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考古学家和他们的朋友:学术、友谊与八卦 | 年表

龙天一 奥玛阿印 2023-06-05

本号说明及目录


考古学家和他们的朋友:学术、友谊与八卦 |  前言



年表

         


1017年

6月1日,周敦颐出生。

         

1042年

吕大临出生。

         

1073年

7月14日,周敦颐去世。

         

1081年

赵明诚出生。

         

1084年

3月13日,李清照出生。

         

1090年

吕大临去世。

         

1092年

吕大临的《考古图》出版。

         

1096年

牛津大学的具体建校时间已不可考,但有档案明确记载的最早的授课时间为1096年。

         

1117年

在李清照的襄助下,赵明诚大体上完成《金石录》的写作。

         

1129年

赵明诚去世。

         

1155年

李清照去世。

         

1209年

剑桥大学成立,最早是由一批为躲避殴斗而从牛津大学逃离出来的教师建立的。

         

1265年

但丁出生。

         

1321年

但丁写完《神曲》。

9月14日,但丁去世。

         

1636年

哈佛大学成立。

         

1637年

徐霞客在盘县。

         

1638年

亨利·斯皮尔曼在剑桥大学设立盎格鲁—撒克逊研究讲席教职,后来,古物学家威廉·萨姆纳得到该教职,他曾经出版《坎特伯雷古物》(The Antiquities of Canterbury)一书。

         

1643年

1月4日,牛顿出生。

         

1701年

耶鲁大学成立。

         

1727年

3月31日,牛顿去世。

         

1728年

牛顿的《古代王国年代学修正》一书出版。

         

1740年

宾夕法尼亚大学成立。

         

1743年

4月13日,托马斯·杰斐逊出生。

         

1748年

庞贝开始发掘。

         

1753年

大英博物馆成立。

         

1771年

4月29日,皮耶•佛罕索瓦•札维耶•布夏贺出生。

         

1784年

托马斯·杰佛逊在弗吉尼亚州的一座土墩墓上挖了一条探沟。

         

1790年

12月23日,商博良出生。

         

1799年

7月15日(或19日),法军上尉皮耶•佛罕索瓦•札维耶•布夏贺发现罗塞塔石碑。

         

1811年

11月26日,曾国藩出生。

         

1820年

曾国潢出生。

         

1822年

8月5日,皮耶•佛罕索瓦•札维耶•布夏贺去世。

         

1823年

2月15日,李鸿章出生。

         

1824年

商博良完成罗塞塔石碑碑文的全文翻译。

         

1826年

2月11日,伦敦大学学院成立。

7月4日,托马斯·杰斐逊去世。

         

1829年

1月21日。奥斯卡二世出生。

         

1832年

3月4日,商博良去世。

         

1833年

10月21日,诺贝尔出生。

李端棻出生。

         

1836年

伦敦大学成立。

         

1842年

1月8日,唐景崧出生。

         

1843年

蒙德留斯生于斯德哥尔摩。

         

1846年

5月5日,显克维支出生。

         

1851年

剑桥大学创立迪斯尼考古学讲席教授。

         

1853年

10月23日,陈三立出生。

         

1861年

5月7日,泰戈尔出生。

         

1865年

2月19日,斯文·赫定出生。

6月3日,乔治五世出生。

俞明诗出生。

         

1866年

8月8日,罗振玉出生。

         

1868年

1月11日,蔡元培出生。

李权出生。

         

1869年

李蕙仙出生。

         

1870年

4月4日,鸟居龙藏出生。

         

1871年

8月19日,曾国藩联合李鸿章联衔会奏《拟选子第出洋学艺折》,请求朝廷以官方的名义,派遣学生到美国留学。

曾广珊出生。

黄干夫出生。

         

1872年

3月12日,曾国藩去世。

5月18日,罗素出生。

8月11日,第一批留学生从上海出发,乘坐渡轮,抵达旧金山,开始留学生涯。

         

1873年

2月23日,梁启超出生。

         

1874年

5月24日,夏仁虎出生。

7月3日,安特生出生。

         

1875年

Roland Dixon出生。

         

1876年

3月12日,陈衡恪出生。

12月19日,王槐青出生。

         

1877年

2月28日,步日耶出生。

         

1878年

11月,桂百铸出生。

         

1879年

12月18日,黄齐生出生。

西村真次出生。

朱希祖出生。

         

1880年

卢卡斯出生。

         

1881年

9月25日,鲁迅出生。

12月3日,林献堂出生。

德日进出生。

         

1882年

1月15日,玛格丽特公主出生。

6月24日,马寅初出生。

8月,张继出生。

11月11日,古斯塔夫六世·阿道夫出生,被授予斯科讷公爵。

         

1884年

姚从吾出生。

马林诺夫斯基出生。

吴承仕出生。

         

1885年

1月16日,周作人出生。

         

1886年

4月9日,翟秉志出生。

12月9日,张东荪出生。

傅铜出生。

Gerhart Rodenwaldt出生。

曾国潢去世。

         

1887年

1月18日,张君劢出生。

4月13日,丁文江出生。

9月12日,钱玄同出生。

10月31日,蒋介石出生。

钱稻孙出生。

         

1888年

2月14日,赵紫宸出生。

7月29日,林焕文出生。

12月10日,徐旭生出生。

胡小石出生。

         

1889年

3月22日,王敏川出生。

12月29日,梅贻琦出生。

翁文灏出生。

张奚若出生。

高本汉出生。

         

1890年

3月7日,竺可桢出生。

7月3日,陈寅恪出生。

9月15日,阿加莎出生。

惠勒出生。

张伯鋆出生。

         

1891年

5月29日,刘半农出生。

10月20日,孙科出生。

12月17日,胡适出生。

         

1892年

11月16日,郭沫若出生。

柴尔德出生。

         

1893年

2月2日,孙连仲出生。

4月23日,黄文弼出生。

5月8日,顾颉刚出生。

11月15日,范文澜出生。

郭宝钧出生。

         

1894年

2月3日,许地山出生。

4月20日,胡先骕出生。

6月23日,爱德华八世出生。

8月20日,吴宓出生。

10月28日,叶圣陶出生。

曾昭权出生。

皮特里创立埃及学研究会,1905年发展为伦敦考古学院。

         

1895年

3月20日,董作宾出生。

7月14日,金岳霖出生。

7月19日,徐悲鸿出生。

7月30日,钱穆出生。

12月14日,乔治六世出生。

         

1896年

3月16日,刘海粟出生。

3月26日,傅斯年出生。

4月14日,杨武之出生。

6月2日,李济出生。

7月4日,茅盾出生。

10月,王若飞出生。

12月20日,诺贝尔去世。

陆秀出生。

波兰作家显克维支完成长篇历史小说《你往何处去》。

         

1897年

1月15日,徐志摩出生。

12月,张孝骞出生。

俞大维出生。

         

1898年

2月12日,许广平出生。

3月5日,周恩来出生。

3月11日,裘开明出生。

7月3日,京师大学堂成立。

8月12日,谢六逸出生。

8月28日,成舍我出生。

12月19日,郑振铎出生。

唐筼出生。

古斯塔夫六世·阿道夫对考古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1899年

1月29日,瞿秋白出生。

5月25日,曾昭抡出生。

8月9日,郑天挺出生。

11月21日,冯汉骥出生。

11月24日,闻一多出生。

洪炎秋出生。

蒋碧薇出生。

王世瑛出生。

王懿荣发现甲骨文。

         

1900年

2月19日,向达出生。

8月21日,陈立夫出生。

12月9日,李约瑟出生。

张幼仪出生。

义和团攻掠京津,王懿荣被任命为京师团练大臣。不久后,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皇帝外逃。待东直门被攻破失守,王懿荣回到锡拉胡同自宅,偕夫人、儿媳投井殉节。

         

1901年

4月13日,赵世炎出生。

6月1日,林惠祥出生。

6月3日,张学良出生。

9月,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赔偿白银4.5亿两,史称“庚子赔款”。

10月13日,滕固出生,原名滕成。

11月7日,李鸿章去世。

12月23日,林巧稚出生。

吴金鼎出生。

唐兰出生。

丁山出生。

高君箴出生。

贵阳算学馆创立,后改名为“达德学堂”与“达德学校”。

五城学堂创立,后改名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1902年

1月28日,石璋如出生。

6月18日,雷海宗出生。

6月27日,赵忠尧出生。

9月23日,苏步青出生。

10月7日,张我军出生在台北板桥镇一个佃户家庭。

11月11-13日,鸟居龙藏在盘县进行调查。

12月28日,沈从文出生。

颜訚出生。

石璋如出生。

苏芗雨出生。

周培智出生。

鲁迅东赴日本留学,先在巢鸭弘文学院学习日语,与他同住一舍的是陈衡恪和陈寅恪,三人同学两载,于1904年毕业。

日人类学家、考古学家本鸟居龙藏开始对中国西南部的人类学调查,被视为外国人在中国进行的早期人类学调查的重要活动之一,他根据调查写成的《苗族调查报告》也成了了解中国早期人类学和苗族研究的必读书目,于1902年11月到达贵州盘县。

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创立,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1903年

1月3日,王重民出生。

2月15日,方国瑜出生。

3月2日,唐景崧去世。

3月20日,钟敬文出生。

蒙德留斯出版《先史考古学方法论》。

神话”概念引入中国学界。

         

1904年

1月19日,裴文中出生。

2月4日,邓颖超出生。

4月23日,连震东出生。

5月6日,马克斯·马洛温出生。

11月13日,梁思永出生。

齐登科出生。

童凯出生。

叶苍岑出生。

俞大彩出生。

古斯塔夫六世·阿道夫前往埃及,这里灿烂的史前文化使他惊叹不已。在这次埃及的旅行中,他与英国玛格丽特公主相遇并相恋,之后,他还游历了意大利、希腊等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国家。

美国表示庚子赔款“原属过多”,可用于“退款办学”。

         

1905年

6月15日,阿道夫和玛格丽特在温莎城堡的圣乔治教堂内结婚,阿道夫祖父送了一对18世纪的中国瓷瓶,他爱不释手,翻阅诸多文献,从此一生孜孜不倦地从事中国古物的研究工作。

