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夏鼐与袁隆平

龙天一 奥玛阿印 2023-06-25


本号说明及目录


“考古学家和他们的朋友”系列文章说明




夏鼐与袁隆平



夏鼐有位关系很好的温州同乡叫张伯鋆,自1963年认识以来,两家人时常见面。张伯鋆年长夏鼐20岁,是著名的解剖学家、医学教育家。1921年,张伯鋆前往哈佛大学医学院进修,研习人体解剖学,次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来,面对西方的人种歧视,张伯鋆和学生一起解剖50例中国人尸体的100侧脑沟回,在American Journal of Anthropology上发表《中国人脑沟回的模式》一文,有力驳斥了某些白种人优越、中国人种低劣的谬论。


也不清楚张伯鋆是否知道,比他早一年进入哈佛大学的李济,当时也想利用新学的人类体质测量方法,在美国留学生与华侨中搜集中国人体质材料,进而研究中国人种的特质。有意思的是,几十年后,张伯鋆与李济的学生夏鼐共同担任后来成为人类学家的林一璞的论文答辩会成员,林一璞的导师为吴汝康。


1962年,张伯鋆被任命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院长黄家驷也与夏鼐相识。那时,还有一位副院长,是著名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1975年1月18日,夏鼐陪同张伯鋆一起去拜访林巧稚。在他们见面前15天,一位名叫袁兴烈的人去世。


时间倒回,民国时,将领孙连仲曾经想盗掘乾陵,不过由于找不到地宫入口,没能成功。抗日战争爆发后,孙连仲积极参与抗战,此时,袁兴烈受到他的器重,做了秘书。袁兴烈的儿子,正是由林巧稚接生的。后来,这个孩子为夏鼐和张伯鋆故乡浙江的上山遗址题写了“万年上山 世界稻源”。


嗯,也就是大家熟悉的袁隆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