯坦的问题。岩井俊二被所有成年后的影迷永恒地封印在了青春期,就像彼得·潘或是金庸之于人们的童年,假如你未曾在合适的年纪遇到他,就将永远地错过。
对于中国影迷来说,岩井俊二更有其特殊的历史性,当岩井俊二开始在日本影坛崭露头角,也正是中国影迷开始经历录像厅、VCD、《看电影》、地下电影等各式信息大爆炸般涌入的黄金“迷影时代”。一部《情书》便可成为那年代所有影迷之间确认彼此身份的接头暗号,《燕尾蝶》、《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则已经可以让人晋升资深影迷地位……假如能找到看过《爱的捆绑》、《鬼汤》的人,若对方是异性大约可以直接谈恋爱了。因此,对中国的影迷来说,岩井俊二是一位很难评价的导演。
岩井俊二与中国影迷渊源甚久
我的迷影应当是从初三开始,到高中进入大面积看片时代。初中时有位同学也是文艺青年,我们会经常交换书籍、音乐、电影方面的新信息,这其中也有暗暗比较的意味。升入高中后我和这位同学便不在一个学校了,但还是时常通信,在信中交流文艺资讯。岩井俊二应当是我高中时完整接触到的导演。
在此之前,我看过几次《情书》,都没能看下去……后来看了《花与爱丽丝》、《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才突然中了邪一般疯狂迷上了这位导演,继而想尽办法把他的所有片子都找了来看。当时,我看电影的主要方式还是通过买碟。会定期去城市里的几家店淘碟。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也承载了一代青年的青春片记忆
我记得当时看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的字幕翻译很烂,导致这片子看得我似懂非懂。但这种似懂非懂,和电影本身的氛围竟完美结合,成为电影吸引我的一部分,我才发现,原来电影竟还可以是这样的!讲述青春的故事竟还可以是这样的!
再到《燕尾蝶》、《梦旅人》,就更是充满着阴郁、吊诡、另类的氛围,更加似懂非懂,莫名其妙。其实在当时我最喜欢的是《四月物语》和《烟花》这样清新的小品文,味道清淡,又看得懂。《情书》稍显烦闷,《花与爱丽丝》有些甜腻。但所有这些不同风味的作品,共同组成了岩井俊二这样四个字的品牌效果,足以令他成为一枚大写的标签。
不同电影风格成就了“岩井俊二”的品牌效应
那年头,岩井俊二的电影几乎像梦境一般充斥着我的记忆,如同那时候的第一代网红陈珂、毒药、QQ空间、非主流、视觉系等等这些名词,像时代特征一般构成了如今回头看既傻气又不可磨灭的青春烙印。当我发现岩井俊二后,和那位同学的通信中当然不可避免地提及了他,那位同学很快回信过来,果然,她也发现了这位导演,并在信中用一种浑不在意似的口气暗示她对该导的多部电影已烂熟于心。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装逼。这种场合我当然是一定要赢的。我赢的方式就是,放弃岩井俊二,投入更广大的其他导演的发现和探索中。是的,我宣布我在岩井俊二这里已经结业了。
对那时候的入门级影迷来说,一没有建立自己成熟稳定的电影认知体系,二是自己本身年纪也过于年轻,这种经验不足和信息匮乏一方面让人看什么都新鲜,对于电影的胃口奇佳,每接触一位导演都会重新被洗刷一下审美三观,另一方面,也让人很难客观地对电影或导演进行评价。岩井俊二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岩井俊二对于迷影青年有着电影入门的“药物”作用
如今看来,他和大麻一样,对影迷来说属于“入门级”(gateway)药物。十来岁的年轻人总要从他开始体验到观影的乐趣,在他身上高潮几回,发泄掉青春期最开始的欲望,继而便弃之如敝屣般抽屌无情,转而投向更“高级”的导演的怀抱,在一位又一位的导演那里结业、成长,终于到了某一天,你发现自己已经可以独立客观、冷静镇定、头头是道地讲出一部电影哪里好,哪里不好,你同时也发现自己身上不再有年轻时看到一部未曾发现的电影的激情,你不再会为了和别人比拼所谓的“逼格”去看很多沉闷无比、莫名其妙的电影,你甚至都没有什么兴趣再去看电影,看电影已经成了一件业务行为,一个负担,这时候你会羡慕那些年轻人,胃口同性欲一般博大。
曾经的疯狂迷恋也是如今不能接受的原因之一吧
这就是为什么让我们去评价岩井俊二在《花与爱丽丝》之后的片子是残忍的。我们怎么能用成人世界的标准去对待曾经哺乳过我们的“妈妈的味道”?当然我也想不通他在这之后为什么还要继续拍……岩井俊二对中国影迷来说就像是小学时做过的奥数题,是一代人的奶妈,而最适合他的结果是英年早逝。
我清楚地记得,当我从岩井俊二身上毕业后,有一次,在常去的碟店,我正坐在最里面淘碟,听到背后进来两位高中男生,其中一位激动地和另一位安利“我给你推荐一个导演,他叫岩井俊二”……我云淡风轻地在内心笑了一下,继续查看新的进货,结果听到那位男生继续反复激赞《关于莉莉的一切》,我终于忍不住了,回头道:“是《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那男生似乎呆滞了一下,然后满脸通红地不再开口。我的青春期大约从那时起,就彻底终结了。
参与《纽约,我爱你》也是岩井走向主流的一步
这之后,到了《纽约,我爱你》,听到他和一干其他略不相称的导演一起拍了这部短片集,我的第一反应竟是替岩井俊二感到淡淡的骄傲和欣慰,有种自己的小众趣味突然得到了某种高度的认可那种感受。
再之后,随着我终于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再听到岩井俊二的新片信息,感受开始变得扭曲了,因为你无法再忽视自己对于电影的一般标准和要求,去看这位导演的作品。你不可避免地感到,“这部好像有点差”、“他怎么又在炒冷饭”、“天呐他为什么要这样侮辱自己”……这些你并不想拥有的情绪扑面而来,像你看见老家念高中曾经喜欢过但怎么也追不上的男孩,如今回过头红装素裹、拿着一封终于回给你的情书、风尘仆仆提着一篮土鸡蛋地站在你面前。曾经的青春残酷物语,如今真的变成了不合时宜的中年残酷危机。
《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有着岩井俊二风格,却又与他有距离
《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是我看的最后一部岩井俊二的电影。老实讲,它没有什么不好,也没有什么好的,是一部我必须努力保持注意力分五次才能看完的片子。我不敢深入地分析它,唯恐陷入不得不回溯岩井俊二过去的那些深深打动过我的作品的恐慌中,然后发现我曾经喜欢过的竟是这样的电影。我不敢让祛魅的可能性发生,因此终于下决心将岩井俊二永远地封锁在记忆中,以赋予他永恒和崇高。
这就是为什么我决定不要去看《你好,之华》。
编辑 | 李中南
排版 | 平行
THE END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枪稿个体户,点击不迷路
点击枪稿→右上角···→星标⭐️
相关回顾:
《你好,之华》连复刻《情书》都做不到 | 梅雪风专栏
岩井中二,我中意
工作事宜请联络微信:paperbullet
©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