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与科研】中国药科大学陆涛教授、窦晓巍研究员团队:3,3'-二芳基取代手性螺环二酚的不对称合成

CBG资讯 CBG资讯 2022-06-22
传递最新鲜的科研资讯点击上方蓝字 CBG资讯 加关注


导语

不对称催化反应是制备手性化合物的重要方法,并已在手性药物、手性天然产物及功能材料等的合成中得到广泛应用。手性催化剂能够诱导反应产物中手性的产生和控制反应的选择性,因此手性催化剂的开发是不对称催化反应的核心研究方向之一。基于一些特定结构开发出的催化剂和配体往往具有更加优异的选择性和催化活性,这类结构被称为“优势结构”。1,1'-螺二氢茚-7,7'-二醇(手性螺环二酚,SPINOL)就是一类重要的代表性优势手性结构。自2002年周其林教授课题组首次将SPINOL结构引入到不对称催化领域以来,基于该结构的系列手性催化剂和配体被开发出来,并在不对称催化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合成化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光学纯的SPINOL的制备主要依赖于拆分手段,不对称合成SPINOL类化合物的方法非常有限。近日,中国药科大学陆涛教授、窦晓巍研究员团队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Tamio Hayashi教授合作开发了一种不对称催化合成3,3'-二芳基取代螺环二酚类化合物的新方法(Angew. Chem. Int. Ed. DOI: 10.1002/anie.201812266)。


陆涛教授简介




陆涛,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教学名师,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现担任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基金委生命科学部通讯评议专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专家、江苏省学位委员会委员、江苏化学化工学会理事、有机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药学进展》执行主编,《中国药科大学学报》编委。已发表SCI科研论文100余篇。已指导博士研究生16名,硕士研究生90名。课题组现有博士生6名,硕士研究生15名。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药分子设计与合成研究、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有机合成化学、药物生物统计与计算药学。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目前课题组有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自主研发的抗肿瘤化合物以五千万的价格转让给上海复星医药产业有限公司,目前正在美国、中国同时开展I期临床研究。课题组热忱欢迎对药物化学感兴趣的同学加入。


窦晓巍研究员简介




窦晓巍,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9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09年至2013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卢一新教授,研究方向为有机小分子不对称催化,期间获2013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2014年起师从Tamio Hayashi教授开展博士后工作,进行过渡金属催化的不对称合成研究。2016年6月进入中国药科大学理学院化学系,任特聘研究员。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江苏省“双创计划”、中国药科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经费等项目。迄今已在国际著名化学学术期刊上发表近三十篇学术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影响因子大于5的研究论文17篇,多篇论文被SYNFACTS等专业评述性杂志收录并被亮点介绍,论文他引近千次,H因子为15。研究组2017年开始招生,目前研究方向为:1)新型手性配体及手性催化剂的开发及应用;2)重要手性骨架及手性中间体的不对称催化合成方法开发;3)(手性)药物合成路线开发及优化;4) 激酶抑制剂开发。目前研究组有博士后1名,博士生2名,硕士生5名。欢迎对有机合成化学感兴趣的同学加入。


前沿科研成果


3,3'-二芳基取代手性螺环二酚的

不对称合成

手性螺环二酚(SPINOL)类骨架在不对称催化中的独特优势已经得到了充分开发与验证,并已成为合成化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制备光学纯的SPINOL类化合物的方法仍十分有限。长期以来,光学纯的SPINOL类化合物主要通过消旋体合成加后期拆分的方法制备,但该方法合成步骤较长且需要消耗当量的手性试剂进行拆分。直到2016年,南方科技大学谭斌教授课题组报道了首例SPINOL类化合物的不对称催化合成方法(J. Am. Chem. Soc. 2016138, 16561)。在该工作中,研究人员通过手性磷酸催化剂巧妙地控制了螺环手性中心的直接不对称构建。为克服已有方法的局限性,并继续探索不对称合成SPINOL类化合物的新方法,作者设计了首先构建中心手性前体,然后利用前体的中心手性来控制SPINOL结构中螺环手性中心构建的策略(图1)。在本工作研究期间,丁奎岭教授课题组报道了基于类似策略的手性螺二氢茚化合物的不对称催化合成,其中部分产物可经过甲氧基脱甲基制备2,2'-环己烷稠合的SPINOL(J. Am. Chem. Soc. 2018140, 10374)。

 


图1. SPINOL类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方法

 

为了验证上述策略,高对映选择性及非对映选择性构建具有中心手性的β,β'-酚取代酮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铑催化芳基硼酸对α,β-不饱和酮的不对称共轭加成反应是制备具有β-手性中心酮类化合物的可靠方法,且其具有催化活性高、试剂稳定易得等优点。基于此,如图2所示,作者设想对不饱和酮1a(经醛与丙酮的羟醛缩合制备)进行双重不对称共轭芳基化加成反应,以期高选择性地制备化合物3a

 


图2. 反应条件优化

(来源:Angew. Chem. Int. Ed.

