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没见过哪个科幻大片这么反科学

兰波 枪稿 2019-04-07


六天十亿,《毒液》成了救市良方。


不过,本片有趣的地方在于,这是一部世界TOP级科技公司投拍的科幻片。


但它却赤裸裸地扛着红旗反红旗——生物科技、载人航天、地外文明,通通都是邪恶的。


其背后,是近年好莱坞甚嚣尘上、愈发狭隘的政治正确。




《毒液》的这些言外之意,你看懂了吗?


文|兰波


作者简介:籍贯三峡,地方电视台编导出身,因为想当电影导演,所以自学了影片分析,结果误上了贼船,最终干上了影评,于帝都折腾十年有余,依旧混得灰头土脸,近日决定在文字和影像的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出来,两者都是心头肉,两者都要做出成绩来。



熟稔东西方动漫文化的朋友,应该都会在看完《毒液》后,或多或少找到些跟日本漫改电影《寄生兽》的似曾相识之处。

 

两个故事的发展也大同小异。调查记者埃迪·布洛克(汤姆·哈迪饰)在调查生命基金会老板卡尔顿·德雷克(里兹·阿迈德饰)的幕后阴谋过程中,成为一种外星生物的宿主,两者在共临大敌的压力下,从相互对抗到同心协力,最终合二为一,成为超级英雄“毒液”,打败了德雷克及寄生在他身上的外星生物首领“暴虐”。


《毒液》第一出品是索尼哥伦比亚,第二就是我们的高科技icon鹅厂了

 

在《寄生兽》里,一名普通高中生泉新一(染谷将太饰),因为天外不明生物的入侵,成为了右手变异成 “寄生兽”的特殊人类,他在恐惧和挣扎中,历经母亲被杀,恋人险被杀害等事件的冲击,却渐渐理解了“寄生兽”们的处境——他们是远比人类脆弱的生命,而人类才是地球最大的寄生兽,从而选择和“寄生兽”良善的一派合作,选择和他们沟通和共存,构筑“命运共同体”,一起在地球上生存。


漫改的《寄生兽》,同样设置了命运共同体

 

两者虽都是知名漫画改编,但在文本内核改编上,我却觉得好莱坞漫改电影远远不如日本漫改电影里,承认人类和寄生兽可以共同构筑一个“命运共同体”这一严肃命题的态度,相反,他们隐含着的是某种敌意,不安居多

 

走“反英雄”路子的屌丝逆袭故事削弱了原作里的暗黑趣味


《毒液》简单概括的话,表面看无非就是一个千篇一律的“屌丝逆袭”的故事,是部青少年才会觉得有其自然乐趣的电影,即使采取了目前大众喜闻乐见的“反英雄路线”,也就仅仅止步于此。但它真实想要表述的是:一个与异形(代表异族)共生的超级英雄(代表美国主流价值观),面临的是带领这些异族如何皈依主流价值观的重大抉择,从而削弱了原著漫画赋予其之上的“to be or not to be”的微妙潜台词——一个因为宿主的不同选择,从而游走在善恶之间的共生体“毒液”,原本才是原著中暗黑走向的趣味所在。

 

换句话说,这部电影真正想表述的是:“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是以“我们的方式”,“我们的意愿”来进行的自我阐述,但对主角的内心世界刻画丰富性并不Care,大有与诺兰式漫改英雄电影背道而驰的姿态,角色只是意识形态的代言人,所以,本片中充斥着大量对情节进展无关的打斗场面和搞笑的斗嘴段子,却没有一个终极身份疑问指向——由人成了“超人”,“我”该和自我如何自处?而变成了“我”应该如何跟一个异形相处,怎么去面对世界的问题

 

名义上的第一主角汤老师,魅力却比毒液逊色许多


埃迪这个人物应该是汤姆·哈迪多年来最缺乏存在感的角色了,即使在《44号孩子》里,他也很多心理上的挣扎戏份,去完成角色的刻画和升华,而在《毒液》这部电影里,他基本上沦落成了一个衣服架子,他那善于在面具下刻画人物的功底几乎成了绿幕和CGI技术的陪衬。而电影里的寄生兽形象则比他有趣得多,不光是因为这个寄生兽更有角色魅力,根本原因在于主创们本就无意在这方面着墨过多。

 

加上,近几年因为《银河护卫队》和《死侍》的意外走红,导致以漫威为首的好莱坞制片厂商,无论什么动漫题材都拿来用动作和嘴炮来敷衍主题意涵和创意上的不济,动作喜剧俨然已经成为时下的潮流,无怪乎《毒液》的制片方哥伦比亚影业有招学招,请来了擅长炮制迎合青少年恶搞趣味动作喜剧的鲁本·弗雷斯彻,他那一炮而红的《僵尸之地》就是以恶搞著称。

 

