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丨丝路大家谈:疫情之后的“一带一路”该怎么走?
疫情之后的“一带一路”应该怎么走?是当下国内外各方都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
10月26日至27日,“欧亚经济联盟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接”论坛上,包括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在内,俄罗斯副外长伊戈尔·莫尔古洛夫、欧亚经济委员会贸易委员(部长)安德列·斯列普尼奥夫、白俄罗斯第一副外长亚历山大·古里亚诺夫、哈萨克斯坦贸易和一体化部部长巴赫特·苏尔丹诺夫、亚美尼亚经济部长季格兰·哈恰特良、吉尔吉斯斯坦经济部长桑扎尔·穆康别托夫以及商业界和专家团体代表讨论了疫情后的全球经济挑战,以及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在多方面的合作。同时,与会者就提高欧亚经济联盟农产品对华出口潜力,生态、数字解决方案在物流和过境运输中的运用以及国家主权金融体系和本币结算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欧亚经济联盟是个什么组织?跟“一带一路”有什么关系?“一带一路”跟欧亚经济联盟的合作目前面临哪些挑战?疫情之后“一带一路”如何走的更好?
面对这些问题,中国一带一路网为大家邀请到了三位专家,来一起谈一谈。
欧亚经济联盟是欧亚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成立于2015年。目前的五个成员国均是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合作伙伴。
联盟成立后不久,中俄两国元首就签署了《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旨在通过这个欧亚经济联结的新纽带,积极推进中国与欧亚国家的多维度合作,从而在欧亚大陆发展出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经济合作关系。
此后,双方在合作的深入推进上每年都有实质性的进展。特别是2019年10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欧亚经济联盟各成员国总理共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定》正式生效,开启了“一带一盟”对接合作的新篇章,为地区经贸合作奠定了制度性基础,标志着对接合作进程步入了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然而,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陷入困境,也给“一带一盟”的对接合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协定》签署一周年之际召开这次会议非常重要,非常必要,也非常有实际意义。如何应对疫情背景下地区经贸合作面临的新挑战,如何采用新型技术手段推动疫情背景下的项目实施和经济活动等等,都是各个成员国需要思考和共同商讨的问题。
“一带一盟”对接合作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有利于解决区域经济问题,形成各相关国家优势互补的新局面,促进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各国实体经济受新冠疫情冲击陷入衰退的情况下,这一合作模式将有助于挖掘新的发展契机,为经济复苏注入活力。
目前,“一带一盟”对接合作尚存在一系列制约其发展的问题,主要包括:
双边合作机制有待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合作的法律基础文件还需要继续完善;
在具体的对接过程中仍存在不少政策和法律壁垒,还需要进一步放权和放宽限制;
各国中小企业的合作有待加强,需要充分发挥其优势,挖掘合作潜力;
俄罗斯作为欧亚经济联盟的主导者对中国与其他联盟成员之间的合作参与度不高,对“一带一盟”对接合作的推动仍较多地停留在中俄合作层面。
现在“一带一路”跟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整体是比较成功的,涉及到跟俄罗斯以及欧亚经济联盟的其他国家,比如说哈萨克斯坦的对接时,整体进出口贸易做的都不错。通过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对接的整体贸易往来都取得了一些成绩。
目前来说,“一带一盟”对接的挑战主要有这么几个:
第一个是签证便利化。现在中亚国家的签证太难了,这是所有去过中亚的人都会有的一个感觉,所以这一点是必须进一步推进的。
第二,需要有一些更好的、更便捷的对接平台。就像现在有这个中国和中东欧的“17+1”的平台,但“一带一盟”现在还没有这种长效型平台的建设,存在着各自为政的情况。
第三,还在于欧亚经济联盟内部反恐形势的稳定。在上合组织框架下,如果让整个地区的防控形势得到进一步的稳定的话,有助于未来的整体的经济发展。
最后,如果要跟欧亚经济联盟对接,俄语普及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因为这些地方的俄文使用度是特别高的,要想做好这个对接,当地的语言人才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一个长效性发展的问题。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找到欧亚经济联盟跟“一带一路”共同的需要,包括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通关便利化、共同的电子商务平台等问题。
来源丨中国一带一路网 作者丨林徽东、曹家宁
责编丨曹家宁 监制丨李申
投稿/纠错:news@yidaiyilu.gov.cn
加入我们:hr@yidaiyilu.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