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谈节水】江西赣州市大余县委书记韩相云:探索节水新模式 奋力打造节水标杆
探索节水新模式
奋力打造节水标杆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委书记 韩相云
近年来,大余县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紧紧围绕“强意识、严约束、补短板、建机制”等方面开展节水工作,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022年,大余县被列为全省首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县、第四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整体推进县。2023年,大余县获评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全方位构建节水体系
强化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节水工作,深入贯彻“节水优先”方针,成立了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节水工作调度会议,印发《大余县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从农业、工业、城镇生活等方面明确了主要指标任务,有序推动全县节约用水工作。
建立长效机制。根据“超用、超排加价,节约有奖,转让有偿”的原则,建立了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严格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加强重点取用水户监控管理,实施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管理制度,开展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
健全要素保障。建设节水技术推广服务平台,推进综合节水、水资源信息监测等在线系统建设,实现用水分级、分类实时计量监控。围绕创建节水型机关、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等开展专题培训,建立节水奖励机制,对超定额、超计划用水的单位实行经济惩罚措施。2022年以来,累计争取水利项目资金5.07亿元,全力推进治水兴水。
全链条建立节水机制
打造再生水利用新模式。构建“1+2+4”配置布局。以县城区为1个核心试点,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工业污水处理厂为2大示范项目,工业生产、生态补水、农业灌溉和市政杂用为4大输配模式。按需分质分散供水。根据用水主体不同需求,按照标准分类处理水质,建设“按需定向”的输配管网,形成“分质供水”的输配模式。加快推进中水回用。加强园区政策引导,建设污水厂中水回用系统,推动企业进行节水改造,提高园区再生水利用率。2023年,大余县再生水利用率可达7.3%,超过7%的年度目标。到2025年,再生水利用率预计将达33.6%,超过25%的国家规定要求。
全面推进水价综合改革。大力实施城区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制度,增强全县居民节水意识。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大力完善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机制,持续优化农业水价,建立健全精准补贴,不断强化农业用水管理,实现工程节水、农艺节水和管理节水的有机协同,2023年大余县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41。严格执行工业用水定额标准。实行用水定额管理和计划用水管理,对“两高一剩”行业实行更高累进加价制度,对超用部分按加价标准收取加价费用。
探索搭建水权交易平台。规范取水许可管理。强化水资源计量监控,推进水资源管理信息化,严格控制用水主体用水总量,积极推动水权交易服务企业发展。探索水权交易新模式。挖掘县域节水潜力,畅通水权交易渠道,通过跨区域、跨行业等水权交易方式,满足其他地区新增用水需求。建立交易监管体系。建立节约水量评估认定机制,完善水权交易价格认定,加强水资源用途和水权交易市场监管,强化第三方专业机构协助及补偿,推动水权交易规范有序,累计开展水权交易6宗,交易取水量83.9万立方米。
大力推进节水项目建设。着力推动城区供水提质提效,加快城区供水改扩建工程,统筹推进供水主管道和老旧小区供水支管改造提升,推进智能水表入户,合理规划扩建加压站,供水管网漏损率从2018年的18.4%降至为2022年的9.6%。积极推广节水器具和技术,严格用水器具市场准入制度,加快节水器具和技术普及。不断完善节水配套设施。严格落实节水“三同时”制度要求,确保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使用,修复、新建节水计量设施,夯实节水根基。2020年以来,共完成130余个节水载体创建,新增29套在线计量设施。
全覆盖推进节水宣传教育
活动丰富,广泛覆盖。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等节点,开展节水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等“五进”活动,通过知识讲座、有奖竞答等形式,形成多方位立体式节水宣传体系。
志愿服务,深入人心。围绕“节水优先”“建设县域节水型社会”“国家节水行动”等宣传主题,组成多支志愿服务队,持续开展志愿活动,形成全民参与治水、节水的良好氛围。
树立标杆,引领风尚。树立节水标杆,打造一批高质量、高标准的节水载体。目前,已有7家企业成功获评“节水型企业”,5个社区成功获评“节水型小区”,54家单位成功创建“节水型单位”。
来源 | 江西省水利厅
作者 |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委书记 韩相云
编辑 | 许晨阳
校对 | 闫笑梅
审核 | 车小磊
监制 | 杨勤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