《僵尸之地》的嘴炮搞怪戳中了青少年的兴趣


是以,这部电影最大的看点和亮点也就在于埃迪被“附身”和“变身”时的肢体语言和特效所共同营造出的恶搞喜剧气息,最终在票房上挽救这部电影的也是这点,它仿佛是早期成龙电影加上新时代特效的共生体,在想方设法逗观众取乐的大道上狂飙,根本就不在乎逻辑和情感的合理性,更别提它的反智倾向

 

卡尔顿·德雷克这个角色毫无疑问,所指就是以埃隆·马斯克为首的硅谷精英们,他们探索太空的雄心,痴迷生物技术带来的“人类升级”,这些促进人类发展,很难不称为“进步”的观点在这部电影里统统却成为了原罪,植根于科技之上的个人野心则成为这些得益于全球化进程从而成为巨富,进而拥有巨大影响力的硅谷精英们最大罪状。

 

卡尔顿·德雷克是对以埃隆·马斯克为首的硅谷精英们的影射


相反,电影把埃迪·布洛克从原著里专栏作家的身份改成了调查记者,赋予其新闻监督功能——IT大公司们是不是拿活人做实验?通过其后不断加强观众的道德立场,埃迪因这些硅谷新贵丢了工作,从中产变成了流浪汉,而仅仅为此,他那娇贵的律师女友安妮( 米歇尔·威廉姆斯饰)就毅然抛下了他,转身投向了另外一名中产,一个成功的外科医生怀中,凛然的左翼气息就此扑面而来,更别说,电影开始造成外星生物入侵地球的飞船坠落在印尼婆罗洲的森林之中,外星生物出来杀害和附身无辜吃瓜观众,从而不断暗示第三世界人民的权益深受西方资本家的荼毒。

 

我敢说这部电影不仅抱着一股天然对科技和资本的敌视态度,就连对“演员身份”的考究也成了一种可疑的倾向。

 

主演汤姆·哈迪是天主教家庭出身,生长在伦敦西郊区,是彻头彻尾的白人精英代表,尤其是当年他饰演过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的《布朗森》,这部电影主要讲述英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囚犯迈克尔·皮特森(改名布朗森)的人生,他由一名上流社会子弟因崇尚暴力而沦落为囚犯的故事。

 

《毒液》在演员身份上似乎也保持对资本敌视的倾向


而与其相反,同是英国演员的里兹·阿迈德则有出身于穆斯林家庭这层微妙之处,而他早年的成名之作也是关涉到穆斯林原教旨主义的,譬如,《四头狮子》这部电影就是讲的四个生长于英国的穆斯林极端主义分子决定执行一次自杀性质的爆炸任务来谴责英美的中东政策,这个黑色荒谬剧的故事建立在这四人将自行决定他们当中的某个人最终成为人肉炸弹之上。

 

对族群身份、政治立场乃至科技发展的疑虑逐步构成了美国商业主流电影,尤其是漫改英雄电影的保守主义立场,这几年越演越烈。

  

不知从何时开始,好莱坞的假想敌也开始有了左中右之分,个个开始有严肃政治诉求起来,这股风越演越烈,相反,电影中的主角,蠢萌却逐渐替代了上个世纪的肌肉猛男,屌丝代替了精英,好莱坞只能把更多的言下之意转嫁在反派所代言的精英立场上,比如《复仇者联盟》里的灭霸,又如《黑豹》里的埃里克王子,这些反派所持言论和立场对美国的挑衅,无疑是好莱坞所代表的美国主流社会的忧虑,如今,这股忧虑又经《毒液》进步放大,大有“非我族类,其心叵测”的意味,最后德雷克在自己火箭的烈焰下灰飞烟灭,就是明证。

 

电影中的不断争吵是现实分裂与危机感的反映


加上,这几年银幕上凡涉超级英雄们的团队合作,必然吵架,蝙蝠侠要和超人吵,美国队长要和钢铁侠吵,而埃迪也要和共生的寄生兽吵,吵的无非是制度建设和法律程序,这种分裂和危机感不仅反映在现实中,更在银幕上展现得淋漓尽致,美国社会的族群分裂有多严重,他们就有多需要团结。

 

有兴趣者,我建议还去看看斯派克.李的《黑色党徒》,虽然是部严肃电影,但它和这部电影其实说的是同一个主题:由族群身份而生的,对联邦和共同体前途的不安和疑虑。

 

《黑色党徒》:用类型片的框架探讨严肃的社会话题




编辑 | 徐元

排版 | 平行


THE END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枪稿个体户,点击不迷路 

 点击枪稿→右上角···→星标⭐️


相关回顾:

《你好,之华》连复刻《情书》都做不到 | 梅雪风专栏
说这部美国大片烂穿宇宙,真是名副其实

这可能是国产电影里最快的一场床戏  | 大头马

工作事宜请联络微信:paperbullet


©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