刘汝霖出生。

俞大絪出生。

Fakhry出生。

袁兴烈出生,抗日战争爆发后,受到西北军爱国将领孙连仲器重,做了他的秘书。

显克维支因《你往何处去》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这也是唯一一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历史小说

         

1906年

6月,袁世凯委派天津女学事物总理傅增湘,在天津三马路创建北洋女师范学堂,1日,北洋女师范学堂举行招生考试,首批招生46人,于13日正式入学,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女子师范学堂。

7月14日,黄家驷出生。

8月17日,李健吾出生。

10月25日,许涤新出生。

蹇先艾出生。

庞薰琹出生。

李端棻、任可澄、唐尔镛、于德凯、华之鸿等在贵阳府中学堂基础上创办新式中学堂——贵州通省公立中学堂。

         

1907年

1月9日,钱思亮出生。

4月15日,朱偰出生。

8月21日,约翰·乔治·特朗普出生。

9月29日,吴大猷出生。

10月15日,赵九章出生。

12月8日,奥斯卡二世去世。

李端棻去世。

罗文淑(罗文香)出生。

         

1908年

2月1日,俞德浚出生。

11月25日,贾兰坡出生。

12月17日,利比出生。

甄华出生。

罗振玉把甲骨文出土地确定为殷墟。

         

1909年

1月27日,曾昭燏出生。

2月19日,白寿彝出生。

10月4日,苏秉琦出生。

8月11日,吴晗出生。

9月9日,京师图书馆成立,1931年,文津街馆舍落成。

尹焕章出生。

         

1910年

2月7日,夏鼐出生。

11月2日,费孝通出生。

11月12日,华罗庚出生。

11月21日,钱锺书出生。

11月,宦乡出生。

12月22日,夏承楹出生。

赵兰坤出生。

高去寻出生。

         

1911年

2月6日,里根出生。

3月,梁启超赴台访问,林献堂率台湾爱国诗社——“栎社”主要成员赴基隆港迎接,并请梁启超去台中雾峰林家小住。

4月29日,清华学堂开学,李济经过考试,被清华学堂录取,成为清华第一批学生。

4月19日,陈梦家出生。

7月,王振铎出生。

9月5日,杨承宗出生。

10月28日,陈省身出生。

10月,刘铭恕出生。

12月11日,钱学森出生。

12月20日,胡厚宣出生。

施昕更出生。

         

1912年

5月31日,吴健雄出生。

8月14日,金克木出生。

赵青芳出生。

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法》出版。

         

1913年

1月9日,尼克松出生。

3月19日,林献堂应梁启超之邀赴北京游历。

10月16日,钱三强出生。

李霖灿出生。

马丁·卡门出生。

徐旭生背着行囊,远奔西欧,前往巴黎大学攻读西洋哲学的博士学位。

         

1914年

4月23日,丹尼尔出生。

4月,陈寅恪写信鼓励徐旭生去伦敦考察敦煌石室内古物。

杨宽出生。

         

1915年

6月1日,张宗燧出生。

年底,唐筼在北洋女师毕业,邓颖超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该校。

丁则良出生。

         

1916年

1月10日,苏恩·伯格斯特龙出生。

2月19日,吴汝康出生。

11月15日,显克维支去世。

茅盾到商务商务印书馆工作。

张道藩考入天津南开中学。

         

1917年

年初,唐筼前往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设立的体育师范学校就读,两年后毕业,回到北洋女师任体育主任,再后,又到南京金陵女子大学体育专业本科就读,毕业后,受聘到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教体育课。

陆秀进入北洋女师就读,许广平进入北洋女师预科就读,一年后转为本科。

周恩来前往日本求学,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

郑振铎考入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学习。

11月22日,刘东生出生。

何炳棣出生。

         

1918年

春,王若飞与谢六逸等人由黄齐生率领,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王若飞与周恩来一样,开始初步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后来两人一同到欧洲,在1921年底,与赵世炎等人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3月18日,林海音出生。

黄文弼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

李济毕业于清华学堂,通过清华学堂第八期官费留美考试,进在入克拉克大学三年级攻读心理学,室友为在该校学习银行学的徐志摩。

秉志得获康乃尔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是第一位获得美国博士学位的中国学者。

李济毕业,通过清华学堂第八期官费留美考试,前往美国留学,进入克拉克大学三年级攻读心理学,室友是徐志摩。第二年,李济获得心理学文学士学位,开始学习人口学与社会学研究生课程,次年,论文《人口的质的演变研究》顺利通过,获得硕士学位。

谢六逸进入早稻田大学专门部政治经济科学习,课余他潜心研究西方和日本文学,学习期间即发表了不少研究文学的文章。

         

1919年

邓颖超与许广平积极投身“五四运动”,是此时,邓颖超遇到了刚刚从日本回来、进入南开大学的周恩来,当时他是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

夏天,刚从大学毕业的傅斯年,考取庚子赔款的官费留学生,就曾到过这所学校,研究学习实验心理学、生理学、数学、物理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勃朗克的量子论等,到伦敦大学前,傅斯年也在爱丁堡大学学习过一段时间,1923年,他转入柏林大学哲学院学习比较语言学,直到1926年回国。

9月,在王储阿道夫的努力下,成立“中国委员会”。委员会第一任主席为海军上将Louis Palander af Vega,第二年他去世后,由阿道夫本人担任主席。

王国维创作《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后又有《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

         

1920年

3月5日,汪曾祺出生。

3月20日,佟柱臣出生。

5月1日,玛格丽特公主去世。

夏,李济进入哈佛大学人类学系,了解到人类学的一般知识,并且初步形成了自己博士论文的构想。

11月,周恩来赴法国勤工俭学。

已是王储的古斯塔夫六世·阿道夫,担任了瑞典“中国委员会”委员长,为安特生在中国的调查工作提供了资金。

邓颖超在北洋女师毕业,前往北平师大附小、天津达仁女校任教。

郑振铎到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

         

1921年

1月,谢六逸加入了由周作人、郑振铎、茅盾等发起的“文学研究会”,与茅盾、郑振铎、许地山等同在读书会小说组中,从此,投身于中国的新文学运动。

3月,李济向哈佛大学文理学院研究生院提出读哲学博士学位的申请,他当时想利用新学的人类体质测量方法,在美国留学生与华侨中搜集中国人体质材料,进而研究中国人种的特质,主要导师为Roland Dixon。

张伯鋆前往哈佛大学医学院进修,研习人体解剖学,次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张道藩进入伦敦大学学院美术部就读,成为该院有史以来第一位中国留学生。

5月20日,王浩出生。

9月26日,王光美出生。

9月,何兆武出生。

10月17日,安特生开始发掘仰韶遗址。

张伯鋆前往哈佛大学医学院进修,研习人体解剖学。

钱稻孙用离骚体将但丁的《神曲》由意大利语翻译成中文,这是我国的最早译本。

徐旭生和乔曾劬将《你往何处去》翻译成中文,这是我国的最早译本。

蒙德留斯去世。

         

1922年

3月,至1923年夏天,周恩来在柏林,此时,陈寅恪正在柏林大学学习语言,两人见面。

3月30日,谢六逸在早稻田大学得到学士学位,随即回国,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参与《综合英汉大辞典》的修订。

8月3日,宿白出生。

8月中旬,梁启超与滕固最早于这时见面,后滕固与梁思成、梁思永多次见面,梁启超对滕固的学术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10月1日,杨振宁出生。

11月4日,图坦卡蒙墓被发现。

11月,爱因斯坦到中国旅游,在上海得知自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1月,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蹇先艾、李健吾、滕沁华等人成立现代文学社团“曦社”,并创办了文学刊物《爝火》,于1925年解散。

张伯鋆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底,谢六逸以生拉硬拽的方式让郑振铎接下了上海神州女校的兼课。

         

1923年

李济完成论文《中国民族的形成》,获得人类学博士学位,回国前往南开大学任教。

冯汉骥本科毕业,被老师介绍到厦门大学图书馆工作。

梁思永自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班毕业。

9月17日,陈衡恪去世。

10月10日,郑振铎和高君箴结婚。

12月17日,石兴邦出生。

俞明诗去世。

         

1924年

1月17日,鲁迅到师大附中作过一次演讲,题目是《未有天才之前》。

年初,张我军前往北京求学,寄居在泉郡会馆,上课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升学补习班,结识了17岁的罗文淑,没多久,两人便谈起恋爱。

3月10日,金庸出生。

4月5日,安志敏出生。

6月12日,老布什出生。

6月25日,邓稼先出生。

罗素的学生、梅贻琦的连襟傅铜联合陕西省教育厅举办“暑期学校”,邀请鲁迅、李济等知名学者,到西安授课,鲁迅讲授《中国小说史略》,李济所讲内容大致为社会学大要、人类学概要和人类进化史等。

9月13日,李蕙仙去世。

10月1日,卡特出生。

12月,高君箴和郑振铎合作翻译的童话集《天鹅》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叶圣陶在序言中热情称赞了他俩献身于儿童文字的精神。

裴文中在《晨报》上发表的《戎马声中》,被鲁迅称赞为“拉杂的记下了游学的青年,为了炮火下的故乡和父母而惊魂不定的实感”。

梁思永进入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考古学和人类学,导师为Roland Dixon。

         

         

1925年

4月,李济受聘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特约讲师,讲授普通人类学、人体测量学、古器物学和考古学等。这一年,清华大学决定成立国学研究院,聘请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四位知名学者为导师,另加青年学者李济。9月9日,清华学校举行新学年开学典礼,14日,国学研究院普通演讲正式开始,王国维讲授《古史新证》。

8月,滕固同刘海粟、马寅初等人赴大同云冈等地考察古代史迹,应山西美术研究会遨情,演讲《六朝石刻与印度美术之关系》。

9月1日,张我军与在台北江山楼结婚,证婚人林献堂、介绍人王敏川。两人是私奔到台湾的,所以罗文淑改名为罗心香,新婚不久,张我军携夫人返回北京。

12月28日,张我军将自己之前写给妻子的诗编辑汇总,自费出版,这本名为《乱都之恋》的诗集成为台湾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

