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妙語】輯錄(S)
閱讀往期:陶傑【妙語】輯錄(R)
真正懂得文學的人,作者筆墨裏有給分真假,內行人一看即知。譬如,黃霑的「女兒意,英雄癡,吐盡恩義情深幾許;塞外約,枕畔詩,心中也留多少醉。」如舟漂三峽,渾然天成,這是他大哥與城中第一散文才女熱戀時的真情迸溢。「輕輕的我走了,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也是徐大詩人日思夜想林徽音的至誠獨白。
劉君於中文大學哲學系畢業,卻並非象牙塔內儒士,亦非桃花源中漁樵。他化哲理為戲劇,能看通人生這座舞台的台前幕後,也洞悉戲台此一道場的殘酷。於世情,若兼有莫里哀和契訶夫之智,集犬儒與幽默於一爐;於人性,隱然有王爾德與蕭伯納之澈,釀含蓄與人情在一尊。
不識劉翁者,有時以為他口舌乖給而圓滑,知天賜者必熟悉他底線明晰而堅毅。淺見者惑其韋小寶於外,深交的知他郭靖於內;酬酢處他時為應伯爵,唯危難時他其實是劉伯溫。入幕而輕權位,出道而無垢塵。
他的興趣廣雜:奸佞諸事,淫婦列傳,神蹟鬼物,笑料異聞,其中以微觀著,以淺證深,無不趣開朵蕊,道見雷霆。
其人鬚髯修幅如劍戟,衣袂飄逸,隱然有阮籍之叛傲;卻又言詞吞吐如珠玉,粲然有東方朔之諧趣。學品有中大新亞神采,質器有嶺南師爺餘風。後來才知道,其番禺劉族,家學淵源,兼得珠江古韻與香港殖民交匯之粹。
讀此傳如閱香江七十年繁盛重演,人間半世紀哀樂環生,盡見浮雲落日、水月鏡花。昨夜話星辰,人蹤方寂寂,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其堪喜歟,其可嘆耶?
孔子是學人,寫歷史當然沒有謾罵,而是以所謂微言大義、春秋筆法,以一人喜惡之「褒貶」先行,將說教和定性,置於事實論證之前。同一件事:殺人,孔子分為殺、弒、誅,都有強烈主觀是非判斷,不讓後世讀者用大
腦自己思考,由孔子裁決之後塞給你。
西方的歷史學相反,往往追求正確的事實,總嫌證據不夠,還要找證據,定性和結論,遲遲不做。
國人的弱點,是初嚐一點甜頭就得意忘形,喧騰亢奮而自我暴露,美國賭場裏的土豪賭錢,賭品和吃相一樣惡劣,贏了一點點就呼三喝四。
農民人,只重生存(survive),不懂生活(live);全部「文明」,限於口腔飲食。
西方文明一度寄以厚望,以為伸出援手,諄諄善誘,接收其留學生,希望他們學習到西方文藝復興以來的理性邏輯思維,由知識導向人性的科學思考,從而由物質的「現代化」(modernisation),走向心靈的「現代性」
(modernity),豈知一覺醒來,發現中產階級其人生終極目標,就是「發財、發財、發財」,別無其他。
西方詞彙裏的中產階級,不只是職業和收入,還有十九世紀歐洲的社會關懷精神。西方的中產階級,如建築師、工程師、醫生、作家之興起,除了金錢收入,生活美學之追求,那份關懷社會貧窮階級的情懷和奉獻,也必然同步增長。而其他人沒有那種環境條件,沒有那個基因。
大媽跑到外面,喜歡在外國人的地方跳大媽舞。有品味之士對此覺得厭惡。但當大媽去到非洲那麼遠,發現巨大商機,停止舞動她們脂肪和骨骼非常發達的四肢,而開始運用大腦時候,文明世界就應該有足夠的理由,開始感到憂慮。
父母親之稱,跨國界跨時空,是人類在繁衍過程,代代相傳,有特別意義的尊稱。超越純粹的生理定義,不僅是每一個人生命的來源,還強制包含養育和關愛,即中國文化所稱的恩情,尤其是養育關愛的責任感,堪為父母定義的最主要內容,因而養父母的資格足以取代生父母,此即中國俗話「生娘不及養娘大」的理由。父親和母親之稱,因為包含責任感,因此也獲賦予榮譽感,而世上有母親節、父親節,卻沒有家長節。
閱讀往期:陶傑【妙語】輯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