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与科研】郑州大学张恩课题组EJMC:双芳香族核连接抗菌肽模拟物的开发:取代基位置显著影响抗菌活性和溶血毒性
导语
印度Halder等报道了一系列由两个亲水基团和三个疏水基团组成的小阳离子分子,化合物I具有较低的红细胞毒性,同时保持良好的抗菌活性。在此基础上,作者在前期工作中用苯醚基团取代中间烷基连接基团,合成了一系列模拟肽化合物。作者发现使用联苯醚作为linker可以提高化合物II的抗菌活性,降低红细胞毒性。最近,郑州大学张恩课题组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各种芳香核linker连接的对称性二氨基酸化合物。构效研究表明,中间芳香族连接剂对二氨基酸类化合物的毒性有显著影响。化合物III和IV具有相同的亲水性二氨基酸链和疏水性烷基链,但由于取代基位置的不同,它们的毒性差异很大,如图1所示。相关研究成果以“Development of biaromatic core-linked antimicrobial peptide mimics: Substituent position significantly affect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hemolytic toxicity”为题发表在Eur. J. Med. Chem.(DOI: 10.1016/j.ejmech.2022.115029)。
图1. 抗菌肽模拟物的结构(图片来源:Eur. J. Med. Chem.)
前沿科研成果
图2. 抗菌肽模拟物3a-3p的合成(图片来源:Eur. J. Med. Chem.)
图3. 杀菌动力学研究(图片来源:Eur. J. Med. Chem.)
此外,化合物3e不会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以及抗生素之间的交叉耐药(图4)。
图4. 3e诱导耐药实验(图片来源:Eur. J. Med. Chem.)
图5 电镜和荧光染色实验(图片来源Eur. J. Med. Chem.)
图6. 抗菌机制研究(图片来源Eur. J. Med. Chem.)
图7. 体内实验(图片来源:Eur. J. Med. Chem.)
本篇工作通讯作者为郑州大学的张恩副教授和秦上尚副教授。郑州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李森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硕士研究生王梦为第二作者。上述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21702190)、河南省科技厅项目(No. 222102310010)、郑州大学项目(No. 222102310010)资助。
张恩副教授简介
关于人物与科研
今天,科技元素在经济生活中日益受到重视,中国迎来“科学技术爆发的节点”。科技进步的背后是无数科学家的耕耘。在追求创新驱动的大背景下,化学领域国际合作加强,学成归国人员在研发领域的影响日益突出,国内涌现出众多优秀课题组。为此,CBG资讯采取1+X报道机制,携手ChemBeanGo
APP、ChemBeanGo官博、CBG资讯公众号等平台推出“人物与科研”栏目,走近国内颇具代表性的课题组,关注研究、倾听故事、记录风采、发掘精神。欢迎来稿,详情请联系C菌微信号:chembeango101。
●遵义医科大学陈永正、韩文勇团队:方酸二甲酯在钯催化[2 + 2 + 1]串联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北京化工大学许家喜课题组:烷基(苯基)次膦酰氯与α,β-烯酮的[2+4]环化反应:立体选择性合成δ-次膦内酯
●董顺喜和冯小明团队:手性氮杂环烯烃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催化中的应用
●暨南大学王成明教授课题组:N-杂环卡宾催化无金属参与γ-氰烷基自由基的产生:6-氰烷基菲啶的高效合成
●浙江工业大学钟为慧课题组Green Chem.:锰催化的烯丙醇和腈的交叉偶联:δ-羟基腈的一条绝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