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骄傲 我是节水星 | 北京优秀节水典型展播(一)
高碑店再生水厂
让污水“重生”
高碑店再生水厂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的第一座百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也是第一个污水处理研究所的所在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占地面积68公顷,负责处理北京市中心城区及东部地区总计9661公顷流域范围内的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00万吨。
一滴水的“重生”旅程
再生水整个处理流程核心工艺共有10道工序,在污水处理区域有6道核心处理工序,再生水处理环节有4道深度处理工序。二沉池是污水处理环节的最后一个流程,整个水厂共有24个二沉池,每个二沉池直径为50米,面积将近2000平方米,相当于6个标准篮球场大小。
“魔力”膜丝助力水质净化
超滤膜是再生水生产的第二个环节,整个车间有超滤膜柱14400多根,在自控系统的控制下自动进行产水、反洗和化学清洗。超滤膜柱里有一根根膜丝,每根膜丝上都布满了无数个0.02微米的小孔,正是通过这些小孔,可将水里的杂质和悬浮物过滤掉,对水质进行进一步净化。经过超滤膜过滤之后,再通过臭氧脱色和紫外消毒就变成了可供使用的再生水。
生产环节践行节水先行
高碑店再生水厂在生产再生水的同时,也在积极践行节约用水理念。曾经使用自来水的生产锅炉、供暖锅炉、沼气发电机和污泥干化等设备,改造后均使用反渗透系统的再生水进行生产,大大节约了水资源。反渗透系统稳定运行,2023年自来水使用量较2020年减少60%,2023年反渗透产水量10万立方米,实现了再生水全部替代泥区生产用自来水。
水肥灌溉
昌平草莓种植技术“上新”
“昌平草莓”早已是北京市昌平区的一张金名片。草莓性喜凉爽、不耐高温干旱,若管理不善,植株便会出现生理失调,甚至造成大量死亡。因此,草莓种植过程中的水肥管理是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在昌平,所有的草莓种植户都用上了一种灌溉新技术,既能节水节肥,又能增产提质。
昌平草莓种植技术“上新”
在草莓生长过程中,水肥管理是决定其品质和产量的关键环节。滴灌施肥技术是利用压力灌溉系统将肥料溶于水中,借助施肥装置使水肥混合液通过输水管路,以点滴的形式施入作物根区土壤的灌溉施肥技术。与传统灌溉施肥相比,滴灌施肥系统可以实现局部灌水施肥,提高水肥的利用效率,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环境,还可增强灌溉效果。
水肥滴灌助力草莓丰产
据测算,草莓种植利用水肥滴灌技术,每亩地可节水93~99立方米,每亩地可节肥22~25公斤,每亩省工5~7个,这样算下来每亩平均节本增收2451元。草莓品质得到了提升,糖度提高了10.3%、糖酸比提高了23.1%,水肥滴灌技术让节水节肥新科技助力昌平草莓生产。
中国传媒大学
绿色校园 启智润心
中国传媒大学致力于打造“绿色学校”,将市政再生水引入校园,用于浇灌绿地、打造水系和冲厕等,实现了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市政再生水助力校园节水
中国传媒大学自2012年起,将地上的污水处理站放到了地下。2023年《北京市节水条例》颁布后,在市区两级水务局、市自来水集团和排水集团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传媒大学引入了市政再生水,使再生水使用的频次和场景大大增多。
图书馆使用再生水保洁冲厕
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占地面积4.7万平方米,地下2层,地上7层,日最大人流量约2000人左右,该楼现有卫生间21个,全部使用再生水冲厕,目前日用再生水10吨左右。
再生水浇灌绿色校园秉承着环境育人、启智润心的理念,中国传媒大学的绿化景点打造别具匠心。在这里一年四季都有独特的景色——海棠大道、樱花大道、红枫大道、牡丹园等景色,吸引师生校友驻足拍照,这些景点的维护同样使用再生水浇灌。
“明德湖”节水升级改造
明德湖是校园里比较居中的一个水系,整体水量2000立方米左右。结合2024年整体工作计划,明德湖将进行一次彻底提升改造,改造后它将成为再生水开放式缓存池,连通东西南北校区的湖面水系,并作为动态补给和缓存蓄水的一个中枢。
水电一体线上智能监管平台
学校建设了一体化的线上监管平台,对校园能耗进行实时检测,通过智能化系统能够做到全校区、全楼宇的覆盖。每日用能统计、波峰波谷统计,历史状况统计,通过一张表单、一个界面就能够实现可视化、可对比、可追溯。如果遇到突发紧急状况,校方结合数据化和智能化平台以及一线后勤保障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问题。
据中国传媒大学后勤处统计,2023年全校耗水量比最高峰值减少了10万吨左右。
来源 | BRTV诚信北京
编辑 | 王盛楠
校对 | 闫笑梅
审核 | 车小磊
监制 | 杨勤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