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型高校典型案例丨湖南信息学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推进节约用水工作
学校概况
湖南信息学院创办于1997年,坐落于长沙县安沙镇,2014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202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学校现有师生员工23730人,设有10个二级学院24个本科专业,基本形成了以工程应用类专业为主体、现代服务类和文化创意类专业为两翼的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布局,为国家和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了6.5万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校园占地103.4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5.65%,水域面积占校园总面积的10%。
主要举措
领导重视严制度
学校成立了节水型高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和指导学校节水型高校创建工作,审定并督促实施节水型高校建设方案和规章制度,决定全校节水型高校建设重大事项,解决节水型高校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设立节水型高校创建办公室,后勤处长任办公室主任,具体组织实施节水方案,处理节水型高校建设日常事务;设立节水型高校创建宣传教育组,由学校党委宣传部、办公室牵头,具体负责节水型高校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
制定覆盖全校的节水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及职责,以节水目标责任制、目标考核制、用水设施管理制度等规范用水行为。节水减排列入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并制定行动计划,将节水目标层层分解到校属各单位,逐一进行考核评比。制定计量及用水设施管理办法,建立巡查制度,注重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利用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发现问题及时检修,做到“滴水不漏”。加强水管人员培训,落实设施、平台的日常运行和管理维护。落实饮用水安全措施,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逐项研究解决方案。加强对学校基建工程用水监管,全面配套设施设备,综合利用湖水,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宣传教育入人心
持续开展节水宣传教育,浓厚节水氛围,全体师生把“节水校园,你我同行”融入生活,自觉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近三年来,学校组织大型节水宣传教育活动13场次,二级学院、校团委、学生会及班级组织的节水相关中小型活动160多次,参与人数达3万多人次。把节水宣传纳入月工作考核、学期考评,激发了全体师生节水行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节约用水宣传教育已成常态。每年10—12月举办节能宣传周,开展主题班会、竞赛等一系列节水节能宣传活动,师生参与积极,反响热烈。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期间,开展专题宣传活动,学校融媒体包括官网、官微、广播站、海报、电子屏等集中宣传节水政策及生活节水技巧。组织师生、后勤人员、节水管理人员开展专题培训,增强节水意识,掌握节水知识和技能。团委、各学生组织、班级、社会团体积极开展节约用水相关宣传教育活动;在主要用水场所、设施、器具旁布置节水标识,营造校园节水氛围,让“节约用水 人人有责”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建设节水教育展厅,引导师生珍惜水资源,节约每一滴水。
节水宣传活动
学校师生还深入社会参加节水实践并普及节水知识和技能,宣传全民节约用水理念。学生干部连续多年参加节水宣传周活动,普及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技巧;支持学生参加节水志愿服务,让师生在爱水、护水和节水等志愿服务中了解水资源现状,树立保护水资源意识。
持续投入筑根基
学校持续加大节水型高校资金投入,绘制详细的学校供水管网图,涵盖管径、管材、埋深、建设时间等基本信息,并标注出阀门、水表等。随着管网逐步改造更新,不断完善供水管网图、排水管网图。构建三维数字校园模型,实现地上地物要素和地下管网的模拟三维显示,真实再现学校地形、地貌及地下管线分布情况。
按照《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 92—2002)规定的漏损检测周期和方法,对地下供水管网进行漏损检测,及时更换和维护老旧供水管网,从“点滴”做起减少管网漏损。依靠大数据挖掘、异常数据剔除等技术,形成有效准确的管网告警信息,让水电管理者及运维人员能够迅速发现管网渗漏,快速定位漏点并修复,大幅缩短管网修复周期,降低水资源浪费。结合供水管网线路改造,对计量设施进行更新升级。完善二、三级水表,不留漏点,构建覆盖到每幢建筑物的全部楼层、用水单元的完整智能计量体系,对校区各用水点的用水实行全程监控,学校管网漏损率为2.55%。
学校终端用水设施(器具)全部采用节水型器具,生活用水器具达到《节水型卫生洁具》(GB/T 31436—2015)和《公共机构节水管理规范》(GB/T 37813—2019)标准要求,开水房使用智能节水型热水控制器。建设集蓄雨水、再生水等非常规水利用设施,完善自然水引导沟渠;建设空调冷凝水、楼栋雨水收集系统,并导入校内自然蓄水湖。
依据《水利信息处理平台技术规定》(SL 538—2011)、《节能监测服务平台建设规范》(DB 1411—2017)及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建设节水监控平台。2022年持续更新改造管网2890米,更换智能数采水表3371块,完成平台开发升级;修建自然水、冷凝水收集导流沟渠1695米,安装排灌、喷灌等设备设施8套,完成新建学生公寓湖水冲洗厕所设施。总投资达600多万元。
学校节水设施
湖水喷灌设施
教学科研助支撑
学校设立生态文明相关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开展生态文明法治教育,让学生不仅领会党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政方针,也要熟悉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强化惜水节水、绿色发展意识和责任感,促进师生养成健康向上的绿色生活方式,带动家庭和社会共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学校紧密结合教学科研和当地实际,推进适合当地经济、社会与环境发展需求的绿色创新项目研发,开展乡村涉水治理项目合作,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促进绿色生态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鼓励学生进行绿色科技发明创造与创新创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服务节水型社会建设。
主要成效
2021年,学校标准人数年均用水量为43.8立方米/(人·年),低于《湖南省用水定额》(DB43/T 388—2020)中规定的节水型高校45立方米/(人·年)的用水定额标准,节水成效逐步显现。节水型器具普及率达到100%。
经验与特色
全面加强用水定额管理
根据《湖南省用水定额》《节水型高校评价标准》,对各用水区域分单元进行考核。根据实际用水情况,采用水压调控等措施,严格控制用水区超定额用水,对用水超定额的区域进行警示和整改。
全面利用非常规水源
校内水面约10.5万平方米,储水量约60万立方米。学校配置雨水、中水、再生水等非常规水利用设施,完善自然水引导沟渠,收集空调冷凝水、楼栋雨水汇入自然蓄水湖。2021年,非常规水利用量达26万吨,主要用于景观补水、放养生态鱼类、喷洒学校绿植、冲刷校园道路、清洗机动车辆、供给建筑施工,部分厕所保洁等,节约自来水,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非常规水利用设施
全面推进科技节水
学校开发并升级用水信息化管理平台,提升了用水精细化管理水平。师生公寓全部更换为智能化数据采集水表,推动用水数据在线采集及动态化管理。一旦出现用水异常,系统可通过末端数据短信报警,随时对超定额用水进行警示,用水器具出现异常或损坏,信息平台可即时响应报修。
用水信息化管理平台
来源 | 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
编辑 | 许晨阳
校对 | 闫笑梅
审核 | 车小磊
监制 | 杨勤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