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丨后疫情时代 站在“一带一路”巨人肩膀上应对危机

热爱世界的 中国一带一路网 2020-10-29

数字丝绸之路推动世界经济转型

 支持绿色经济,让“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桥梁,促进区域联通

对过去几年“一带一路”倡议成就进行评估,从中获取经验以取得更好发展

自2013年倡议提出以来,“一带一路”建设在全球瞩目下稳步发展。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七周年之际,重塑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执行董事、创始人马克·乌赞(Marc Uzan)近日以视频连线方式接受了中国一带一路网采访。

乌赞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已从专注发展基础设施的经济计划转变为一项全球治理项目,涉及范围广泛,包括金融、文化、工业、科技、法律和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建设。 

 马克.乌赞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峰会和第四届金砖国家经济智库论坛上发言(图源:环球人物网)

重塑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由乌赞于1994年在纽约创办,旨在通过促进市场与政府的对话,推动国际金融基础设施的改革。该智库也是“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的成员之一。

乌赞与各国财长、中央银行密切合作,并自1999年二十国集团创立开始就与各任主席合作,同时也是欧洲50集团的秘书长及中央银行顾问委员会委员。

2017年与2019年,他曾两次前往中国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乌赞介绍,在过去的几年里,“一带一路”倡议经历了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参与国从一开始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到现在几乎覆盖全球,并在全球治理改革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当下,疫情给全球带来经济、卫生、社会乃至政治危机,后疫情时期,“一带一路”倡议将发挥怎样的作用令人期待。

数字丝路助力国际贸易

谈到“一带一路”倡议,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是多数人会想到的,乌赞说。当今全球正处于重大转型的边缘,受到贸易关系推动,数字丝绸之路的发展同样重要,它与人民币数字化对国际货币体系有重要影响。

“在2019年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我重点提到了数字丝绸之路。当今,各国中央银行准备开始或已经开始数字货币体系的建设,这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生重大影响。”乌赞告诉记者。

中国的数字货币已经于数月前开始测试,虽然具体推出时间尚未确定,但数字人民币的推出指日可待。目前,电子支付手段已经在中国国内得到推广,微信、支付宝等电子支付工具已被中国民众接受,乌赞表示。

数字货币在中国正加速落地。目前,数字人民币正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以及未来的冬奥场景内部进行封闭试点测试;9月21日,中国国务院印发通知,明确在北京自贸区中建设“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

对此,乌赞表示,数字人民币对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国际货币体系都将产生巨大影响。尽管数字货币的进一步推进涉及到许多地缘政治问题,但是从数字货币促进支付方式创新的作用来看,是非常值得推出的。

人民币数字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意义以及这些国家是否会选择接受数字货币都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的,乌赞说。

创新合作应对危机

当前全球抗疫形势仍然严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中亚各国,正面临巨大挑战:油价下跌带来对大宗商品的冲击、疫情封锁对本土旅游业造成打击、国际贸易受到限制以及经济下滑导致就业率下降。

应对危机,中亚国家可以站在“巨人”肩膀上,“一带一路”倡议便是这个“巨人” ,乌赞表示。

目前,各国都在应对疫情带来的经济停滞,经过封锁后,正在逐步重新开放经济,各国可以借鉴中国经验,刺激国内需求,促进国内经济增长,乌赞说。

后疫情时期,各国需要增强自身面对危机时的弹性,“一带一路”倡议也需要作出相应创新。通过支持绿色经济,让“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桥梁,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促进区域联通,乌赞提到。

如何促进高质量发展?

后疫情时代,如何促进“一带一路”倡议高质量发展,乌赞提出几点建议。他认为,在资本方面,通过引入私营成分,将与“一带一路”倡议利益相关的所有方集中到一起,使“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更可靠、更牢固的新型伙伴关系。

合作共赢在中国多年的历史中至关重要,也是“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目标之一,乌赞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例,建议为“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一个由多边推动的国际机构,以满足全球对连通性和基础设施的需求,促进多边主义发展。

乌赞还建议到,对过去几年里与“一带一路”倡议取得的成就进行评估,尤其是在马来西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已取得成功的项目,从中获取经验以取得更好发展。

最后,乌赞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属于全球的倡议,鼓励“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到中国以外的国家召开。


相关链接:

数字货币,全球进击!

人民币大升级,真的来了!

“一带一路”沿线人民币使用情况如何?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作者/王予、刘婷


责编/李怡然 审校/陈晓宇 监制/李申

投稿/纠错:news@yidaiyilu.gov.cn

加入我们:hr@yidaiyilu.gov.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