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588】誰需要「獅子山下」精神?
閱讀往期:陶傑【587】英語問題關乎香港地位
香港過去的移民,都是「自己靠自己」,而不是來爭福利的。西方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社會福利已經被當成天賦人權。
社會福利脫胎於社會民主主義,是一種資本主義改良,本意是好的。但當時的前提是領取福利的人,依然堅持個人道德和尊嚴,只在有需要的時候申請。譬如北歐一直因為福利制度被全世界譽為人間天堂,因為北歐的主流價值觀,最重個人尊嚴和人生自主,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是弱者,無法自立,不願意接受政府幫助。
但是善意總是會低估人性的弱點,短短兩代之內,自主、盡責、權利和義務對等的觀念就煙消雲散。今天西方四十來歲以及更年輕的世代,被稱為「自由新人類」:他們的童年不受規矩約束,也不必承擔責任,每個人都有滿足需要的天賦權利,無論是食物、住所還是新車,而不必付出,即使是養育孩子的成本,也由政府承擔。
難怪今天美國年輕人嚮往政府全包的社會福利,像民主黨的新生代譬如拉丁裔女議員AOC主張全民免費醫療、全民免費大學教育、全民免費居住,最受人追捧。北歐、加拿大都率先試行「全民基本收入」,因為平等的大原則至高無上,則外來移民和本地「原住民」,必須一視同仁。
問題是,今天最反對福利主義的,往往是曾經的移民,因為他們經歷過沒有福利,全靠自己打拼的時代,這些人因為自主獨立,白手興家,夢想成真而驕傲,反而受福利主義打擊最深,因為福利主義抹煞了他們的自我價值。
香港年輕人重拾獅子山下精神,但「獅子山下」就是當年的移民,都是靠自己奮鬥,在香港立足,成就所謂香港的驕傲。既然如此,則最需要重拾獅子山下精神的,應該是這些年來,不斷湧入香港的新移民,他們應該重新奮鬥拼搏,靠自己在香港立足。更好的辦法是反向的一視同仁:也向香港年輕人發福利,和新移民看齊,盡快分派公屋、綜援出三糧,這才叫真正的大愛包容,包容香港年輕人的憤怒,體諒他們的難處。
關註公眾號 xafztop 後臺對話框回復:2018
即可收睇 黃子華 2018 棟篤笑 【金盆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