 

经过配体筛选及条件优化,作者确定了最优条件:以手性双烯配体L2的氯化铑二聚体为催化剂(2 mol% Rh),甲苯/水(2:1)作为溶剂,1a和3当量的苯基硼酸2a在60 ℃下反应12小时,产物3a的产率达到99%,并且选择性优异(>20:1 dr,>99% ee)(entry 9)。值得指出的是,配体L2由天然产物α-水芹烯与丙炔酸酯经一步[4+2]反应制得;在1a未充分转化的反应中,作者只观察到了双加成产物,说明在该条件下单加成中间体比1a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entry 10);在添加催化量碱的条件下,催化剂用量可进一步降低(entry 11)。



图3. 3a的高选择性螺环化

(来源:Angew. Chem. Int. Ed.

 

接下来,作者从3a出发,筛选了构建手性螺环二酚4a的反应条件(图3)。在三氟化硼乙醚存在下,3a于甲苯中100 ℃下反应6小时,可以95%的产率得到4a(>20:1 dr,>99% ee)。手性螺环二酚4a的绝对构型经X射线单晶衍射得到确定。

 

底物拓展实验中,作者对芳基硼酸以及带不同取代基的不饱和酮底物都进行了拓展。如图4所示,该反应对不同的官能团均具有较强的耐受性,且在所有研究的例子中都获得了高非对映选择性和对映选择性(>20:1 dr,>99% ee)。值得指出的是,在底物拓展实验中,双加成中间体无需柱层析纯化,经简单的萃取、过滤、浓缩即可用于下一步反应。此外,手性螺环二酚产物可经碘化反应选择性地在酚羟基的邻位引入碘原子(4p),为后续产物经偶联反应制备6,6'-取代的手性配体及催化剂提供了可能性。

 


图4. 底物范围拓展

(来源:Angew. Chem. Int. Ed.

 

如图5所示,为了进一步阐明反应的实用性,作者尝试了克级放大实验。在催化量碱的存在下,作者将铑催化剂用量减少到1 mol% Rh,最终以95%的产率得到1.07克4a,同时保持>20:1 dr以及>99% ee。从4a的晶体结构中可以明显看到,两个新引入的苯基与酚羟基处于同侧。作者认为该空间排列方式对相应催化剂及配体的选择性会有较大的影响。在当前工作中,作者从4a出发,合成了三个亚磷酰胺配体,并就其催化活性及对映选择性与经典的SIPHOS配体做了对比。初步研究表明,在几类反应中,3,3'-二苯基取代的配体比经典配体具有更好的对映选择性,说明新结构在催化剂及配体开发中具有较大的潜力和应用价值

 


图5. 克级反应及产物的应用

(来源:Angew. Chem. Int. Ed.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不对称合成3,3'-二芳基取代手性螺环二酚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反应原料廉价易得、反应步骤少、催化剂用量低、非对映选择性和对映选择性极佳等优点。初步研究发现新开发的亚磷酰胺配体比经典SIPHOS更有优势,表明新结构具有较大的开发及应用潜力。该研究成果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上(DOI: 10.1002/anie.201812266),中国药科大学博士生殷龙邢峻豪博士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中国药科大学陆涛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Tamio Hayashi教授及中国药科大学窦晓巍研究员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中国药科大学双一流建设经费的资助。


关于人物与科研

在科技元素在经济生活中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中国迎来了“科学技术爆发的节点”。科技进步的背后是无数科学家的耕耘。在化学领域,在追求创新驱动的大背景下,国际合作加强,学成归国人员在研发领域的影响日益突出,国内涌现出众多非常优秀的课题组。为此,CBG资讯采取1+X报道机制,CBG资讯、ChemBeanGo APP、ChemBeanGo官方微博、CBG微信订阅号等平台合力推出“人物与科研”栏目,走近国内颇具代表性的课题组,关注他们的研究,倾听他们的故事,记录他们的风采,发掘他们的科研精神。

* 欢迎联系:editor@chembeango.com


往期精彩推荐 


中国海洋大学刘延凯副教授课题组:含手性缩醛的桥环化合物的多样化合成

南开大学陈弓、何刚研究团队与彭谦研究员合作开发了双齿导向零价钯催化的分子间不对称C(sp3)-H键芳基化反应

JACS:德国Alois Fürstner课题组完成了(-)-Sinulariadiolide的全合成


·END·


点击放大图片识别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