周培智考入清华学校,从王国维学历史,后入国学研究院,从萧一山学清史。

         

1926年

3月17日,鲁迅邀请蹇先艾到家里;

4月21日,伊丽莎白二世出生。

8月11日,鲁迅邀请张我军到家里。

8月16日,于敏出生。

许广平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8月,鲁迅离开北京赴厦门大学任教,许广平同车南下,到广州的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任训育主任。

在厦门大学,鲁迅碰到冯汉骥的,两人相交甚密。

林惠祥毕业,为厦门大学文科社会学系第一届毕业生的第一届毕业生。

陆秀前往湖北文华大学,就读于图书馆系第七班,1928年毕业,是该科创办以来第一位女性毕业生。

吴金鼎考入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攻读人类学专业。

10月15日,李济在西阴村遗址展开发掘,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自己主持考古发掘,标志着现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建立,也标志着李济从人类学家到考古学家的转变。

10月22日,在为阿道夫举行的欢迎会上,中外考古学者济济一堂,安特生宣布周口店的最新成果,梁启超做了题为“中国考古学之过去及将来”的讲演。

11月24日,李政道出生。

年底,梁启超曾多次跟李济商量,打算让梁思永回国跟他一道工作。

年底,鲁迅在厦门大学辞职,到中山大学任教。

张我军和罗心香长子张光正出生。

         

1927年

1月10日,国学研究院专门为刚从山西回来的李济、袁复礼举行茶话会,教务长梅贻琦与四大教授都参加了这场庆功活动,梁启超晚上11点回到家后,迫不及待地给梁思永写信。

3月,张我军与苏芗雨、洪炎秋等人共同创办了一份月刊,起名叫《少年台湾》,希望能够唤起国人对台湾的注意。

4月,已是北京大学教务长的徐旭生,作为中方团长,与外国团长斯文·赫定一起,率领“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对我国西北地区进行科考,内容涉及气象、地质、古生物、地理、民俗、考古等,前一年与李济一同发掘西阴村的袁复礼也有参加。

斯文·赫定与刘半农商议,拟推举鲁迅出来,作为中国地区作家候选人,参与当年诺贝尔文学奖角逐,鲁迅拒绝。

         

7月,张鸿眉出生。

7月19日,赵世炎去世。

裴文中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

三星堆遗址被发现。

陈梦家与闻一多相识。

郑振铎的《文学大纲》出版。

邹衡出生。

         

1928年

2月28日,吕遵谔出生。

6月2日,吴新智出生。

10月,静生生物调查所在北平成立为胡先骕和翟秉志所创,他们一位为植物学家,一位为动物学家,二人关系密切,年少时就已认识。

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成立,首任主任为张继,委员有李济、黄文弼、傅斯年、滕固、董作宾、马衡等人。成立后,委员会进行了多项有关古建筑、古墓葬、古遗址的调查,发表了多种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报告,并且办理了山西浑源出土大批古铜器案、私卖安徽寿县出土楚王鼎案等。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傅斯年任所长。吴金鼎发现城子崖遗址。

冯汉骥离开厦门大学,前往湖北图书馆任馆长,编纂了《湖北省图书馆图书目录 第一期》。

谢六逸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神话学ABC》,是中国神话研究领域的第二部专著,也是他神话研究的代表作。

陈寅恪与唐筼在上海结婚。

         

1929年

1月19日,梁启超病逝。

4月,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西村真次的《人类学泛论》出版。

6月,胡先骕进入北平师范大学兼授植物学,张我军从这所学校第十七届国文系毕业,并留校任教,与他同时毕业的同学还有日后古文献学家王重民和历史学家刘汝霖等人。这时,张我军在几所学校里教授日文,并翻译了大量日文著作。他同时还在家里开设日语补习班,众多学生中,有后来山西大学校长甄华、新闻教育家成舍我和考古学家苏秉琦、宿白等人。

5月,张长寿出生。

8月7日,蔡莲珍出生。

9月27日,周海婴出生。

秋天,杨武之应聘到清华大学数学系任教,杨振宁到北京,住在清华园西院19号。

10月21日,厄休拉·勒古恩出生。

年底,梁思永完成《远东考古学上的若干问题》,这是中国考古工作者对大范围内进行对比研究的第一篇论著。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关闭。

裴文中主持并参与北京周口店的发掘和研究工作,在周口店发现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该发现对研究世界古人类学有极其重要价值。

秉志、李济与其他五人一块被蔡元培聘为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筹备处筹备委员会委员。

冯汉骥任浙江大学文理图书馆主任,认识浙江大学工学院图书馆主任的陆秀。

胡先骕进入北平师范大学兼授植物学。

谢六逸在上海复旦大学创建了新闻专业,并提出新闻记者须具备“史德、史才、史识”三条件,此举为全国大学设新闻系之嚆矢,他也成为中国新闻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曾昭燏考入中央大学,跟随胡小石学习甲骨文、金石、玉器等。

苏秉琦进入北平师范大学文科预班学习。

滕固赴德国柏林大学留学,主专业是艺术史,三门副专业分别是考古学、历史学和哲学,考古学教授是德国古典考古学家Gerhart Rodenwaldt。

《安阳发掘报告》连续出版。

徐旭生的《徐旭生西游日记》出版。

茅盾在世界书局出版《中国神话研究ABC》。

郭沫若翻译德国学者米海里斯的《美术考古学发现史》出版。

         

1930年

滕固前往柏林大学读博,主专业是艺术史,三门副专业分别是考古学、历史学和哲学,他的考古学教授是德国古典考古学家Gerhart Rodenwaldt。

5月,滕固正式从事考古的工作,他在意大利参观拿波里国家博物馆,考察了庞贝废墟,作了《意大利的死城庞贝考察报告》。

6月,滕固在普鲁士图书馆发现圆明园欧式建筑铜版图二十幅,几经周折,终于借得底片拍照,整理考证后,编为《圆明园欧式宫殿残迹》一书,曾北平中山公园水榭举行圆明园遗物文献展览会。

8月,张我军写译著《人类学泛论》的序言。

9月7日,袁兴烈的儿子袁隆平出生,接生人为林巧稚。

梁思永从哈佛大学毕业后回国。

夏鼐进入燕京大学就读,同窗为赵兰坤,赵兰坤所在的宗教学院院长赵紫宸的女婿为陈梦家,后在洪炎秋夫妇的介绍下认识了连震东,连震东跟着张继一起来到北京的,张光直外祖父的二弟是个军人,也一直跟随张继。

张道藩短暂就任青岛大学教务长,闻一多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

郑振铎翻译的《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出版,这是国内最早全面介绍世界考古学成就的著作。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成立。

汪宁生出生。

         

1931年

3月,《人类学泛论》在上海出版,翻译者为张我军,校对者为胡先骕,胡先骕将新发现的北京人遗址增补进译著中。

3月19日,胡先骕在燕京大学里举行“新诗与旧诗”,夏鼐参加。

4月15日,张光直出生于北京。

5月11日,席文出生。

5月8日,刘兴诗出生。

6月23日,林焕文去世,张我军对林家遭遇表示同情,并给予林海音各方面帮助。

北平师范大学生物系学生俞德浚毕业,成为了胡先骕的助教,师徒二人之后为中国植物分类学作出巨大贡献(胡为中国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

夏,冯汉骥赴美深造,进入哈佛大学研究院人类学系学习,受Roland Dixon的影响较大。为了生活与学习,冯汉骥与裘开明、于震寰共同编撰了《汉和图书分类法》一书,该分类法在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及美国大部分图书馆一直沿用至今。

11月19日,徐志摩因飞机失事而去世。

夏鼐转入清华大学学习。

翟秉志发表《河南安阳之龟壳》一文,刊载于《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和《安阳发掘报告》上,内容为李济交给他殷墟所得的龟壳研究。

陈梦家编的《新月诗选》出版。

周培智到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

         

1932年

7月,仇士华出生。

8月,闻一多先生应聘为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

滕固获美术史学博士学位。

谢六逸在主编《立报·言林》文艺副刊期间,编选了一本由鲁迅、茅盾、叶圣陶、冰心、郁达夫五人的小说组成的《模范小说集》。

         

1933年

春节后,鲁迅写《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的导言。

3月28日,李学勤出生。

4月,牟永抗出生。

6月10日,邵燕祥出生。

7月,吴金鼎和妻子前往英国,在叶兹教授的指导下学习考古学,以研究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为重点。

蔡元培先生倡议创建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傅斯年就任筹备处主任,次年,改任李济为主任。李济上任后,成立“中央博物院建筑委员会”,委员长为翁文灏,委员有张道藩、傅斯年、丁文江、梁思成、李济等人,并且张道藩、傅斯年和丁文江为常务委员。

曾昭燏以优异成绩毕业,当时校园里有“文曾理吴”的称呼——即文科的曾昭燏和理科的吴健雄。随后,曾昭燏转入南京金陵大学国学研究所深造,次年受聘于金陵大学附属中学任国文教师。

冯汉骥转入宾夕法尼亚大学人类学系就读,陆秀也受公派赴美留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专业就读。

杨振宁进入崇德中学(现在是北京市三十一中学)就读。

冬天,吴金鼎跟随埃及考古学泰斗皮特里教授参与中东巴勒斯坦地区的考古发掘工作。

         

1934年

1月4日,俞伟超出生。

7月14日,刘半农去世。

Roland Dixon去世。

蔡葵出生。

苏秉琦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进入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工作。

夏鼐毕业于清华大学,拿到考古学的公费留学名额。

夏承楹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外国语文系。

陈梦家进入燕京大学就读,攻读古文字研究生。

刘铭恕赴日本早稻田大学考古学专业学习,师从西村真次。

连震东与赵兰坤结婚。

冯汉骥与陆秀结婚。

张我军的《高级日文自修丛书》《现代日本语法大全》出版。

滕固的大多时间都是在进行考古调查和为全国文物保管工作奔波,诸多考古学家交往密切,并与李济、黄文弼、徐旭生等人同属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委员,与朱希祖、朱偰等人调查南朝遗存,并滕吁尽快建立近代意义的博物馆,并作《改善中国博物馆的意见》一文。

