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与科研】电子科技大学李严波课题组Angew:水溶液体系中Fe(VI)水氧化中间体的直接探测

CBG资讯 2023-03-20




导语


NiFe基催化剂作为碱性条件下活性最高的析氧催化剂之一,在水分解反应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关于NiFe基催化剂中的活性中心是Ni还是Fe,一直存在争议。解决这一争议的关键在于高氧化态金属中间体的原位检测。尽管Fe(VI)中间体在无水-乙腈电解质系统中已被成功地捕获,并通过电化学-红外光谱法进行了检测,但在水溶液体系、真实工作条件下Fe(VI)中间体的表征仍未能实现。近日,电子科技大学李严波教授课题组利用NiFe基催化剂自修复水氧化循环中Fe(VI)O42-中间体的动态稳定性,通过简单的电化学-紫外可见光谱法直接检测到浸出到电解液中高氧化态的Fe(VI)中间体。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ngew. Chem.DOI: 10.1002/anie.202218738)。





前沿科研成果


水溶液体系中Fe(VI)水氧化中间体的直接探测


由于高氧化态金属活性物种的热力学稳定性较低,在水氧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浸出到溶液里面。但在常规的水分解系统中,因为浸出的高价态物种的浓度太低,无法通过光谱方法直接检测。为了克服这一困难,团队基于NiFe基催化剂自修复水氧化循环的过程,通过在大电流密度(100-300 mA∙cm-2)下以及含Fe(II)的电解液中连续测试数百小时,使得水相电解质中的Fe(VI)O42-物种逐渐富集,并可以通过简单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实现对Fe(VI)O42-中间体的直接检测。这一结果为证明Fe是NiFe基析氧催化剂的活性中心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1. 直接检测水溶液中高氧化态Fe(VI)物种。(图源:Angew. Chem.


进一步地,作为提高催化活性的关键因素,促进Fe(VI)中间体的形成将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OER活性。团队此前的研究发现(Nat. Commun. 202112, 5980),在NiFe基催化剂中引入Co,可以有效促进Fe活性中心再沉积效率,是催化剂实现自修复的关键因素。本研究进一步发现,在NiFe基催化剂中引入Co,还可以大大提升Fe(VI)O42-活性物种的生成速率,这表明Co的引入对催化剂的OER活性也有提升作用。


2. Co对高氧化态Fe(VI)物种形成的影响。(图源:Angew. Chem.


在水氧化过程中直接检测到水溶液中高氧化态的Fe(VI)中间体有助于结束关于Fe还是Ni是NiFe基催化剂活性中心的争论。更重要的是,本工作中发现的Co对Fe(VI)活性物种生成的促进作用将有可能为设计具有更高活性和稳定性的析氧催化剂提供新思路。


该工作近期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22 DOI: 10.1002/anie.202218738),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2020级博士生冯超为第一作者,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李严波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成都市重点研发支撑计划的大力资助。




课题组简介



电子科技大学李严波教授课题组长期致力于光电转换材料与器件的开发与研究。具有研究方向如下:

(1)半导体物理及半导体光电化学

(2)薄膜及纳米材料合成(PVD、CVD、ALD)

(3)光电催化水分解

(4)太阳能电池

(5)光电探测

课题组与东京大学Kazunari Domen教授及慕尼黑工业大学Ian Sharp教授课题组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热忱欢迎有兴趣的人员加入。





教授简介


李严波,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教授,国家青年人才。2005和2007年分获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10年获东京大学产业机械工学博士学位,其间获“日本文部省奖学金”、中国“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东京大学工学部“研究科长赏”等。2010-2014获日本学术振兴机构(JSPS)资助在东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4-2016于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人工光合成联合研究中心(JCAP)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6年回国加入电子科技大学,开展光电催化水分解相关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 CatalysisNature Communications (5)、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dvanced Materials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Nano Letters (2)、ACS Energy Letters (2)、ACS Catalysis (3)等期刊上发表论文;主持国家海外青年人才引进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四川省科技厅面上项目等;担任SCI期刊Nanoscale Research Letters及电子科技学刊(JEST)副主编。


冯超,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2020年获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目前主要研究内容为碱性条件下OER催化剂的机理研究及其在电/光电催化中的应用。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编辑部亮点论文)、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CS Catalysis(ESI热点/高被引论文)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




关于人物与科研

今天,科技元素在经济生活中日益受到重视,中国迎来“科学技术爆发的节点”。科技进步的背后是无数科学家的耕耘。在追求创新驱动的大背景下,化学领域国际合作加强,学成归国人员在研发领域的影响日益突出,国内涌现出众多优秀课题组。为此,CBG资讯采取1+X报道机制,携手ChemBeanGo APP、ChemBeanGo官博、CBG资讯公众号等平台推出“人物与科研”栏目,走近国内颇具代表性的课题组,关注研究、倾听故事、记录风采、发掘精神。欢迎来稿,详情请联系C菌微信号:chembeango101。


CBG资讯一直致力于追踪新鲜科研资讯、解读前沿科研成果。如果你也对科研干货、高校招聘、不定期福利(现金红包、翻译奖励、实验室耗材优惠券等)有兴趣,那么,请长按并识别下图二维码,添加C菌微信(微信号:chembeango101),备注:进群


年终投稿回馈!打开一探究竟……

JACS:铜催化的不对称硼化酰胺化反应

研究发现抑制乳腺肿瘤转移的潜在治疗靶点

Angew:Fe(II)催化烯烃的1,2-胺化-芳基化反应

构建基于MOF的手性受阻路易斯酸碱对催化剂实现亚胺不对称加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