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联合书单丨2022年第9期
哲学新书联合书单
2022年09月
哲学新书联合书单,由国内各出版单位联合发布,推荐每月最值得关注的哲学思想类新书,本期是第9期。
导读德里达《声音与现象》
Derrida's Voice and Phenomenon
[美]弗农·W. 西斯尼 著
孔锐才 译
拜德雅丨重庆大学出版社
2022年9月
如何读懂看似矛盾、立场模糊、文风晦涩的德里达?对当代哲学影响深远的解构思想从何处发端?又如何发展?本书是为有以上困惑又不知该从何下手的读者所准备的阅读德里达的必备工具书。德里达的《声音与现象》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却极为艰深的作品。在该书中,他总结了对胡塞尔思想耗时近二十年的研究,也首次阐发了在他后期思想中具有支撑性的若干术语、概念、结构和策略。《声音与现象》标志着解构事业的开端,蕴含着德里达一生思想的发生结构。正如这本导读书的作者所说:“通过这部研究胡塞尔的巅峰之作,德里达成为德里达。”本书不假设读者具有哲学背景或熟悉相关术语,而是在适当的时候以简洁的方式解释理解德里达《声音与现象》一书所需掌握的要点,并且力求全面地澄清该书中看似矛盾的概念的必要性,从而帮助读者弄清楚德里达的承诺是什么,并且揭示他作品背后的利害关系,最终勾勒出一条贯穿其一生的总体思考轨迹。本书只要求读者能够给予适度的耐心和勤奋。用心的读者在阅读完本书后,不仅可以理解《声音与现象》的要旨,也将获得理解德里达完整思想的支柱,以及进入欧陆哲学之门的钥匙。
拜德雅 paideia 2015
科学精神的形成
La Formation de l'esprit scientifique
[法] 加斯东·巴什拉 著
钱培鑫 译
东方出版中心
2022年9月
人们往往认为,科学具有从低级到高级的进步阶序,科学发展有赖于学者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不断推进。但法国哲学家加斯东·巴什拉认为,科学的历史并非线性进步,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其中充满了断裂。
在《科学精神的形成》这部经典作品中,巴什拉用精神分析的方式呈现了科学精神的明与暗:一面是被科学家奉为正统的“科学史”,另一面则是在科学活动中仍有影响力,却被否定或压制的“非科学”因素。通过打捞出被正统科学史压制的无声知识,巴什拉让读者看到,在貌似客观中立的“科学”中,来自语言、文化、历史的偏见,会以“认识论障碍”的形式一直影响人类的心灵。
东方出版中心 orientpc
野兽与主权者(第二卷)
Séminaire, La bête et le souverain: Volume II
[法]雅克·德里达 著
王小姣 译
西北大学出版社
2022年7月
作为解构主义代表人物德里达的重要作品,本书聚焦于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世界—有限性—孤独性》和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以及从中延展出来的诸多话题之上:关于人与动物所共享的世界,也关于二者迥异的存在于世的方式;关于人或者主权者的孤独,也关于这种孤独背后作为他者的动物或野兽;关于暴力,也关于让暴力戛然而止的死亡,等等。“野兽”和“主权者”这两个德里达借以思考“他者”的核心概念,表面看折射出的是文明与野蛮的分野,但同样是德里达对康德以来启蒙哲学作出的当代呼应。
西北大学出版社 xibeidaxuechubanshe
总体屏幕:从电影到智能手机
L'écran global:Du cinéma au smartphone
[法]吉尔·利波维茨基 [法]让·塞鲁瓦 著
李宁玥 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折射集
2022年8月
“在屏幕前工作再也不同于下到矿底,但工作时的痛苦从未像今天这般引起共鸣……”
在高科技的助推下,人们迎来了总体屏幕的时代,见证了屏幕的膨胀和爆炸、影像的饱和及其过度供应。当我们穿梭在小屏幕与大银幕之间,我们看到了什么?在电影—生活之中,我们如何存在?
