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陶傑【326】「國學」的問題

香港名嘴 2022-10-12

閱讀往期:陶傑【325】他還可以做更多?


饒宗頤批評王國維的「人間詞話」,說不同意王國維將詩詞分為「隔」與「不隔」兩等,「隔」不見得不好,「不隔」也不一定好。


古今作品,只有好看與不好看之分,並無「隔」與「不隔」之別。李白的「床前明月光」,淺白易明,絕對「不隔」;李商隱的「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則隱晦而隔,論意境,朦朧一點更完美,「隔」在「不隔」之上。


李安的電影,「色,戒」和「少年Pi」皆隱隔之作,「喜宴」則不隔,三片各有勝場。金庸小說「射雕英雄傳」不隔,「笑傲江湖」與「鹿鼎記」俱「隔」,因為作者的主題和寓意,都隱藏得深,朝代背景交代不清楚,甚至故佈疑陣,大悲之情,故意以嬉戲的鬧劇出之,不止是隔了,還很深奧,只是深奧之外,還有通俗處讓大眾可以觀賞,這才可以像賣武一樣,表演完了,拿着一隻帽子裝賞錢。



文學評論中西不同。讀中國文學,俱以「文心雕龍」為心經,又以「詩品」等為輔。作品高下,往抽象的感覺處定奪,譬如「道沿聖以垂文,聖因文而明道」,是不是需要如此博偉而沉重呢?莎士比亞的戲劇,都講人性之千百本相,合起來只為娛樂大眾,其中又有何道何聖呢?


到了二十一世紀,這樣的文學理論,就變成死理論,有如回顧清朝婦女的纏足,有其歷史風貌,但接不通全球化之下用電腦下載荷里活電影和看哈利波特的華人下一代。


中國詩講「氣韻」,英詩沒有這回事;正如中醫把脈,講寒熱,西醫卻非要用探熱針量體溫不好。這兩種Mindset,不可調和,也決定了中國人的邏輯思維,與西方人的心智不同。


「國學」如果可以這樣應用,就比較好玩了。


閱讀往期:陶傑【325】他還可以做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