         

1935年

年初,曾昭燏前往伦敦大学攻读考古学,成为中国第一位专攻考古学的女留学生。

年初,为了考察殷墟最新出土陶器,吴金鼎获得大学的中国委员会奖助金,回到国内,在侯家庄的工作站,搜集相关材料,休息时便跑去发掘区参观,认识了正在实习、马上前往英国的夏鼐。

2月9日到13日,夏鼐阅读The Tomb of Tutankhamen。

春天,夏鼐前往殷墟进行田野考古发掘实习,得到李济、梁思永等人的训练。

5月,西湖博物馆对杭州一个叫古荡的遗址进行发掘,施昕更在出土器物中,发现几件看上去很熟悉的,和家乡良渚一带发现的很像。

6月18日,瞿秋白去世。

8月27日,童恩正出生。

钱锺书以第一名成绩考取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8月,前往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英文系就读,1937年,在牛津大学英文系毕业,获得B.Litt.学位,同年,到法国巴黎大学进修,不过,钱锺书却失去了在巴黎大学继续读书的兴趣,在第二年也回国了。

8月,夏鼐从上海出发,乘坐意大利游船,途径香港、新加坡、科伦坡、孟买、苏伊士运河、威尼斯等地,接着乘坐火车,于9月2日抵达巴黎,次日到伦敦。

裴文中到达法国,在巴黎大学进修史前考古学,师从步日耶。

黄干夫去世。

钱穆的《先秦诸子系年》出版。

张我军的《日语基础读本》出版。

         

1936年

1月05日,丁文江去世。

1月10日,张道藩以内政次长兼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主委。

1月20日,乔治五世于11时55分逝世。几天后,夏鼐和友人一块前往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参观乔治五世停柩处和墓葬。

1月27日,丁肇中出生。

年初,陈梦家和和赵萝蕤在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的住处兼办公室举行了婚礼,随后顺利毕业,获得硕士学位。毕业论文《古文字中之商周祭祀》刊于《燕京学报》第19期。

5月,夏鼐在惠勒率领下,前往斯通亨奇环状列石等古代遗址参观,两个月后,又跟随惠勒前往多切斯特附近的梅登堡遗址,进行田野考古实习。其间,曾参观遗址附近的哈代故居。

夏鼐确定跟随格兰维尔学习埃及考古,并在伽丁纳尔那里学习古埃及象形文字。

冯汉骥获得人类学哲学博士学位,陆秀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

连横去世。

夏,冯汉骥获人类学哲学博士学位。

8月27日,连震东与赵兰坤的儿子连战出生。

9月,陈梦家获硕士学位,留燕京大学中文系任助教,从此专注于中国古文字学、古史学的研究。

10月19日,鲁迅去世。

施昕更开始主持对良渚遗址进行正式的田野考古发掘,从科学发掘的角度确认了良渚一带存在着远古文化遗存。

中央研究院评议会编的《中国科学著作目录 语言学考古学及人类学合组》出版。

张我军的《标准日文自修讲座》出版。

史语所最后一次发掘殷墟,发现YH127坑。

任式楠出生。

         

1937年

年初,李济访英,夏鼐陪同,到各处参观,见了吴雷、惠勒和塞利格曼等著名考古学家。这一年,夏鼐也曾自己到艾冯河畔斯特拉特福镇,瞻仰莎士比亚故居,火前往海格特公墓,瞻仰卡尔·马克思墓。

2月,贾兰坡到达盘县,住了十多天。

春,冯汉骥应李济邀请,回国参加其和梁思永等殷墟及城子崖等发掘工作。

闻一多和陈梦家前往殷墟参观。

裴文中获得巴黎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并成为法国地质学会会员。

吴金鼎获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为prehistoric pottery in China。

曾昭燏以《中国古代铜器铭文与花纹》一文,拿到硕士学位,成功毕业。这篇论文以在英期间收集的包括鬲、爵、鼎、壶、尊等各种器型在内的357种商周铜器为研究对象,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比较分析了铜器上的徽识、铭文、花纹的异同和特点。前往德国柏林大学研究院实习,作为研究员,参加了柏林地区及什列斯威格田野的考古发掘。随后,她又去了慕尼黑博物院参加了为期两个月的博物馆实习,主要从事博物馆藏品整理和展览设计工作。

夏鼐应中法教育会的约请,参加中国留欧学生赴巴黎旅游活动,两个星期里,夏鼐在凡尔赛宫、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吉梅博物馆、赛努齐博物馆等地参观,大饱眼福,还参观了当时正在举办的万国展览会,第一次坐飞机也是那时候。

9月19日,张光直进入“国立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就读。

9月14日,陈三立去世。

9月,周国兴出生。

11月1日,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

年底,夏鼐参加英国派遣的埃及考察团,前往埃及发掘。

俞德浚被北平静生生物调查研究所派往云南采集标本,后与苏秉琦比邻而居。

科林·伦福儒出生。

滕固翻译的《先史考古学方法论》出版,这本著作可视为类型学成熟的奠基之作,对国内类型学的影响不可谓不深远,直到2019年仍有再版。

年底,夏鼐参加英国派遣的埃及考察团,前往埃及进行田野考古实习,途经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都灵、威尼斯、布林迪斯、罗得岛,抵达埃及后,到卢克索附近艾尔曼特遗址的工作站。

         

1938年

年初,夏鼐一边参加艾尔曼特地区的撒哈拉遗址的发掘,一边前往帝王谷、王后谷、各座神庙进行参观,还在开罗博物馆仔仔细细看了9天。4月返回英国,中途在意大利待了10天,在那不勒斯停留,参观庞贝古城,到伦敦后,便在格兰维尔的指导下,确定进行古埃及串珠的研究计划。

年初,史语所成员陆续到达昆明。

2月,闻一多、袁复礼等11位教授带领288名学生,组成湘滇黔旅行团,从长沙出发,历时68天,徒步跋涉1600公里抵达昆明。

2月,曾昭燏接到叶慈的来信,回到伦敦大学,被受聘为助教。

3月7日,陈梦家和家人到昆明,住在圆通街,没多久,又随学校迁往蒙自,几个月后,陈梦家回到昆明。当时,陈梦家劝说历史学家钱穆写一部完整的国史纲要。

年初,史语所人员陆续到达昆明,石璋如4月到达昆明。

4月,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7月,国立北平艺专与国立杭州艺专合并成立昆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陈立夫、张道藩等人经过一番权衡后,决定认命滕固就任校长。

杨振宁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先遵父命报化学系,后改物理系。

10月,史语所从城里搬迁到龙头村。

11月15日,吴金鼎离开昆明,向西出发,在大理等地考察,发现若干史前遗址。

11月27日,徐旭生到达昆明。

11月26日,下午4时许,徐旭生到达盘县。

10月,曾昭燏辞去工作,回国,年底到昆明,与李济等人见面。

湖南宁乡出土四羊方尊。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理事有张道藩、郭沫若、茅盾、许地山、郑振铎、谢六逸和蹇先艾等45人,周恩来、孙科、陈立夫为名誉理事。

         

1939年

1月1日,徐旭生认识了纳西族历史学家方国瑜。

1月17日,钱玄同去世。

1月22日,徐旭生和董作宾一块从会议出来,到中研院办公处,见到了吴金鼎、傅斯年等人,也见到了吴金鼎在大理附近所搜集的一些石器、陶器,同一天,曾昭燏与李济、吴金鼎一起商量大理发掘的事项,并和吴金鼎一起做计划书。

1月29日,苏秉琦到达昆明,他主要的工作有两个:一为和徐旭生合作完成《瓦鬲的研究》,二为继续完成斗鸡台沟东区墓葬的发掘报告。

1月,曾昭燏与李济、吴金鼎一起商量大理发掘的事项,并和吴金鼎一起做计划书。

2月,曾昭燏、吴金鼎一起前往大理,着手准备发掘工作,于3月29日开始发掘。至次年9月,他们先后发掘马龙遗址、佛顶(甲、乙)二遗址、龙泉遗址、白云甲遗址等七处遗址,调查诸多地点,获得大量文物资料。发掘过程中,梁思永被古物保管委员会派为监察委员前往大理监察。

2月底,滕固到达昆明,在昆明认识了刚刚从英国回来的钱锺书,两人相谈甚欢,互为知己。

中博院部分人员到达昆明。

3月7日,徐旭生与苏秉琦搬到黑龙潭,有了稳定的居所。

3月23日,苏秉琦前往重庆和成都。

4月2日,徐旭生、滕固、董作宾、顾颉刚等几位老友在黑龙潭见面。

5月13日,林海音和夏承楹在协和医院礼堂举行隆重婚礼,女方介绍人是张我军,男方介绍是人王光美的父亲王槐青,婚后,张光直与表姐林海音关系很好。

5月17日,苏秉琦回到昆明。

6月23日,史语所的人员到黑龙潭,参观北平研究院,并看苏秉琦的报告。

6月,钱穆的《国史大纲》完稿。

6月,张我军在《中国文艺》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秋在古都》的散文,内容是作为一个居住在北京多年的老住户对北京的一些具体感受,是一篇集抒情和议论为一体的优美散文。

秋,何兆武考入西南联合大学。

9月21日,吴承仕去世。

夏鼐又到牛津小住,前往阿什莫兰博物馆,参观古埃及串珠和克里特岛古物。

10月,夏鼐根据导师安排,离开英国,再一次前往埃及,到开罗博物馆,研究串珠,撰写学位论文,在埃及待了一年多。

李济被选为云南民族学会会长,发表《民族学发展之前途与比较法应用之限制》的演讲。

梁思永以名为《龙山文化——中国文明的史前期之一》的英文论文参加第六次太平洋学术会议,向国际发出中国考古的声音,这篇论文系统阐明龙山文化的特征及其与小屯殷商文化的关系,指出龙山文化“是历史时期殷文化一个重要的前驱”。后一年,他已完成侯家庄发掘报告初稿,共计16章241页。

中博院部分人员陆续到达昆明。

施昕更去世。

         