本书是法国当代社会学家、哲学家吉尔·利波维茨基和法国当代电影评论家让·塞鲁瓦的经典著作。书中的理论与探讨构成了超现代性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理解当今的电影和媒介文化、诊断今日全球的状况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
南京大学出版社 njupress
保罗·利科论翻译
(附:本雅明《译者的任务》)
Sur la traduction
[法]保罗·利科 著
章文 孙凯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2年9月
“法兰西思想文化丛书”第12种。本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收录了保罗·利科的三篇探讨翻译相关问题的文章,作为当代阐释学的代表性学者,利科对于翻译的关注来自一种探索主体间理解可能性的本能。“阐释学建立在对言语的不理解之上。”而翻译的任务正是疏通其间种种障碍,使理解成为可能。因此对于利科而言,翻译不限于语间交际行为,也发生于语内甚至是语言于其他符号系统之间。第二部分收录了瓦尔特·本雅明名作《译者的任务》的新译本,并有译者长文导读。此译本以德语原文为准绳,同时参考该文法、英两种语言译本四种,力争在多语言的相互关照中逐渐贴近本雅明所言“重现纯语言”的翻译理想。
三联学术通讯 sdx_xueshu
身心修炼:儒家传统的功夫论
彭国翔 著
上海三联书店
2022年9月
儒家传统的中心议题是“成人”和“如何成人”。“成人”,即成为具有高度智慧去面对自我、他人、社会、人生和宇宙的理想人格。“如何成人”,则是成为那种理想人格的种种方法。而对于“如何成人”的反省和思考所形成的理论,用儒学自身的术语来说,便是“功夫论”。“功夫论”是儒家传统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古往今来历代儒家的代表人物对“功夫论”都有各自的阐发。本书即是在一个中西比较的广阔视野之中,以坚实的文本分析为基础,对儒家传统功夫论的专题考察。
本书不仅在总体上将儒家传统功夫论的一般特征概括为“身心修炼”,指出这种“身心修炼”具有身心交关、不脱离日常生活以及以道德意识、情感和意志的培养为中心这样的特点,更是通过对儒学历史不同时代最重要的人物、思潮和问题所各自彰显的功夫论的个案考察,尽可能展示了作为身心修炼的儒家传统功夫论的丰富内涵。上起先秦,下迄清代,涵盖了儒学传统的主要历史阶段。既分别探讨了先秦、汉代和宋明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如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子、阳明和阳明后学如王龙溪等人,也有像鲜为人知却颇能代表清代中后期广大士人阶层的汪霦原,还有对诸如儒家静坐这一问题的专门研究。对于整个儒学传统而言,本书的考察既见“林”的整体,更通过在林中的穿梭往来,以见林中诸“木”的种种细致和曲折。
上海三联书店 sjpc1932
自由的进化
Freedom Evolves
[美] 丹尼尔·丹尼特 著
曲娇 译
中信出版集团·新思文化工作室
2022年9月
在我们身处的这个宇宙中,每一个物体的运作都受自然规律的支配。这似乎是一个被决定论统治的宇宙,任何事件的发生都能顺着一条明晰的时间和自然规律的“链条”,逆向回溯到宇宙诞生的那一刻。只需提供一幅宇宙某一时刻的“状态快照”,法国物理学家拉普拉斯构想的“拉普拉斯妖”就能回溯或者预测出宇宙在任意时刻的状态。任何事件似乎都应该是注定和必然的,没有选择的余地才对。量子不确定性的发现或许撼动了微观尺度上的这种绝对性,但在更宏观的尺度上,一切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换句话说,在宇宙诞生的那一刻,约翰·肯尼迪似乎就注定会于1963年11月22日在达拉斯遇刺身亡。
然而在这样一个决定论性质的世界里,人类却可以做出种种选择,似乎拥有自由意志。决定论和自由意志,这两个看似势不两立的概念,却在这个宇宙中和平共处。一直以来,思想家们都在试图调和两者间这种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
在《自由的进化》中,引用并融合进化生物学、认知神经科学、经济学、哲学等领域的理论,结合精巧的思想实验和严谨的逻辑推演,作者丹尼尔·丹尼特从进化的视角出发,指出决定论并不意味着必然性,细致地阐释了自由和自由意志是如何在进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并将道德、伦理、责任等与自由和选择相关的概念构建在了坚实的自然主义基础上,把决定论和自由意志调和了起来。
中信新思 thinkrlab
晚明佛教考:
从僧俗互动的视野展开
王启元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2年1月
