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与科研】南京大学刘震课题组Chem. Sci.:合理开发分子印迹纳米粒子用于阻断PD-1/PD-L1

刘震课题组 CBG资讯 2022-10-22



导语


在癌症免疫治疗中,通过单克隆抗体去阻断PD-1/PD-L1免疫检查点相互作用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去激活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尽管该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抗体仍然存在着花费高、稳定性低等问题;同时,抗体的使用与高频率的、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有关。因此,开发新的抗PD-1/PD-L1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分子印迹聚合物是一种化学合成的人工抗体,具有制备便捷、花费低、稳定性高等优势,在代替抗体治疗领域具有重大潜力。今日,南京大学刘震课题组在该领域取得新的突破(Chem. Sci., DOI: 10.1039/D2SC03412C)。



前沿科研成果


合理开发分子印迹纳米粒子用于阻断PD-1/PD-L1


南京大学刘震课题组在开发分子印迹聚合物阻断信号通路,杀伤肿瘤细胞方面已有相关工作报道(Angew. Chem. Int. Ed., 2019, 58, 10621)。另一方面,刘震课题组开发了一系列基于蛋白质末端表位的分子印迹技术(Chem. Sci., 2019, 10, 1831;Adv. Sci., 2021, 2101713;Sci. Bull, 2022, 67, 278), 为将分子印迹聚合物用于癌症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作者通过模拟商业化抗PD-1抗体Nivolumab与PD-1的结合行为。选取了PD-1N末端10肽为模板,制备了抗PD-1分子印迹纳米粒子。该分子印迹纳米粒子可以通过结合T细胞表面的PD-1阻断PD-1/PD-L1相互作用,从而激活T细胞功能,促进细胞因子释放,逆转肿瘤细胞的化疗耐药性(图1)。

图1:分子印迹纳米粒子阻断PD-1/PD-L1相互作用(来源:Chem. Sci.


首先,作者根据选取模板的氨基酸侧链官能团的化学性质,选择了不同的功能单体。通过调控单体比例,测定抓取目标肽段的数量,作者选取了最佳的功能单体比例,并在该比例下制备分子印迹纳米粒子,用于后续的相关实验(图2)。


图2:优化功能单体比例(来源:Chem. Sci.


随后,作者测定了分子印迹纳米粒子的特异性,发现:在肽段以及蛋白层面,该分子印迹纳米粒子都对PD-1具有很好的特异性。紧接着,作者测定了分子印迹纳米粒子对于PD-1N端肽段以及PD-1蛋白的亲和力,两者的数量级都在10-8 M,(图3)大于PD-1与PD-L1间的亲和力(8.2 uM)。

图3:分子印迹纳米粒子的特异性测试(来源:Chem. Sci.


紧接着,通过ELISA以及流式细胞术,作者发现:分子印迹纳米粒子可以在蛋白以及细胞层面很好地阻断PD-1/PD-L1相互作用(图4)。


图4:分子印迹纳米粒子阻断PD-1/PD-L1相互作用(来源:Chem. Sci.


在最后,作者通过测定细胞因子IL-2的含量以及肿瘤细胞的化疗敏感性,从侧面验证了分子印迹纳米粒子阻断PD-1/PD-L1相互作用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比起商业化抗体Nivolumab,分子印迹纳米粒子可以更好地恢复T细胞功能,释放IL-2细胞因子,同时降低肿瘤细胞的化疗耐药性(图5)。该实验结果证实了分子印迹纳米粒子可以阻断PD-1/PD-L1。


图5:分子印迹纳米粒子恢复T细胞功能并逆转肿瘤细胞的化疗耐药性(来源:Chem. Sci.


总结:根据分子印迹技术,作者制备一种抗PD-1分子印迹纳米粒子。该纳米粒子以高亲和力结合T细胞表面的PD-1,恢复T细胞功能,逆转肿瘤的化疗耐药性,具有与各种癌症治疗方法相结合的巨大潜力。此外,该工作也为合理开发阻断PD-1/PD-L1的人工抗体开辟了新的途径。该工作以“Rational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nanoparticles for blocking PD-1/PD-L1 axis”为题发表在Chem. Sci.(DOI: 10.1039/D2SC03412C)上。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南京大学博士生顾自宽许舒欣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南京大学刘震教授(论文作者:Zikuan Gu、Shuxin Xu、Zhanchen Guo and Zhen Liu*)。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834003)以及自然科学青年基金(22007046)的支持。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



刘震课题组简介


刘震课题组以仿生分子识别为核心,结合纳米技术、先进材料、分离科学、生物质谱和拉曼光谱等手段,发展生物分离组学分析疾病诊断分析单细胞分析癌症靶向免疫治疗新方法和新材料。课题组已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70余篇,包括Chemical Society Review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Nature ProtocolsAdvanced ScienceACS Nano和Chemical Science等知名期刊。



刘震教授简介



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1998年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0-2002年,日本兵库大学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特别研究员;2002-2005年,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博士后。2005年获聘南京大学教授,2006年起任博士生导师,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2011年-2014年任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工程学院兼职教授,2014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6年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第二层次)。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中国化学会高级会员、美国化学会会员,兼任国际分子印迹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质谱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质谱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委员、Analytica Methods副主编、ElectrophoresisSeparation Science Plus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Open、《科学通报》、《分析化学》、《质谱学报》和《色谱》等杂志编委。主要从事分子识别、亲和分离、疾病诊断、单细胞分析和癌症纳米治疗等研究,主持国家重大科研仪器项目和基金委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目前h因子53,主编及合著著作2部,出版专章7章,获授权专利15项。2011年和2017年先后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共2次,2016年获Phenomenex & Analytical Scientist联合颁发的科学人文奖银奖。2020年荣获美国化学会测量科学进展讲座奖。


关于人物与科研

今天,科技元素在经济生活中日益受到重视,中国迎来“科学技术爆发的节点”。科技进步的背后是无数科学家的耕耘。在追求创新驱动的大背景下,化学领域国际合作加强,学成归国人员在研发领域的影响日益突出,国内涌现出众多优秀课题组。为此,CBG资讯采取1+X报道机制,携手ChemBeanGo APP、ChemBeanGo官博、CBG资讯公众号等平台推出“人物与科研”栏目,走近国内颇具代表性的课题组,关注研究、倾听故事、记录风采、发掘精神。欢迎来稿,详情请联系C菌微信号:chembeango101。


CBG资讯一直致力于追踪新鲜科研资讯、解读前沿科研成果。如果你也对科研干货、高校招聘、不定期福利(现金红包、翻译奖励、实验室耗材优惠券等)有兴趣,那么,请长按并识别下图二维码,添加C菌微信(微信号:chembeango101),备注:进群



华中师大吴安心课题组OCF:殊途同归-芳基乙酮C-C键的精准切断作为碳一合成子构筑吡唑并吡啶骨架

南开大学汪清民课题组Green Chemistry:电催化实现非活化烯烃的选择性氯化硫化和氯化亚砜化

Green Chemistry 光催化芳基端炔与NH4SCN的串联环化:构建SCN取代的二苯并氮杂卓及二苯并硫氮杂卓类化合物

天津大学张淳课题组ACS Catal.:钯和氨基酸共催化无偏烯烃的区域和对映选择性氢化芳基化反应

Org. Lett.:镍催化2-乙烯基苯胺与二氯烯烃的串联反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