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边疆时空】非遗记忆·东巴画 | 薪火相传让纳西古韵焕新彩

边疆时空 2019-12-17

点击上方“边疆时空”关注我们

点击右上角“...”,分享精彩文章给朋友们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632f7p8ar&width=500&height=375&auto=0

从云南丽江古城出发,溯金沙江上行至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老君山,在老君山深处,坐落着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鲁甸乡新主村。村子虽不起眼,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巴画的重要分布地区。“以前这个村落出过很多著名的大东巴,他们写的经书,画的东巴画,很多已被海内外多个博物馆收藏。”云南省丽江市东巴画市级非遗传承人杨正元说。


东巴纸牌画。

东巴是“智者”的意思,是纳西族原始宗教中的经师或祭司。纳西族东巴在做仪式时,要绘画各种各样的佛神、人物、动植物等形象,并进行膜拜与祭祀。这些绘画被称为“东巴画”。东巴画亦字亦画,因保留了浓郁的象形文字书写特征,被称为研究人类原始绘画艺术的“活化石”。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关于东巴画的一切渐渐被人们忘记,“活化石”面临消逝的危机。

幸运的是,仍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辞辛苦,坚持不懈,薪火相传,甘当这些“活化石”的守护者和传承人,只为让东巴画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重新焕发生机。


东巴画传承人和嘉龙(右)和杨正元一起上色。


责任担当——“弘扬本民族文化,努力学习。”

据了解,传统上东巴绘画主要以家庭为单位,以父传子、祖传孙的方式在民间自然传承,也有师徒传承。很多传承人对东巴画的兴趣最初都源自家庭影响。

“我是1968年开始跟父亲学习东巴文化,1983年在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所学习纳西语义表。”出生于新主村东巴世家的云南省丽江市东巴画省级非遗传承人和圣典说。

“以前我曾祖父是一个著名的大东巴,我的一个姑爷爷也是一个东巴,小时候,他在村里面做祭祀,我经常跑去他旁边,听他念经、诵经。”杨正元说,耳濡目染之下,他渐渐对东巴文化产生兴趣,大概20岁左右时,正式开始学习东巴画,一学就学了14年。

像和圣典、杨正元一样的传承人,多年来对东巴画由最初的自发喜爱,到如今的自觉传承,皆源自对保护和传承东巴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学习东巴画最初是以爱好画画为主,后来慢慢知道是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和圣典说。

2004年,丽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基地在新主村办了一个培训基地,后来和圣典被聘为培训教师,至今已有八年时间。八年里和圣典一共教了100多位学生,他们有来自宁蒗县的,有来自古城区的,有来自玉龙县的,人们汇集在这里,共同学习东巴文化。


和嘉龙介绍东巴画。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继续浏览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