全书共三编,上编集中讨论晚明佛教与其时宫廷政治的关系,通过聚焦慈圣李太后奉佛及礼事高僧、崇祯帝在本土释道与外来天主教之间的选择、憨山德清乙未之狱、紫柏真可“妖书案”等事件,在重新厘清各自原委、经过,并试图揭示更为隐秘的动机的同时,抉发隐伏在信仰生活背后与晚明党争密切相关的诸多政治、宗教势力较量的暗脉。中编围绕“方册藏”的刊刻事业,展示高僧与奉佛士大夫之间的互动,尤以密藏道开与冯梦祯两位重要助力者为例,呈现僧界与精英士大夫错综复杂的关系,究明世俗社会中政治、经济等多重因素在刻经事业中的作用,以及此一事件对后世造成的长远影响。下编则是探讨晚明佛教的多种成色及其表现:如士大夫居士身上体现的本土宗教对佛教信仰的影响,文学艺术与佛教的联系,藏传佛教对汉地的影响及其本土化吸收等,仍是以不同的个案,展示这个时代信仰生活的多元特征。
上海古籍出版社 shanghaiguji
元伦理学:
当代研究导论
Metaethics:
A ContemporaryIntroduction
[美] 马克·范·罗伊恩 著
张鑫毅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年9月
元伦理学所要探讨的问题来自几乎所有的哲学领域:形而上学、心灵哲学、语言哲学、道德心理学和规范伦理理论。由于元伦理学具有内在的研究价值和工具价值,因此可以帮助读者认识伦理的本质。元伦理学以一致且融贯的方式,回答伦理的本质是什么。
《元伦理学——当代研究导论》阐述了大多数元伦理学都要处理的一系列难题,可以给高年级本科生研习元伦理学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这些难题涉及道德分歧、指称、道德认识论、形而上学和道德心理学。
对于初窥元伦理学的读者,范·罗伊恩还提出并回答了一些非常基本的问题,比如:什么是元伦理学,为什么研究元伦理学,鉴于元伦理学内在地充满争议性,我们如何着手进行讨论?本书各章的末尾均列有若干思考题,可以增进对文本的理解,也可以激发进一步的讨论,并且附有评论性的拓展阅读建议。
思想剧场 renwen303
最深切的感觉:触觉文化史
The Deepest Sense
[加拿大]康斯坦丝•克拉森 著
王佳鹏 田林楠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年9月
从最轻柔的爱抚到最严厉的打击,触觉是我们体验世界的核心所在。现在,这种最深层的感觉首次成为广泛的历史探索的主题。《最深切的感觉:触觉文化史》这本书通过探索从中世纪到现代的基于触觉的生活经验,充实了我们对于过去的理解。这种亲密而感性的历史研究方法使我们有可能重新发现历史文化的触觉基础及其塑造社会的特殊方式。
克拉森在书中探讨了各种触觉领域,包括中世纪城市的感觉;圣人遗物的触觉吸引力;痛苦、快乐和感情的社会历史;人类和动物之间的触觉联系;摔跤和比武等运动的剧烈刺激;消费文化的感官吸引力,等等。她深入研究了一系列重要问题,从社会交往中触觉的使用和禁止到现代国家对身体的约束,从城市景观的感觉变化到现代性中触觉的技术化。通过康斯坦丝的描述,我们发现历史远不是一个枯燥无味的主题,它能在顷刻之间触动(TOUCH)我们。
思想剧场 renwen303
模态知识论:
可设想性理论及其应用
冯书怡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2年7月
模态知识论领域关注我们如何获得关于可能性和必然性的知识或辩护。在这个领域里,可设想性理论是最成熟和应用最广泛的理论。它的核心观点是:可设想性是通向可能性的认知向导。不少学者将它应用于哲学各个领域,如形而上学、心灵哲学、人工智能的讨论中。具体来说,学者们利用该理论构造了一系列的可设想性论证,试图回答“可设想性与形而上学可能性是否存在蕴涵关系”“物理主义和二元论究竟哪个立场成立”“语法是否是语义的充分条件”等问题。本书讨论了这些应用视域并揭示可设想性理论的应用局限:在探讨上述问题时,我们并不具有使用可设想性理论的认知条件,也无法借由该理论回答这些问题。最后,本书论证可设想性理论的应用局限会导致一个温和版本的模态怀疑论。
社科文献 ssapcn
乌托邦十讲
郝春鹏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我思
2022年9月
《乌托邦》代表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某种期待,是一个源自近代早期但深刻影响现代社会的思考方向。本书脱胎于郝春鹏副教授主持的上海高校重点课程“《乌托邦》精读”,用十讲的形式解读了近代西方哲学和政治学的重要著作《乌托邦》,以及由之产生的“乌托邦”概念和思想。
本书从《乌托邦》的作者托马斯·莫尔和成书背景讲起,到乌托邦的历史地理、生产生活,再到乌托邦的教育、婚姻、战争、宗教等,以易懂的语言、清晰的结构呈现乌托邦的核心内容,条分缕析地梳理乌托邦思想的历史源流、与现实的关系、对近代世界的影响,以及与反乌托邦思想的辩证关系,是一部容易掌握且能启迪思考的经典导读作品。
广西师大出版社我思 Cogito-Lego-Sum
图斯库路姆论辩集
Tusculanae disputationes
[古罗马]西塞罗 著
