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触目惊心:你点的外卖,可能一年前就已经做好了
来源:燕梳财经、销售与管理、金角财经、斜杠先生及网络
在推崇养生的今天,很多人在工作累了的时候都会点一碗鸡汤补一下身子,这些鸡汤价格大都不菲。
黑心一点的,甚至连一点鸡汤都不放,只是在鸡油里加点味精和盐。别说营养了,喝多了甚至可能对健康都有问题。
外卖上最常见的是各种盖饭和便当。
鱼香肉丝、土豆牛肉、红烧排骨......诱人的图片加上送蔬菜送饮料的优惠,每天都会吸引很多人点击下单。
但是你知道吗,这些你以为是厨师亲手制作的餐食,其实在一年多以前就已经做好。
在只有自己人的厨房里,每收到一份订单,商家就会手脚麻利地掏出一个神秘物品。
这个神秘物品就是料理包。
相信很多人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都是一头雾水,但是在外卖界,使用料理包却是商家们心知肚明的秘密。
商家的利益得到了保证,消费者却被深深地蒙在鼓里。
因为使用了大量的佐料,食客很难察觉出料理包与正常炒菜的区别,商家也不可能傻到将自己的秘密全盘托出。
消费者的知情权在受到绝对侵犯的同时,最严重的问题也横在所有人的面前:
不到3块钱,却分量十足的土豆牛肉,真的能吃吗?
我们所了解到的普通个体小餐厅,一天两百多单就需要从早到晚洗菜、切菜、炒菜,而如果使用两分钟就可以出餐的菜肴包,只需要用蒸箱蒸好米饭就行。微波炉足够的前提下,只要米饭不断供,多少单都吃得下。
系统困住的不止骑手,还有商家。在全行业互相踩踏,追求效率的浪潮里,落后的结果就是失去流量,失去收入,采用预制菜肴包,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是商家的个人选择,而是这个行业的集体选择。
换句话说,你吃的外卖,很可能是半年前就做好的。 根据陈进观察,菜肴包已经成为外卖行业内的主流,还有一些体量大的同行,几家联合起来建立了中央厨房,生产可以公用的菜肴包。
在很少有人关注的地方,料理包的技术已经发展了很多年。
按理说,只要操作过程合乎规范,那么口感虽然差了一些,料理包却也是可以食用的。
但是对于追逐利益的人而言,“合乎规范”四个字是多么的天方夜谭。
有记者曾卧底采访一家专门制作料理包的食品公司,结果却看到了令人作呕的一幕,央视新闻都对此都进行了报道。
工作人员毫不忌讳地告诉记者,他们图便宜,用远低于市场的价格买了10几吨的肉。
其中的排骨粒都已经存放了一年。
他们唯一的冷库最低温度还只有零下8度,连冰箱的标准都没达到,放在其中的原料很多都已经变质。
即使如此,工作人员在通过简单去味之后,仍然会使用这些劣质的食材制作料理包。
这样的公司可并非什么小作坊。
他们自称处于料理包行业的第一梯队,年销售额达2.2亿。
在每个省都有代理商,日销量达到惊人的40万份,其中超过一半都是供给外卖。
厂家与商家从中牟利,消费者却付出了金钱和健康的双重代价。
然而他的自爆犹如以卵击石,没能激起半点水花。
在毫无底线攥取利益的大形势下,料理包在外卖行业越来越盛行。
首先是食品安全问题。
从理论上说,中央厨房加工相比小厨房加工,在卫生上肯定是有优势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都是理论,是建立在加工者愿意保障食品卫生安全之上。
而对消费者来说,“菜肴包”属于深度加工产品,如果商家为了利润最大化,在原料上偷工减料,在卫生管理上不负责,那么“菜肴包”的菜品质量还是很让人担心的。
之前网络就曝光了一家专门生产“菜肴包“的公司,视频中显示,该公司生产条件脏乱差,食品原料也不合格,却实现了”一天销量40万份,外卖超过50%,一个月华东地区销售额大概一千多万“的骄人战绩。
其次,是消费者的知情权。
关于“菜肴包”,还有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消费者是否知道自己吃的是“菜肴包“。
大部分消费者表示,商家并没有告知外卖是复热的,自己也一直以为外卖是新鲜制作的,使用菜肴包对于点餐者来说,具有欺骗性质。
如果你明码标价,明确告知消费者这就是菜肴包加热的产品,销售如果还能一如既往火热,那才能说明菜肴包外卖真的有市场竞争力,这些外卖店大可以将此作为卖点。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监管一定要跟上。
目前,我国对于食品行业的制成品是有一定监督的,对于餐饮店的食品安全也是越来越重视,但是对外卖“菜肴包”这一块的管理还是存在一定的空白,这个是急需跟上的。
因为餐饮行业的原材料采购是无法被完全监管的,进货的品质也就参差不齐,就算一家饭店再干净卫生,如果它进货的“菜肴包”出了质量问题,那么做出来的食品也是不合格的。
延伸阅读
山西医生自曝“塌方式腐败”:收回扣50多万,因举报曾遭打击报复!院方火速回应
长按观看关注
视频号
望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