1940年

1月29日,夏鼐收到李济自昆明寄给他的信,信中告知已在中博院为他预留职位。

春,董作宾在龙头村的新居落成,乔迁时傅斯年为新居题辞“平庐”并作题长跋相赠,傅斯年不轻易有人题写长文,只有董作宾和李约瑟等少数几人才享有此待遇,董作宾在龙头村里举办了婚礼,证婚人正是李济的父亲李权老人,他的第一个女儿也降生在这里。

3月5日,蔡元培去世。

4月2日,滕固和徐旭生、董作宾、顾颉刚等几位老友在昆明黑龙潭见面。

5月14日,罗振玉去世。

4月16日,玛格丽特二世生于哥本哈根。

6月,钱穆的《国史大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8月30日,叶永烈出生。

李济被英国和爱尔兰皇家人类学研究院选聘为荣誉院士,在昆明收到荣誉证书。

秋,史语所和中博院前往李庄,结束在昆明的两年时光。

胡厚宣离开史语所,前往齐鲁大学任教。

10月19日,滕固离开昆明。

苏秉琦《陕西省宝鸡县斗鸡台发掘所得瓦鬲的研究》一书初稿已经完成,可惜第二年交至香港商务印书馆后,由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书稿下落不明。

钱穆的《国史大纲》出版。

年底,夏鼐从埃及回国,先前往耶路撒冷,当面拜见皮特里,在巴格达停留,参观巴比伦遗址,最后乘船经巴士拉、卡拉奇、孟买,抵达加尔各答,再乘船到仰光,乘坐汽车,经曼德拉、腊戍,于1941年1月24日,到达云南边境,回到了阔别五年半的祖国。在国内,夏鼐继续写自己的毕业论文。

         

1941年

1月1日,马丁·卡门在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在研究中发现碳-14。

2月3日,夏鼐到达昆明后,与郑天挺、向达、雷海宗、姚从吾、吴晗等师友先后会面,雷海宗甚至想留他在西南联合大学教西洋上古史,他表示一方面已经受聘中博院,另一方面平生志向,并不在教书,所以婉拒了。

2月9日,夏鼐在向达的陪同下,前往黑龙潭,第一次见到徐旭生和苏秉琦,徐旭生对他大谈中国上古史观,俆分为华夏、夷、蛮三大渊源,这就是他正在写作的《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2月21日,夏鼐应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所长罗常培邀请,做一次名为《考古学的方法论》的演讲。

3月1日,夏鼐到达盘县。

5月20日,滕固去世。

6月23日,下午,徐旭生开始写《我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序言,全书大致完成。

6月25日,徐旭生写《瓦鬲的研究》序言,全书大致完成。

7月7日,徐旭生在重庆作“大禹治水之史迹真相”的演讲。

8月4日,许地山去世。

8月7日,泰戈尔去世。

10月9日,徐旭生将《我国古史的传说时代》的书序写完。

10月17日,徐旭生写《编辑大意及例言》,之后反复查看全书的书稿,进行校对。

张伯鋆、齐登科等人在American Journal of Anthropology上发表《中国人脑沟回的模式》一文,他们亲自动手解剖了50例中国人尸体的100侧脑沟回,证明中国人的脑沟回与白人相同,有力驳斥了某些白种人优越、中国人种低劣的谬论。

谢六逸任文通书局编辑所副所长,主持编务,出版各种新书,次年应文通书局负责人华问渠之邀,与马宗荣一同在贵阳创办的“文通书局编辑所”,在京、津、沪、汉相继沦陷,出版机构尽毁的背景下,聘请了苏步青、竺可桢、张奚若、张孝骞、白寿彝等112人为编审委员,汇聚了抗战后方学术界的重要学者;一改文通出版旧貌,计出版各类书籍百余种。不仅为贵州地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亦为发展抗战文艺做出了积极贡献。

李学勤进入灯市口小学,与邵燕祥是同桌。

夏祖焯出生。

         

1942年

年初,徐旭生的阅读书目明显有所转变,开始阅读《旧石器时代》《欧洲考古学》《近东古代史》《德国史纲》《欧洲中古史》和《剑桥古代史》等有关西方历史、文化的书籍,准备写一篇“比较中西文化文”。

杨振宁毕业于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后考入该校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物理学部(清华大学物理研究所)读研究生。

9月2日,王敏川去世。

1942年底,茅盾路过贵阳,去访老朋友谢六逸。

《云南苍洱境考古报告》成为云南第一本考古报告,奠定了西南地区考古学的基础。

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国立北京大学理学院藏书目录续编之三 矿物学、地质学、古生物学及考古学》里面涉及到考古学。

闻一多完成《伏羲考》出版。

马林诺夫斯基去世。

         

1943年

6月8日,下午,夏鼐见到了刚到李庄4天的李约瑟,他来参观史语所,李济带着他参观殷墟出土的器物和甲骨卜辞。过了两天,李约瑟又过来了,夏鼐带着参观彭山出土的器物,吃完饭后又参观汉代车制及漆器,然后至张家祠堂参观欧西石器及周代铜器,夏鼐表示“李约瑟教授颇健谈。”

7月,夏鼐将毕业论文Ancient Egyptian Beads全部写完,受战争影响,没能回到英国,只把论文寄了过去,

谢六逸在贵阳准备筹办“鲁迅纪念会”。

何兆武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本科。

西村真次去世。

         

1944年

4月15日,徐旭生收到印刷出来的《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共28本。

杨振宁于西南联合大学研究生毕业。

5月14日,卢卡斯出生。

7月,朱希祖去世。

9月,陈梦家从昆明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古文字学,同时搜寻流落在海外的青铜器,编写《海外中国铜器图录》一书。

刘东生遇到吴金鼎,后者给他介绍了《考古学入门》一书,并讲述了许多中国考古学家和考古的故事,使刘东生对考古学产生浓厚兴趣。

         

1945年

3月,夏鼐在兰州见到张道藩。

4月1日午夜时分,“阿波丸”号客货轮沉没海底。

4月,董作宾的《殷历谱》于李庄板栗坳完成并出版,虽限于条件,只印了两百册,但影响巨大,蒋介石亲自签发嘉奖令表彰,陈寅恪称赞为抗战八年以来学术界的第一部著作。

7月1日,傅斯年等人开始访问延安,陪同人是王若飞,傅斯年见到尹达,后者以《中国原始社会》一书相赠。

8月8日,年仅47岁的谢六逸病逝,葬于贵阳黔灵山公园。

10月,苏秉琦离开昆明。

徐旭生写完《中西文化的试探》,由于时局动乱未能发表,后文稿丢失。

宿白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编目员。

王世瑛去世。

Gerhart Rodenwaldt去世。

         

1946年

徐旭生离开昆明。

4月8日,黄齐生、王若飞去世。

4月30日,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出生。

7月6日,小布什出生。

7月15日,闻一多在昆明西仓坡的遇害,引起全国震惊,各地纷纷发来悼念。18日,胡适、萨本栋、李济、梁思成和傅斯年联名发出唁电。前一天,郭沫若写下《悼闻一多》一文,无比沉痛怀念这位友人,文章20日载于《民主》周刊第40期。

9月19日,克林顿出生。

伦敦大学复课,夏鼐被授予埃及学博士学位。

何兆武从西南联大研究生毕业,秋天来到台湾,任建国中学教师,次年春天便离开台湾。

12月底,张光直回到台湾。

约翰·乔治·特朗普与赵忠尧认识,约翰得知赵忠尧想要筹集加速器的零件,于是在技术、物资方面提供帮助。

         

1947年

张光直就读于北建国中学。

2月28日,张光直经历“二·二八”,何兆武此时正在住院。

春天,何兆武离去。

利比创建碳-14测年法,这一方法对考古学研究框架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6月30日,李权去世。

12月15日,张继去世。

         

1948年

2月28日,朱棣文出生。

6月,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吉姆·阿诺德独自一人留在实验室里做计算,他是,他是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家威廉·利比的博士后。也是一个对古埃及历史非常着迷的业余考古学家。

徐旭做名为《“快”的文化与“慢”的文化》的演讲。

裴文中邀请刘东生到甘肃、青海配合做考古工作,前往从民和到西宁一线进行考古调查,途中裴文中讲述了很多有关北京猿人的故事。

苏秉琦将斗鸡台相关内容重做整理,取名为《瓦鬲的研究》,成为类型学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一篇文献。

裴文中的《中国史前时期之研究》出版,不久后张光直在台北坊间买到,此书与1950年再版,1991年出影印版。

夏,李学勤想要去国立高等工业学校(现北京工业大学)就读,报了电机系,考了榜首,体检结果显示“肺结核二期”只能在家修养。后来发现,体检结果有问题,只是工作失误,虚惊一场,李学勤选择去上高中。

11月14日,查尔斯出生。

吴金鼎去世。

因考古学领域的成就,郭沫若当选为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

3月,《科学》杂志发表利比碳-14测年结果的论文。

4月4日,丘成桐出生。

8月1日,佟柱臣发表《东北新石器时代文献要目》。

8月,经吴晗邀请,钱锺书才回到清华大学任教,任外文系教授。

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

年底,《科学》杂志发表利比第二篇碳-14测年结果的论文,这次他测了六件文物样品,结果全都和它们的已知年代非常相符。

何兆武在北京图书馆任编目员。

郑振铎的《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出版。

曾广珊去世。

         

1950年

8月1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成立,郑振铎任所长,梁思永、夏鼐任副所长。

9月,张光直以第一志愿投考入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

俞伟超考上北京大学。

12月20日,傅斯年去世。

利比测定了埃及金字塔的建造年代,竟奇迹般地与历史文献记载吻合。

古斯塔夫六世·阿道夫成为瑞典国王。

         

1951年

4月2日,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前身——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建立,裴文中、胡先骕同属于筹备委员会成员。

安志敏出版《中国史前考古学书目》。

李学勤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学习逻辑学。

         