顾枝鹰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图书
2022年9月
《图斯库路姆论辩集》是古罗马思想者、政治人、修辞家西塞罗在公元前45年撰写的一部散文体对话,分为五卷。五卷的主题分别涉及死亡、痛苦、忧愁、情绪和德性:“由图斯库路姆论辩组成的相同数量的书卷彰显了就幸福生活而言最是必需的[五个]主题。因为,第一卷论蔑视死亡,第二卷论忍受痛苦,第三卷论缓解忧愁,第四卷论灵魂的其他紊乱,第五卷包含那个最大程度地照亮整个哲学的话题——因为[这个话题]教授的是,德性就幸福生活而言自足。”(西塞罗《论预言》2.2)
顾枝鹰译注本基于“托伊布纳希腊罗马文献丛刊”(Bibliotheca Scriptorum Graecorum et Romanorum Teubneriana)中珀伦茨(M. Pohlenz)的拉丁语校勘本,参考了其他几种英译本和德译本,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牛津古典大辞典》中文版翻译”(项目批准号:17ZDA320)的阶段成果。
六点图书 vihorae
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诠释:
阐释学处境的显示
Phänomenologische Interpretationen zu Aristoteles
[德]海德格尔 著
[德]京特·诺伊曼 编
孙周兴 译
商务印书馆
2022年6月
本书是海德格尔为了申请马堡大学的哲学教授职位,而提供给马堡大学的哲学家那托普的研究纲要,因而被称为“那托普报告”(Natorp-Bericht)。跟随那托普读博的伽达默尔读到这份手稿之后,为海德格尔的哲学天赋折服,两次转学跟随海德格尔学习。在这本书中,海德格尔认为,如果要彻底理解西方-基督教的历史及其创造性,要在其来源之中使我们自己的处境变得显而易见,并且在一种活生生的当下中源始地居有它,那就必须重新回到亚里士多德。海德格尔于是从当代哲学问题出发重回亚里士多德,以这样一种方式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哲学提纲。这一工作酝酿了《存在与时间》,是海德格尔思想道路的决定性的第一步。所以说,这一著作不仅是海德格尔的求职作品,还是海德格尔从一个哲学教师向哲学家转变的标志。本书附有伽达默尔写的导言。
商务印书馆 shangwu1897
大学之理念
Die Idee Der Universitat
[德]卡尔·雅斯贝尔斯 著
邱立波 译
商务印书馆
2022年7月
卡尔·雅斯贝尔斯的《大学之理念》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之际,当时的德国大学刚刚经历了最为深重的内外灾难的洗礼。但在时代的危机前,雅斯贝尔斯坚持认为对高等教育的反思,要着眼于长远未来的需要。他以一个哲学家的身份对高等教育进行考察,勾勒大学之理念,分析大学的制度,提出大学是由学者与学生组成的、致力于寻求真理之事业的共同体,是一个人们可以在这里自由地探索真理、教授真理的地方。在大学中,全面的精神生活无疑是大学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此外,雅斯贝尔斯探讨了大学的制度与学科、师生关系以及大学所依赖的国家与社会的力量。他对高等教育的思考,给后代的学生与教师留下了诸多启示。
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 shangwusd
论家用电器
汪民安 著
艺文志eons | 新行思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2年9月
《论家用电器》是汪民安教授的一部探讨物的文化理论随笔集。本书将家用电器作为传记的对象,探讨了洗衣机、电冰箱、手机、电视机等电器在家庭生活中所展现的空间权力结构。这本书让我们看到,家用电器是如何驯化、改造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脑洞大开的宅家感悟,层层解剖家用电器的肌理和骨骼,透析家居空间的文明结构。在物的世界,开启对物的全新思考。用思辨视角审视个体经验,用诗性语言重建寻常生活。拆散“理论文本”的铜墙铁壁, 铸成端得起放得下的锅碗瓢盆。呼唤已久的经典再版。知名学者、清华大学教授汪民安探讨家居空间与家用电器的随笔集全新上市。作者巧妙地将理论视野与散文书写相结合,既充满了洞见,也糅合了作者的当下生活感受与情怀。
艺文志eons eonsbooks
克尔凯郭尔的《恐惧与颤栗》
The Routledge Guide Book to
Kierkegaard's Fear and Trembling
[英] 约翰·利皮特 著
郝苑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问
2022年8月
