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材料】福建物构所合成并表征了首例混合自旋氰桥四核钌化合物

福建物构所 CBG资讯 2022-06-22


具有金属间电子转移性质的单分子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和性能研究不仅有利于深刻揭示广泛存在于物理、化学及生物体系中电子转移现象的本质,而且这类单分子化合物在纳米或分子电子器件如分子开关、分子整流器、分子导线和分子逻辑门等方面极具潜在应用前景。
 
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吴新涛院士研究组盛天录研究员等人在前期氰桥混合价化合物及其金属金属电荷转移(MMCT)的研究基础上,以混合价双核钌簇单元(Ru2V(ap)4)为基元,合成并详细表征了首例混合自旋氰桥四核钌化合物[Ru2(ap)4-CN-Ru2(ap)4](BPh4),林晨升副研究员通过理论计算解释了该混合自旋态形成的原因。研究表明,在该化合物中,与氰桥碳端相连的Ru2片段的自旋态为S=1/2的低自旋态,而与氰桥N端相连的Ru2片段的自旋态为S=3/2的高自旋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和TDDFT计算表明,在该化合物中存在由高自旋簇单元Ru2V(ap)4(S=3/2)向低自旋簇单元Ru2V(ap)4(S=1/2)的电子转移,这是具有相同价态但不同自旋态金属簇单元间MMCT的首次报道。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杂志(Angew. Chem. Int. Ed. 2019, 58, 15344 –15348),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吴新涛院士和盛天录研究员共同指导的博士生苏少东
 
该研究结果不仅为双核钌化合物自旋态调控提供了新策略,同时相同价态不同自旋态金属簇间MMCT的发现打破了人们对MMCT通常只能发生在不同价态金属间的认识,为人们深入理解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电子转移现象和分子电子器件的合理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邮箱:editor@chembeango.com


西安交通大学张锦英副教授课题组:最稳定的磷的同素异形体——紫磷及紫磷烯

华南理工殷盼超、华中科技黄才利课题组:揭示金属有机多面体-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性能相关性

南京大学张会刚教授课题组:负载Ni2Co4P3催化剂的微纳反应器硫正极设计

中科院上海有机所赵新研究员课题组:基于缩醛胺连接的共价有机框架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课题组:聚集诱导发光材料在双光子生物医学成像中的探索和应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