1952年

1月1日,惠勒被封为爵士。

2月6日,乔治六世去世,女儿伊丽莎白二世即位,女王即位初期,丹尼尔因主持BBC的专题问答节目《琳琅满目》已家喻户晓,惠勒常担当他的嘉宾。

11月26日,斯文·赫定去世。

李学勤到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曾毅公一起完成《殷虚文字缀合》的工作,工作结束后,李学勤到历史研究所工作。

北大考古专业成立,郑振铎被聘为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教授,承担《中国美术史》的讲课任务。

邹衡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考入考古专业攻读副博士研究生。

周恩来邀请许广平到家中做客。

丁山去世。

         

1953年

1月14日,鸟居龙藏去世。

8月18日,夏鼐和赵忠尧一块在青岛休假时,打扑克牌、玩康乐棋。

9月26日,徐悲鸿去世。

玛格丽特二世被立为王储。

发掘周处墓,出土了疑似铝片,引起许多学者的争论,在七十年代后的十余年间,叶永烈与夏鼐为了讨论这问题,有多次书信的往来。

         

1954年

4月2日,梁思永去世。

         

1955年

4月20日,斯万特·帕博在斯德哥尔摩出生,很小时候,对考古学表现出浓厚兴趣,13岁时前往埃及,也被这里的文明所吸引,萌生了研究木乃伊的想法。日后,他进入大学学习埃及考古学等课程。

邹衡获得北京大学副博士学位。

9月,张光直进入哈佛大学人类学系。

11月3日,张我军去世。

德日进去世。

北京市副市长吴晗,邀请郭沫若、茅盾等5人联名上书中央,请求发掘明成祖朱棣的长陵。但郑振铎和夏鼐加以反对,认为长陵是主陵,应先“试掘”其他规模较小的陵,积累经验。经周恩来同意,最终决定试掘明神宗朱翊鈞的定陵。

夏鼐把碳十四测定年代介绍到国内,之后更是搭建起了碳十四测定年代实验室。

         

1956年

4月13日,下午,埃及开罗大学教授Fakhry到达北京,夏鼐亲自到北京机场迎接。随后,Fakhry在北京大学讲授埃及史,并留下一本《埃及古代史》。

5月,至1958年7月对明定陵进行了考古发掘。

7月18日,王槐青去世。

8月,夏鼐与翦伯赞、周一良、张芝联四人前往巴黎,参加第九届欧洲青年汉学家会议,并前往莫斯科与苏联科学院的历史、考古学家座谈,参观列宁、斯大林墓和克里姆林宫,访问物质文化史研究所(后改名“考古研究所”)。

9月8日,林献堂去世。

李济的《殷墟器物甲编:陶器(上辑)》出版。

陈梦家的《殷虚卜辞综述》出版。

俞伟超在《考古学报》上发表《西安白鹿原墓葬发掘报告》。

         

1957年

4月13日,夏鼐和裴文中一块去北京饭店访问高善必,他提出三点建议:(1)出外文年报,(2)组织考察队调查中英贸易路线,(3)在印度召集亚洲考古国际会议。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思想研究室主任侯外庐,一直想把自己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后两卷(解放前出版了一至三卷)编完,选调所里的李学勤、何兆武等年轻人到中国思想史研究室工作。

张光直与李卉在纽约结婚。

杨振宁与李政道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伊丽莎白二世在登上王位后首次造访丹麦皇室,与玛格丽特二世亲密寒暄。

柴尔德去世。

丁则良去世。

高本汉去世。

卢芹斋去世。

         

1958年

2月13日,林惠祥去世。

6月,李约瑟访华,3日到考古所参观陈列室。

10月17日,郑振铎不幸遇难殉职。

埃及—中国友好协会成立,夏鼐当选为理事。

         

1959年

6-9月,张光直在法国Dordogne河谷Abri Pataud遗址发掘。

夏,徐旭生率队在豫西进行“夏墟”调查时,发现二里头遗址。

9月,俞伟超编写的《三门峡漕运遗迹》出版。

罗泰出生。

何兆武参与翻译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开始陆续出版。

年底,刘东生与夏鼐协商,制订了两所合作协议,联合筹建碳十四实验室。

         

20世纪50年代末

玛格丽特二世与外祖父古斯塔夫六世·阿道夫在丹麦、意大利发掘,阿道夫的妻子是伊丽莎白二世的曾祖父的侄女。

         

1960年

7月16日,汪宁生到达盘县。

7月,童恩正的《古峡迷雾》出版。

10月,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出版。

10月29日,安特生去世。

鉴于利比发现碳-14年代测定法,为人类创造出独特的计时工具——“考古学时钟”,他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在颁奖典礼上,国王阿道夫为利比颁奖。

         

1961年

1月1日,中国科学院举行团拜会,夏鼐与刚从广东返京的郭永怀坐在一起闲谈,过一会儿,夏鼐又找到钱三强、赵九章二人,商量碳十四仪器的事情。

4月1日,张光直转任耶鲁大学人类学系。

童恩正大学毕业。

8月4日,奥巴马出生。

8月14日,步日耶去世。

玛格丽特二世在剑桥大学攻读史前考古学。

剑桥大学学生会会长伦福儒邀请李约瑟和他人进行过一场辩论赛。

         

1962年

2月24日,胡适去世。

5月19日,梅贻琦去世。

10月11日,吴汝康指导的林一璞论文答辩,论文为《内蒙扎赉诺尔人化石研究》,主席为裴文中,成员为张伯鋆、佟柱臣、吕遵谔、颜訚和夏鼐。

张伯鋆被任命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院长黄家驷与夏鼐相识,另一位一位副院长为林巧稚。

12月25日,雷海宗去世。

胡小石去世。

         

1963年

6月23日,刘慈欣出生。

9月,经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主任冯汉骥协调,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与四川省博物馆组成联合发掘队,对三星堆遗址进行正式发掘,这是首次由中国人自己主持的针对三星堆的考古发掘。

童恩正开始创作《珊湖岛上的死光》,并前往上海,到天马电影制片厂与沈寂一起商量改编的事,他们想把《古峡迷雾》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

11月,夏鼐前往日本,一个月里,走访了东京、仙台、横滨、名古屋、京都、奈良、天理、大阪、神户、广岛、山口和福冈等地,在参观访问之余,也做了多次学术演讲。

夏鼐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

张伯鋆与夏鼐开始频繁来往。

11月23日,董作宾去世。

李约瑟和何兆武翻译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出版。

夏仁虎去世。

         

1964年

张光直在香港商务印书馆买到一本《西安半坡》。

小布什进入耶鲁大学历史系就读,本科期间,他选修过史前考古学。

12月22日,曾昭燏去世。

         

1965年

2月21日,翟秉志去世。

碳十四实验室实验室基本建成。

夏鼐前往巴基斯坦,参加该国历史学会第十五次年会,并作题为《中巴友谊的历史》的报告。

         

1966年

4月11日-17日,夏鼐到达昆明,期间参观了翠湖、西山公园等地,并在云南省博物馆待了多日,查看石寨山出土的器物,并仔细翻阅了发掘报告。

8月25日,俞大絪去世。

9月3日,陈梦家去世。

11月24日,向达去世。

12月18日,黄文弼去世。

钱稻孙去世。

         

1967年

5月6日,周作人去世。

12月8日,曾昭抡去世。

查尔斯进入剑桥大学,他最开始学的专业就是考古和人类学,后来转到历史,是英国取得学士学位的第一位王储。

         

1968年

3月3日,许广平去世。

7月15日,朱偰去世。

7月16日,胡先骕去世。

10月26日,赵九章去世。

桂百铸去世。

厄休拉·勒奎恩所著的《地海传说》第一部出版。

         

1969年

2月23日,张君劢去世。

6月30日,张宗燧去世。

7月29日,范文澜去世。

10月7日,陈寅恪去世。

10月11日,吴晗去世。

11月21日,唐筼去世。

尹焕章去世。

         

         

1970年

李中清以SAT满分的成绩进入耶鲁大学历史学系,跟随张光直学习中国古代史,毕业后,前往芝加哥大学继续攻读硕博,导师是何炳棣。

2月2日,罗素去世。

4月2日,颜訚去世。

姚从吾去世。

傅铜去世。

         

1971年

被称为“侦探女王”阿加莎在白金汉宫接受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册封,成为女爵士。

齐登科去世。

郭宝钧去世。

翁文灏去世。

         

1972年

1月14日,玛格丽特二世成为丹麦历史上第二位女君主。

2月,尼克松总统准备访华。来中国前,尼克松询问众人,应该带什么礼物最好?杨振宁建议送昭陵六骏中流失在外的“二骏”,可惜最后被否决。21日,尼克松到达北京当天,新华社公布了云南发现元谋人的消息,尼克松告诉“阿波丸”号的位置,认为北京人头盖骨可能在上面,晚上,周总理为接待尼克松举办的国宴,夏鼐参加;24日,尼克松参观北京十三陵;25日,尼克松举办告别宴会,夏鼐参加。

5月28日,爱德华八世去世。

夏鼐与王仲殊代表中国科学院去阿尔巴尼亚,参加在国立地拉那大学召开的第一次伊利里亚人研究会议。

         

1973年

5月1日,在北京设立美国驻华联络处。

5月12日,杨武之去世。

6月2日,张东荪去世。

7月18日,张奚若去世。

9月13日,孙科去世。

9月15日,古斯塔夫六世·阿道夫去世。

9月26日,夏鼐到达伦敦,见到了三十余年未见的老师惠勒,结识丹尼尔。

9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在大英博物馆开幕,由当时的首相希思主持开幕式。

10月11日,夏鼐与惠勒最后一次见面,收到老师赠送的两本签名著作,随后回国,驻英大使为之送行。

11月8日,女王到大英博物馆,在驻英大使的陪同下参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

Fakhry去世。

         

1974年

2月7日,竺可桢去世。

刘兴诗在《考古学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资阳人化石地层时代问题的商榷》的论文,就资阳人化石地层的划分提出了和裴文中不同的意见,安志敏立刻安排在刊物上发表,冯汉骥让童恩正联系刘兴诗。