本书为“劳特利奇哲学经典导读丛书”之一,是了解克尔凯郭尔哲学思想的重要入门书籍。《恐惧与颤栗》探究了信仰的本质,是克尔凯郭尔影响最广泛的作品之一。本书为《恐惧与颤栗》经典导读,开篇即概述了克尔凯郭尔的生平及思想,介绍了克尔凯郭尔的方法论;而后依照原著的写作顺序,对其主要思想进行逐一的阐释;最后围绕学界历来对《恐惧与颤栗》这一文本的多元化阐释展开讨论,梳理其接受史,并记述其在哲学史上的重要影响。文本细读的方式与清晰易懂的阐释,使得本书成为哲学专业学生和其他初次接触克尔凯郭尔的读者们的理想导读。
雅书品iRead yashupin
黑格尔论自我意识:
《精神现象学》中的欲望和死亡
Hegel on Self-Consciousness
[美]罗伯特·皮平 著
马晨 译
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2年9月
《黑格尔论自我意识》依据作者罗伯特•皮平在2009年阿姆斯特丹大学举办的斯宾诺莎讲座扩充整理而成。在《精神现象学》第四章里,黑格尔提出一个重要论断:“自我意识就是欲望本身”,而且这一欲望只有在另一个自我意识中才能获得“满足”。本书对此提出了颇具开创性的解释,一边追溯其康德哲学的根源,一边显示它们对当代思想的持续意义。
本书表明,黑格尔认为,康德关于意识的自觉性质的论述,必须被理解为实践哲学中的一种主张,我们因此需要从全然不同的观念去看待人的感觉、看待我们认识世界的条件,以及主观性和规范性的社会性质。皮平证明,《精神现象学》第四章应被视为后来大陆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和种种批判理论传统的基础。他还将自己对黑格尔哲学的解释,与哲学家约翰•麦克道尔及罗伯特•布兰顿对这一章的影响深远的解释进行了对比。
经典与解释 HX_claissic
从民本到民主的转型:
黄宗羲诞辰四一〇周年纪念文集
吴光 主编
浙江儒学学会 辑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2年8月
本文集收录了截至2020年黄宗羲研究的前沿成果19篇,辅以1篇研究综述,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当前黄宗羲研究的各个方面。黄宗羲是我国明末清初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也是博学多才的学问家,在我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一生著述宏富,仅专著诗文集即在三百多万字以上,涉及的学科有政治学、哲学、史学、文学、数学、天文学、地理学、文字学等门类,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份可贵的财富,对于其人及其学说思想的研究蔚为壮观。2020年正值黄宗羲诞辰410周年,本论文集作为阶段研究黄宗羲思想的一个展现,对于黄宗羲思想的研究和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上海辞书出版社shanghaicishu
开端:面向青少年的哲学
(第1辑:科学技术与伦理)
杨国荣 主编
武娟、刘梁剑 编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中国智慧研究院 组编
中西书局
2022年9月
什么样的生活是值得过的?道德规范是绝对的吗?面对道德困境时如何做出选择?我们应该相信科学家吗?人工智能会威胁人类吗?怎样才能避免技术的过度运用?……你是否也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呢?其实,这些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正是我们开始哲学思考的契机。
《开端:面向青少年的哲学》是系列哲学科普读物,旨在引领青少年进行哲学思考,成为青少年接触哲学、尝试哲学思考的开端。本书为该系列第1辑,着眼于对科技哲学与伦理学的经典问题的思辨,以及对科学技术进行伦理反思,兼论哲学基本问题。
本书还收录了杨国荣教授的文章《理解哲学》,作为全书开篇致辞,阐述“何为哲学”与“哲学何为”这两个基本问题;以及童世骏、陈嘉映教授与青年人的对话,叙说两位学者与哲学结缘的契机,阐释对待学问和生活的态度。哲学家们何尝不是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领悟哲学的开端呢?
中西书局 zhongxibook
本期书单,由以下出版单位联合发布:
商务印书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中信出版社、华夏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中西书局、南京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西北大学出版社、拜德雅图书工作室
联合推广媒体:澎湃新闻·翻书党栏目、文汇讲堂工作室
欢迎其他出版机构加入,书讯请发送邮箱:philosophical_booklist@proton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