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星堆与流浪地球:从童恩正到刘慈欣

龙天一 奥玛阿印 2023-06-25


本号说明及目录



童恩正先生的交友圈①:科幻与考古的互动



三星堆与流浪地球:从童恩正到刘慈欣



1963年9月,经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主任冯汉骥协调,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与四川省博物馆组成联合发掘队,对三星堆遗址进行正式发掘。前一年刚刚调回教研室的童恩正,担任冯汉骥的助手,也参加了这次发掘。


童恩正曾就读于四川大学历史系首届考古专门化班,也是一位科幻作家,大学还没毕业时,就已出版小说《古峡迷雾》,这是他一生的代表作之一。毕业后,童恩正被分配至峨眉电影制品厂任编剧,一年后,调回四川大学,讲授《西南考古学》和《古文字课程》。


也是1963年,科幻界发生了三件小事:一件是童恩正开始创作一部新小说,他取名叫《珊湖岛上的死光》;另一件是童恩正前往上海,到天马电影制片厂与沈寂一起商量改编的事,他们想把《古峡迷雾》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还有一件发生在北京,6月23日,一位婴儿出生,大人将其起名为刘慈欣。


据说,童恩正17岁时,因患肺结核而休学一年,受他人影响,阅读了不少书籍,也喜欢理科,为后来从事科幻小说的创作奠定基础。同样地,刘慈欣小时候也极其喜欢阅读,但受环境影响,只能一遍遍地读几本科幻小说和《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书籍。多年以后,他还记得初中时,在父亲办公室里翻看《参考消息》,发现电影《星球大战》在美国上映,引起轰动,这是他第一次在报纸上看见有关科幻的新闻。


刘慈欣看到报纸,应该是1977年,当时《星球大战》正在上映,对于这部科幻经典之作,观众们无不争睹为快,票房爆满,掀起世界范围内的科幻电影高潮。顺带一提,导演卢卡斯曾说过,电影拍摄工作是深受坎贝尔影响才完成的,坎贝尔是著名神话学家,张光直的萨满学说便是从他所写The Way of the Animal Powers一书中受到启发而提出的,后来,童恩正也有关于“巫”的研究。


《星球大战》在国内上映还需要等待很多年,但1978年3月18日下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口号,随即全国开始吹响了向科学进军的号角。这种情况下,作为主流期刊的《人民文学》杂志,刊登了《珊湖岛上的死光》,这一举动被视为国内科幻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小说迅速走红,获得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创作奖,被改编成话剧、广播剧,仅是连环画就有12个版本,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当然,在山西的刘慈欣也读到了这本小说。


在此背景下,上海电影制片厂也打算拍一部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科幻电影。这时,沈寂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恢复工作,写信给童恩正,鼓励他继续从事电影文学创作。1978年5月,童恩正上海出席全国科普创作座谈会,见到许多科幻作家,大家兴奋不已。他决定重新拿起笔来,投入创作,并在沈寂协助下,将《古峡迷雾》和《珊瑚岛上的死光》改编成电影剧本。最后,制片厂决定先将后者改编成电影。这一年,15岁的刘慈欣写出第一部小说,内容是关于中国、苏联、北欧与外星人的神秘武器,不过被许多杂志退稿。


如同刘慈欣首次投稿不顺利一样,我国第一部科幻电影,拍摄得也并不顺利。那时候,国内电影的科技水平非常落后,更没有科幻电影拍摄的经验,别说没有接触过相关团队,甚至连看过的人都非常少。但无论如何,在简陋条件下,1980年,《珊瑚岛上的死光》还是成功上映。这对中国电影艺术创作实践来说,填补了国产科幻电影空白,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影片上映后引发不小市场反响,据说卖座率高达95%,后来,刘慈欣提到此片时,将其称为“中国唯一一部纯粹的科幻片”,并且强调在往后的二十多年中,始终没有再出现一部能够与其并肩的作品。


电影上映这一年,童恩正前往美国访问。之前,学者们都是经验和记忆力拼合龟甲,效率不高。童恩正想到可以用计算机编制程序,加以运算,提高缀合速度。他与两位搞计算机的朋友一起编制程序,最后显示成功率在40%上下,超过美国进行同样研究的学者。十多年后,刘慈欣为打发时间,也编过软件。据他所说,是关于一个宇宙点状文明体系总体状态的模拟软件,将宇宙间的智慧文明简化为点,每个点只具有描述该文明基本特征的十几个简单参数,然后将文明的数量设置得十分巨大,在软件中模拟这个体系的整体演化过程。无疑,这对之后创作的《三体》,产生重要影响。


在美国待了一年,童恩正结束访问,回国后,他担任《智慧树》编委。1985年,《科学文艺》与《智慧树》共同创办银河奖,未及颁奖,《智慧树》就于1986年停刊,银河奖从此由《科学文艺》独家举办,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是中国内地唯一的科幻小说奖项。《科学文艺》后来更名为《科幻世界》。1991年,《科幻世界》杂志社在成都举办首届中国国际科幻大会,同一年,刘慈欣将《超新星纪元》投给《科幻世界》,可惜被拒稿。1997年,第二届中国国际科幻大会在北京举办,并将成都作为分会场,此时,已移居到美国的童恩正多次向身边友人提及,非常想回来参加。遗憾的是,出发前夕,童恩正与世长辞。


两年后,刘慈欣终于得以在《科幻世界》发表作品,《鲸歌》一文,标志着他真正走上科幻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创作之路。2000年,《流浪地球》在同一杂志发表,这是一篇仅有两万余字的短篇小说,获得当年银河奖的特等奖。之后几年,刘慈欣开始酝酿一部伟大作品——从2006年开始,《三体》在《科幻世界》连载。


2010年,《三体》最后一部出版,后记中,刘慈欣提到童恩正的小说《遥远的爱》。两年后,刘慈欣的四篇小说《微世纪》《诗云》《梦之海》《赡养上帝》以专栏的规模在《人民文学》第3期上发表。上一次,科幻小说出现在主流文学刊物上,还是1978年的《珊瑚岛上的死光》。


和小说一样,《珊瑚岛上的死光》电影也沉寂了许久后,《流浪地球》横空出世——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如果说,前者开创了中国的科幻电影,那么,后者显然是里程碑之作,并将开启新的未来。有意思的是,1927年,三星堆遗址发现,《珊瑚岛上的死光》导演张鸿眉出生;1963年,三星堆首次由中国人主持发掘,刘慈欣出生;1980年,《珊瑚岛上的死光》上映,《流浪地球》导演郭帆出生;2019年,《流浪地球》第一部上映,三星堆也有了新发现:六个祭祀坑横空出世。


在《三体》获得雨果奖后,刘慈欣参加《鲁豫有约》时,曾说道:“我只是一个写科幻的,我不是科学家。虽然我的小说里面反映的是有科学、有历史、有军事,但是我只是一个写大众小说的人而已。”有人想要他就三星堆出土的东西来谈谈看法,它们是不是外星人的杰作?刘慈欣表示,如果外星文明体现出来的仅仅是这样的技术,那外星文明也太让人失望了……当然,如果仔细翻看童恩正的小说,就会发现,他经常巧妙地将考古与外星人融合在一块,比如《石笋行》《五万年前的客人》《遥远的爱》等。


浪漫,是所有科幻作家的本质,从童恩正到刘慈欣,都是如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