玛格丽特二世登基成为丹麦女王后,造访温莎城堡,这是两人首次都以女王身份在官方行程中会面。

10月21日,老布什来到北京上任,住进了建国门外使馆区的美国驻华联络处。

秦始皇陵兵马俑被发现,老布什成为第一位参观的外宾。

The Disposseesed出版,荣获当年雨果奖与星云奖两大科幻奖之最佳长篇小说奖。

         

1975年

1月3日,袁兴烈去世。

1月18日,夏鼐陪同张伯鋆一起去拜访林巧稚。

4月5日,蒋介石去世。

4月16日,王重民去世。

5月19-20日,张光直与美国古人类学代表团访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之后参观了太原、丁村、西安(半坡)、郑州、安阳、南京、上海、桂林等地。

5月19日,晚上,老布什作为联络处主任,回请考古所,但外事局决定夏鼐等人推故不去参加。

8月16日,苏秉琦给汪宁生写信,表示:“云南考古还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我有一个想法,供你参考。我觉得,云南的开发,大理一带可能比昆明一带更早,云南地区原始文化的重心,有可能不在东而在西。这想法一句不多,希望在考虑工作、问题时注意一下,看是否有道理?”。

9月27日,晚上,老布什为送回展览文物的代表团Miss Palmer等二人举行答谢宴会,席设晋阳饭店,夏鼐也参加了这次饭局。

         

1976年

1月4日,徐旭生去世。

1月8日,周恩来去世。

1月12日,阿加莎去世。

惠勒去世。

         

1977年

3月7日,冯汉骥去世。

5月7日,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基础上正式组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

6月15日,张光直转任哈佛大学。

11月13日,裘开明去世。

张伯鋆去世。

夏鼐率领中国考古代表团一行五人前往德黑兰,参加伊朗考古学和历史学第六届年会

杨振宁在中国访问,与何炳棣在新乌鲁木齐商量全美华人协会。

我国对“阿波丸”号进行了打捞。

《星球大战》上映。

         

1978年

1月17日,吴宓去世。

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5月5日,张光直写信给邹衡。

5月,童恩正上海出席全国科普创作座谈会。

作为主流期刊的《人民文学》杂志,刊登了《珊湖岛上的死光》。

6月12日,郭沫若去世。

夏鼐率领中国考古代表团一行五人赴希腊访问。

夏鼐与钱锺书等作为许涤新率领的中国代表团成员赴意大利,参加在博尔扎诺举行的第26届欧洲研究中国会议,并在罗马、佛罗伦萨、那不勒斯等地参观。

张光直访华,首次见到李学勤,次年,张光直邀请李学勤到哈佛大学访问。

11月8日,张光直早上访问四川大学,并参观了学校图书馆和博物馆。

冬,张光直写信邀请邹衡去哈佛大学。

刘慈欣写出第一部小说,内容是关于中国、苏联、北欧与外星人的神秘武器,不过被许多杂志退稿。

蒋碧薇去世。

马克斯·马洛温去世。

         

1979年

1月11日,唐兰去世。

1月14日,夏鼐翻开The Disposseesed,下午写了几封信,其中一封是给宿白的。

1月,中美建交,邓小平赴美访问,全美华人协会设宴接待,由何炳棣主持宴会,杨振宁致欢迎辞。

5月,伊丽莎白二世访问丹麦,与玛格丽特二世在哥本哈根的阳台上挥手致意。

8月1日,李济去世。

9月,玛格丽特二世首次访华,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第一个进入坑道中参观的外国人。

11月21日,赵紫宸去世。

12月3日,蔡葵给苏秉琦写信,结尾处提到昆明四季如春,欢迎方便时来昆明。

张光直访问西安,参观蓝田遗址。

王光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事局局长,曾劝说李秀君多跟随丈夫夏鼐出国访问。

夏鼐前往泰国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亚洲历史名城研究计划专家会议。

夏鼐的《考古学与科技史》论文集出版。

         

1980年

夏鼐与宦乡率领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一行8人,由北京启程经德黑兰、布加勒斯特、法兰克福、波恩、科隆到达伦敦,对英国进行访问,在伦敦、牛津、剑桥、爱丁堡和格拉斯哥等地参观,之后,又前往瑞士游览。

夏鼐应瑞典哥德堡大学的邀请,作为1980年“菲力克斯·纽伯格讲座”的讲演人,前往该校公开讲演。

夏鼐率领中国考古代表团一行四人前往美国访问,参加由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美国学术协会中国文化研究委员会共同举办的中国青铜器国际研讨会和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举办的中国青铜器及铭文学术研讨会。

6月1日,何兆武在哥伦比亚大学进修,恰巧遇到前来美国访问的夏鼐,他们一行人前往自由神岛、世界贸易中心大楼等纽约景点参观,夏鼐返回后,张光直也从哈佛大学过来了,晚上在一块吃饭。

9月8日,利比去世。

9月30日,童恩正到达美国,开始访问之旅,先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待了4个月。

12月25日,顾颉刚去世。

12月,张光直与邹衡在北京大学临湖轩。

张光直出版Shang Civilization。

《珊瑚岛上的死光》上映。

洪炎秋去世。

郭帆出生。

         

1981年

年初,童恩正到达哈佛大学,与张光直商议中美合作计划。

2月19日,张光直与童恩正在哈佛大学见面,签赠Shang Civilization给童恩正,并开始与他商讨合作计划。

3月27日,茅盾去世。

4月,夏鼐访美,偕夫人李秀君启程赴美国讲学,先在堪萨斯大学,作为1981年“穆菲讲座”的讲演人,公开讲演两次,内容分别为《中国汉代玉器传统的延续和变化》和《中国汉代的丝绸和丝绸之路》,又主持六次研究生讨论班,后在美国亚洲中心(纽约中心和华盛顿分会)、哈佛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等处公开讲演,讲题除“玉器”“丝绸”外,还有《中国最近的考古新发现》《殷墟妇好墓》等,并与张光直、童恩正见面,

6月9日,张光直到四川大学访问,与徐中舒等人会面。

7月23日,张光直写信给汪宁生,表示收到《云南考古》,以及说“西南是考古与民族学研究的宝库,有您在那里专门研究,真是好极了”“川大的童恩正今年在敝校研究,专门搞东南亚考古。他十月便回去,从他那里您也许可以知道一些我们这里的情况”。

8月卡特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

9月24日,童恩正回国。

12月20日,郑天挺去世。

迪斯尼教授丹尼尔退休,这一教职的接任者为伦福儒。

         

1982年

5月10日,马寅初去世。

2月16日,张光直写信给方国瑜。

6月7日,经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乔木说服,钱锺书与夏鼐同意出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夏鼐率领中国考古代表团一行十人前往夏威夷,参加美国科学院通过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召开的商文化国际讨论会,与阔别三十余年的老朋友高去寻畅叙,后赴美国大陆参观访问,参观旧金山亚洲美术博物馆、华盛顿弗里尔美术馆、波士顿哈佛大学及福格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及萨格勒藏品,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讲演。

9月18日,裴文中去世,张光直在《美国人类学者》上发表怀念文章,裴文中在病榻上时,还派遣刘兴诗、童恩正和周国兴到白莲洞遗址考察。

11月24日,李健吾去世。

夏鼐与钱锺书出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陆秀去世。

苏恩·伯格斯特龙获得诺贝尔奖,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为他颁奖。

童恩正回国后,担任《智慧树》编委。

         

1983年

1月,由童恩正牵头,叶永烈执笔写出《对于当前科学幻想小说创作和评论的几点看法》的初稿,再由童恩正和其他人改定、发出,全文总结了过去几年科幻界的状况和成绩,并反对相关批评。

4月22日,林巧稚去世。

8月17日,张光直到北京参加亚洲地区(中国)考古会议,与安志敏、郑光、俞伟超、徐苹芳、郑振香等人见面,期间与宿白参加天坛。

9月,张光直在哈佛大学,屡次与俞伟超谈话讨论(至1984年2月)。

10月17日,已经提出“区系类型学说”的苏秉琦写信给俞德浚,询问“区系”一词在生物学界的用法。

12月24日,方国瑜去世。

张光直在哈佛大学接待邹衡。

李学勤的《东周与秦代文明》出版。

童恩正的《来自新大陆的信息》出版。

应德意志考古研究所所长布赫纳的邀请,前往联邦德国访问,曾作关于汉唐丝织品的讲演,后应伯尔尼大学先史研究所所长邦迪的邀请,前往瑞士访问,作关于中国考古新发现的讲演。

应日本广播协会邀请,夏鼐偕夫人李秀君再一次前往日本,在东京、福冈和大阪做了三次著名的公开演讲,后被变为《中国文明的起源》一书。

         

1984年

1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在北京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童恩正、叶永烈被选举为第二届科学文艺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

童凯去世。

4月29日,里根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

5月14日,黄家驷去世。

8月,李约瑟前来北京,参加第三届国际中国科技史会议。

夏鼐两次前往巴黎,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史》编委会议。

9月15日,钱思亮去世。

10月19日,金岳霖去世。

         

1985年

2月21日,约翰·乔治·特朗普去世。

3月,夏鼐前往伦敦,参加英国史前学会五十周年纪念会,在会上作了题为《中国文明的起源》的讲演,离开英国前,已经功成名就的他,再一次回到了自己的母校。

4月,夏鼐最后一次出国,前往华盛顿,参加美国全国科学院1984年会,接受该院颁发的外国院士证书。

6月12日,华罗庚去世。

6月19日,夏鼐去世,前几日,他正在审阅丹尼尔《考古学一百五十年》附表的译稿。

9月7日,尼克松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

张光直在哈佛大学皮博迪博物馆与Barbara Isaac招待贾兰坡。

《科学文艺》与《智慧树》共同创办银河奖,未及颁奖,《智慧树》就于1986年停刊,银河奖从此由《科学文艺》独家举办,《科学文艺》后来更名为《科幻世界》。

高君箴去世。

庞薰琹去世。

         

1986年

3月30日至4月5日,苏秉琦出席在昆明召开的全国考古发掘与文物普查工作会议,作题为《谈课题》的讲话,强调在普查、配合基本考古和主动发掘中都要明确工作的目的性。

6月13日,河北师范大学建校80周年庆典,邓颖超参加。

三星堆遗址发现两个祭祀坑。

7月14日,俞德浚去世。

7月29日,邓稼先去世。

10月16日,伊丽莎白二世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

12月1日,连震东去世。

12月13日,丹尼尔去世。

         

