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西安交大李鹏飞课题组Angew. Chem.:新骨架手性联吡啶配体的设计与应用
手性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现象,尤其在生命的进化和疾病的治疗中扮演了重要作用。不对称催化反应是选择性合成手性药物和农药分子的主要方法,而控制金属催化中这种选择性的关键在于寻找合适的手性配体。为此,近半个世纪以来科学家经过巧妙设计已经建立许多高效手性配体。我国科学家在此领域做出了非常突出贡献,产生一系列具有特色结构和广泛适用性的配体,并在药物生产中展现出巨大威力。
图1. 文献报道的代表性手性联吡啶配体
(来源:Angew. Chem.)
但是,有一类最经典、应用最广泛的配体,即吡啶类配体,至今仍缺乏有效的手性版本(图1)。尽管许多科学家曾经尝试发展手性吡啶配体,却难以同时解决以下3方面困难:第一,向吡啶平面引入手性元素;第二,在骨架上方便地进行结构改造;第三,在吡啶环旁边引入取代基时,立体选择性的提高常常伴随催化活性的降低。值得一提的是,大连化物所周永贵研究员创造性发展了柔性链调控的轴手性联吡啶配体,并已在若干反应中取得优秀结果。另外,在有些反应中人们用噁唑啉或胺等替代吡啶,但常常导致活性打折,且难以满足众多反应的需求。因此,手性吡啶类配体的发展仍是不对称催化领域的一个重要挑战。
图2. 李鹏飞课题组设计的系列吡啶衍生配体
(来源:Angew. Chem.)
西安交通大学李鹏飞课题组多年来设计发展了一系列吡啶衍生配体(图2),特别是其独创的N,B-双齿配体在C-H键硼化反应中表现出优异效果。近期,李鹏飞课题组针对上述手性联吡啶设计难题,通过从头合成、预留修饰基团和结构设计,建立了一类新骨架手性联吡啶配体SBpy(图3)。具体来说,根据键角和二面角的分析,SBpy结构中刚性[6-5-3]稠环实现了中心金属近程位阻的最小化,而环状缩酮侧链则提供了结构改造的位点,从而克服了立体选择性和催化活性之间的矛盾。值得一提的是,SBpy具有的“内松外紧”结构特征有别于传统手性配体的设计思路,但与广谱性酶如细胞色素P450异曲同工。相关成果以“Design and Synthesis of Tunable Chiral 2,2'-Bipyridine Ligands: Application to the Enantioselective Nickel-Catalyzed Reductive Arylation of Aldehydes”为题发表在Angew. Chem.(DOI: 10.1002/anie.202117843),西安交通大学李鹏飞教授为通讯作者。
图3. 新骨架手性联吡啶配体的设计思路
(来源:Angew. Chem.)
为了验证SBpy配体的效果,作者选择药物合成中常见的羰基加成反应展开研究。目前,当量金属试剂对羰基的不对称加成已经较为成熟,但以易得的卤化物为原料实现这一转化则更具经济性和普适性。作者以二苯甲酮衍生的手性联吡啶配体Ph-SBpy实现了分子间芳基卤化物对芳基醛的不对称还原加成反应。该反应催化活性高,条件温和,对大多数底物都取得了优秀的收率和对映选择性,并可应用于复杂药物的合成及衍生化(图4)。
图4:Ph-SBpy促进的分子间不对称还原加成反应
(来源:Angew. Chem.)
作者进一步研究了配体结构与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一系列联吡啶配体进行比较,作者发现联吡啶上富电子取代基能显著提高催化活性,而近程位阻增大则会导致催化活性明显降低。在引入手性元素的同时,Ph-SBpy既具有富电子配体骨架,又使近程空间位阻最小化,还可通过侧链基团保证活性催化剂稳定性,因而即便在低温下仍然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这些结果显示,SBpy配体可以“活性不打折”地实现反应的立体选择性。
图5. Ph-Sbpy与其它联吡啶型配体的催化活性比较
(来源:Angew. Chem.)
作者通过机理实验提出镍催化芳基卤化物对醛不对称加成的可能机理。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作者得到了立体选择性关键步骤的过渡态结构(图5)。在优势过渡态中,反应物苯甲醛的苯基和与临近的配体的苯基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的π–π堆积作用,进一步解释了Ph-SBpy比其他富电子、低位阻联吡啶配体活性更高的原因。
图6. Ph-Sbpy促进立体选择步骤的过渡态
(来源:Angew. Chem.)
总之,鉴于2,2’-联吡啶配体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手性版本发展的困境,李鹏飞课题组设计、发展了一类结构可调的新骨架手性联吡啶配体SBpy,并通过镍催化醛的不对称还原芳基化反应展示了新配体设计的有效性。该工作为手性分子的立体选择性合成提供了新工具,为相关手性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郑州大学化学学院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化学研究学院合作JACS:中继的质子协同电子转移(Relayed-PCET)机制研究
●西安交大何刚课题组JACS:具有空间共轭的邻三联苯紫精用于增强光催化氧化偶联和析氢反应
●中山大学王洪根课题组:碳-硼键超共轭效应与硼迁移型半频哪醇重排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