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轼《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

↑↑↑点上方名片,然后点关注即可

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

作者:苏轼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樽前呵手镊霜须。


注释:

⑴浣溪沙: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双调四十二字,五平韵。

⑵"万顷"句:指自己在苏州的田地被风潮扫荡但却并不介意。苏,即江苏苏州市。旧注云:"公有薄田在苏,今岁为风涛荡尽。"

⑶麦千车:极言丰收。

⑷翠袖:绿色的衣袖,这里代指舞女。柳絮:柳树吐的花,这里代指雪。

⑸绛唇:红唇。烂:鲜艳灿烂。樱珠:樱桃。

⑹樽:酒杯。镊:捋。霜须:白须。


译文:

我记不得姑苏万项风涛侵袭田野。只记雪睛江上明亮麦丰收满千车。但我心愿是人饱我的愁自然也无。

舞女甩着绿袖子随风绕着柳絮飞,歌女涂抹绛唇喝酒红得似烂樱珠。酒杯之前我暖着手捋着霜白胡须。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三日。太守徐君猷于二日访苏轼,两人在筵席上开怀畅饮,苏轼在第二天酒醒之后见大雪纷飞有感而作此词。

这是一篇在词史上值得重视的作品。在此之前的文人词作中,还未发现过用词这种艺术形式来表达关心人民疾苦的。苏轼本来一贯比较关心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北宋王朝"取之无术,用之无度"的政策所造成的民穷役重的状况极为不满。他主张轻徭薄赋,认为民裕才能国富,食足而后兵强,反对以"国用不足"为由,而"求广利之门"。基于这种思想,他反对新法,言其于民不便,并因此屡遭排挤,终受陷害贬滴。他谪居黄州一年多后,因生活困难,躬耕东坡。垦辟之劳,使他进一步体会到"湿薪如桂米如珠"的民生疾苦,而写下这首小词。

赏析:

这首词主要写雪中的感受以及联想。词上片写词人酒醉之后依稀听见风声大作,苏醒过来,却未把苏州为风灾荡尽的田产记挂心上,待到天明,已是一片银装世界。词人立刻从雪兆丰年的联想中,想象到麦千车的丰收景象,而为人民能够饱食感到庆幸。下片回叙前一天徐君猷过访时酒筵间的情景。歌伎的翠袖柳絮般洁白、轻盈的雪花萦绕中曳,她那红润的嘴唇酒后更加鲜艳,就像熟透了的樱桃。而词人却酒筵歌席间,呵着发冻的手,捋着已经变白了的胡须,思绪万端。

在艺术上,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以乐景表忧思,以艳丽衬愁情。这种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运用得非常巧妙、成功,完全符合生活的逻辑。词的上片描写雪景和由之而联想到的来年丰收的景象,以及因人民有希望获得饱食而喜悦的心情,境界辽阔,节奏亦较轻快。不过,"但令"一词所表达的仅仅是词人一种美好的愿望,因而其间又不无一丝淡淡的哀愁。下片的"翠袖"、"白雪"相映成趣,"绛唇"、"樱珠"艳上加艳。但是,这些艳丽的场景,却和"樽前呵手镊霜须"的愁苦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鲜艳的青春形象,愈衬出词人容颜的衰老。词人摄取"呵手镊霜须"这一富有典型特征的动作,极大地增强了艺术的形象性和含蓄性,探刻地揭示了抒情主人公在谪贬的特定环境中的内心世界。这一忧思的形象,很像以白雪萦绕翠袖和鲜艳的绛唇为背景的特写镜头,对比强烈,含蕴丰富、深刻。

从艺术感受来看,上片比较明快,下片更显得深婉,而上片的情思抒发,似乎在为下片的无声形象作提示。这样上下两片的重点,就很自然地都落在最末的无声形象上,从而展示出词人因济民无术,处于身不由己的境地,容颜日衰,而又不甘心的复杂感情。它们彼此呼应,互为表里,而全词也就靠这种内在的思绪脉络和谐地统一起来,表现了词人一个昼夜的活动和心境。

遣词、用字的准确、鲜明、形象、自然,也是这首词在艺术上的成功之处。如"不记"二字,看来无足轻重,但它却切酒醒而表现了醉中的朦胧。"但令"一词,确切地表达了由实景引起的联想中产生的美好愿望。"倚"、"萦"两字的运用,境界全出。"烂樱珠",着一"烂"字。活画出酒后朱唇的红润欲滴。而"镊"字一出,多少情思,都表现在这一无声的动作中了。

正是上述的艺术特点,使这首词的境界鲜明,形象突出,情思深婉,收到了言已尽而意不尽的艺术效果,成为词中的妙品。

 点下面节目链接更多精彩

纪录片集音乐合集电影合集
有声名著
展开版本
百家讲坛
视频合集
百家讲坛
音频合集
国学名著中国小说外国小说
四大名著
茅盾文学中外历史
诗词歌赋哲学心理官场小说
家庭育儿小学课程幼儿英语
评书合集
相声合集人物传记
黄帝内经
易经合集道德经
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
水浒传
金瓶梅
戏曲合集
唐诗三百宋词三百话剧合集
电视剧集
遥远救世主演唱会
窦文涛李玫瑾
高晓松
曾仕强郦波教授罗翔刑法
王立群康震老师
易中天
单田芳郭德纲梁宏达
梁文道马未都许子东
马家辉侯卫东袁腾飞
蒋   勋叶   曼叶嘉莹
欧丽娟周建龙艾宝良
董   卿蒙   曼李   诞
倪海厦杨   雨
李小牧
翟双庆鲍鹏山钱文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