1987年

安志敏发表《试论文明的起源》(《考古》,1987年第5期)。

丹尼尔的《考古学一百五十年》在国内出版。

8月8日,张孝骞去世。

9月16日,邓颖超在人民大会堂台湾厅接见张光直。

苏芗雨去世。

         

1988年

2月16日,叶圣陶去世。

2月8日,许涤新去世。

5月10日,沈从文去世。

10月24日,张光直访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就中美学术交流和考古发掘交换了意见,签订了会议备忘录。

张幼仪去世。

         

1989年

童恩正发表《有关文明起源的几个问题——与安志敏商榷》(《考古》,1989年第1期)。

2月,宦乡去世。

4月,张光直代表哈佛大学皮迪格博物馆提出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合作在商丘地区调查发掘早商或先商遗址的申请书。

童恩正到达美国。

《神话三家论》出版,包含了茅盾、谢六逸和林惠祥三位学者对神话学的讨论。

         

1990年

2月,张光直到苏秉琦寓所拜访。

3月22日-4月1日,张光直来华访问,在北京期间,访问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与前者签订原则协议,商定共组考古队,前往商丘地区寻找早商或先商时期的古遗存,被称为“中国商丘地区早商文明探索”项目。

7月,盘县境内珠东乡发现大洞遗址,是贵州省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久远的遗址。

8月14日,孙连仲去世。

8月30日,钱穆去世。

         

1991年

安志敏发表《谈谈中国文明的起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3期)。

4月1日,成舍我去世。

高去寻去世。

《科幻世界》杂志社在成都举办首届中国国际科幻大会。

刘慈欣将《超新星纪元》投给《科幻世界》,被拒稿。

         

1992年

6月28日,钱三强去世。

7月11日,邓颖超去世。

10月22日,伊丽莎白二世授予李约瑟“御前顾问”勋章。

11月10日-12月9日,张光直来华访问,为商丘合作研究作前期准备工作。

盘县大洞开始发掘。

王振铎去世。

伊丽莎白二世在白金汉宫授予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御前顾问”勋章。

         

1993年

春天,张光直在北京与朱启新约定,为《中国文物报》开辟《一个考古工作者》专栏。

6月1-2日,张光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商谈中美双方在商丘的合作。

6月5日,张光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签署了1993-1995年的工作方案,决定张长寿与张光直二人作为中美双方的队长,共同主持发掘。

7月8日,俞大维去世。

叶永烈去美国,住在童恩正家,某天深夜,两家人一同去看《侏罗纪公园》。

叶苍岑去世。

         

1994年

1月10日,甄华去世。

1月17日,老布什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

1月,张光直与任式楠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哈佛大学皮迪格博物馆合作在中国地区进行考古调查发掘协议书”上签字,中、美双方确认了各自的考古队成员,4月5日开始发掘工作。

4月22日,尼克松去世。

8月7日,刘海粟去世。

盘县大洞获得贵州省第一个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贾兰坡题写“盘县大洞古文化遗址”,年底,美国学者开始到大洞考察,为大洞研究的国际合作带来契机。

蹇先艾去世。

赵青芳去世。

         

1995年

3月24日,李约瑟去世。

4月,胡厚宣去世。

5月13日,王浩去世。

         

1996年

3月,张光直与童恩正和牟永抗在办公室。

6月,张光直与张长寿亲自执笔写了豫东工作的小结,题为《河南商丘地区殷商文明调查的初步报告》,刊登在《考古》1997年第4期上。

7月,大洞开始中美合作发掘。

张光直在北京华侨大厦见石兴邦。

         

1997年

2月16日,吴健雄去世。

4月2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科幻大会讲在北京举办,并将成都作为分会场,童恩正回来参加前夕去世。

5月16日,汪曾祺去世。

6月30日,苏秉琦去世,《中国文明起源新探》出版。

6月,张光直访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10月14日,张光直到北京,为最后一次到大陆,期间访问北大,并与邹衡在塞克勒博物馆二楼畅谈了一个多小时,最后,到达商丘,在人的搀扶下,达到工地。

厄休拉·勒古恩翻译的《道德经》出版。

         

1998年

6月26日,克林顿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

5月28日,赵忠尧去世。

秋天,李学勤与张光直最后一次见面。

12月19日,钱锺书去世。

童恩正的6卷本文集出版,3本为学术文集,序言是张光直所写,3本为文学系列,序言是刘兴诗所写。

         

1999年

张光直见邹衡,并参加邹衡演讲后的座谈会。

李霖灿去世。

         

2000年

3月21日,白寿彝去世。

3月4日,吴大猷去世。

8月5日,金克木去世。

刘铭恕去世。

“中国商丘地区早商文明探索”项目和盘县大洞发掘这两项中美合作的发掘项目,都结束了野外工作。

         

2001年

1月3日,凌晨1点50分,张光直逝于美国马萨诸塞州。

2月8日,陈立夫去世。

7月8日,贾兰坡去世。

10月14日,张学良去世。

12月1日,林海音去世。

厄休拉·勒奎恩所著的《地海传说》最后一部出版。

         

2002年

1月10日,钟敬文去世。

5月,刘东生赴南京参加“双沟醉猿国际科学考察年会暨裴文中科学奖励基金会成立大会”,在大会上作了主旨演讲,论述了裴文中对中国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和第四纪哺乳动物学做出的杰出贡献,提出“裴文中现象”这一概念。

12月21日,夏承楹去世。

         

2003年

3月17日,苏步青去世。

9月,刘东生出席在银川举办的“纪念水洞沟遗址发现8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会间考察了水洞沟遗址,10月,在北京举行的“纪念德日进逝世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作为大会中方主席主持了会议,并发表“德日进与中国地质学”的演讲,系统阐述了德日进在周口店的工作和对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的贡献。

12月5日,俞伟超去世。

         

2004年

6月5日,里根去世。

3月18日,石璋如去世。

4月,杨振宁担任南京博物院名誉院长,杨振宁作了名为《美国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的报告。

8月15日,苏恩·伯格斯特龙去世。

刘东生获得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2月3日,陈省身去世。

李学勤回到了母校去清华大学任教。

         

2005年

4月24日,费孝通去世。

5月,国际第35届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刘东生以“黄土之路——人类进化之路”为题为大会作了特邀报告,11月20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在挂牌仪式上,作为名誉系主任致词,强调现代科技的运用对研究古老的人类遗存的重要性,此后,给院领导写信,支持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和研究生院共同筹建科技考古实验室的构想,得到院领导的肯定答复。

9月1日,杨宽去世。

10月26日,安志敏去世。

10月,邹衡在河南偃师召开的中国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的论文《二里头文化的首和尾》。

12月27日,邹衡去世。

12月,张鸿眉去世。

         

2006年

1月中旬,位于陕西省蓝田县三里镇乡五里头村的吕氏家族墓地被盗掘。

3月,至2009年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对北宋吕氏家族墓地进行了调查、测绘、勘探及发掘。

3月30日,小布什参观奇琴伊察古城遗址。

8月31日,吴汝康去世。

10月13日,王光美去世。

刘兴诗发表名为《童恩正归来》的科幻小说,内容为幻想童恩正复活,两人一同前往三星堆参观。

《三体》开始在《科幻世界》连载。

         

2008年

3月6日,刘东生去世。

7月,清华简入藏清华大学。

         

2009年

10月31日,钱学森去世。

         

2010年

陕西蓝田北宋吕氏家族墓园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三体》最后一部出版。

         

2011年

4月7日,周海婴去世。

4月17日,赵兰坤去世。

5月27日,杨承宗去世。

12月2日,佟柱臣去世。

         

2012年

6月7日,何炳棣去世。

奥巴马在白宫任命罗泰为世界文化遗产顾问委员会委员。

         

2014年

2月1日,汪宁生去世。

3月24日,奥巴马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

9月6日,卡特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

         

2015年

8月20日,吕遵谔去世。

《三体》获得雨果奖,刘慈欣参加《鲁豫有约》。

于敏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2016年

李学勤和何兆武担任顾问的《侯外庐著作与思想研究》出版。

         

2017年

2月10日,牟永抗去世。

《豫东发掘报告》出版。

         

2018年

1月22日,厄休拉·勒古恩去世。

2月1日,宿白去世。

10月26日,在第三届“李约瑟纪念演讲”上,伦福儒回忆到与李约瑟的交往。

10月30日,金庸去世。

11月30日,老布什去世。

         

2019年

1月16日,于敏去世。

2月5日《流浪地球》第一部上映。

2月24日,李学勤去世。

11月,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新发现6座祭祀坑。

石璋如的《龙头一年:抗战期间昆明北郊的农村》出版。

         

2020年

1月30日,张长寿去世。

4月9日,袁隆平为上山遗址题写“万年上山 世界稻源”。

5月15日,叶永烈去世。

8月1日,邵燕祥去世。

         

2021年

3月17日-24日,中国中央电视台直播三星堆发掘。

3月18日-19日,中美高层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举行的战略对话。

5月22日,袁隆平去世。

5月28日,何兆武去世。

6月,刘兴诗出版《三星堆的故事——古蜀文明探秘之旅》。

9月,刘兴诗带队出征高峻的龙门山,为三星堆的铜金玉来源探矿。

12月4日,吴新智去世。

         

2022年

5月26日,自然科研旗下《科学报告》发表的一项考古学研究,首次报道了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喷发后在意大利庞贝去世的一名个体的人类基因组测序结果。

5月,刘兴诗出版《给孩子讲讲三星堆》。

9月8日,伊丽莎白二世去世,查尔斯成为国王。

9月19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葬礼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玛格丽特二世和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坐在第一排。

9月28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平台发布开封北宋东京城州桥遗址重大考古新成果。

10月3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斯万特·帕博,以表彰他“在已灭绝的古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方面的发现”。

10月21日,石兴邦去世。

12月10日,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举行,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向帕博颁发诺贝尔奖证书、奖章和奖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