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边疆时空】徐万发 柳欢 | 论西藏和平解放时期党的爱国统战组织建设

徐万发 柳欢 边疆时空 2019-12-18

点击上方“边疆时空”关注我们

点击右上角“...”,分享精彩文章给朋友们


作者简介

徐万发

西藏民族大学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陕西省党史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基本问题、西藏革命史研究。著有《宋庆龄与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西藏革命史》等。


柳欢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青年学者,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边疆民族史研究,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

摘要:统一战线工作是中国共产党西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地理、民族、宗教等因素的特殊性,西藏统战工作亦呈现出新的特点,以爱国为核心,针对西藏上层建立的统战组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对西藏和平解放时期党的西藏爱国统战组织建设相关史料进行系统筛理的基础上,阐释西藏统战工作的必然性,揭示西藏统战工作的规律及其特征,同时总结历史经验,以期在新时期能够与时俱进。

关键字:中国共产党 西藏和平解放时期 统战组织


统一战线是党的生命线,是党开展革命和建设工作的政治保障。我们党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高度重视不同历史阶段革命力量的配置和同盟军的培养。西藏作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纳入党的统一规划部署以来,同其他民族地区一样,逐渐建立起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并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发展为广泛的社会主义爱国统一战线,这是同全国一致性的规律体现。然而由于西藏历史及社会背景的特殊性,西藏和平解放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又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地区的自身特色,即反帝、反封建渐次进行。

西藏和平解放时期,农奴与农奴主的矛盾是西藏社会的基本矛盾,然而帝国主义与包括藏族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矛盾上升为当时的主要矛盾。中共中央在对西藏社会矛盾问题进行深刻分析后做出了西藏新民主主义革命分两步走(即先反帝再反封建)的伟大决策,为和平解放时期西藏统战工作制定了局部与全局相结合,个性与共性相统一的反帝爱国统一战线。这一时期西藏统战工作的中心是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西藏,执行和维护协议。具体方针是以《十七条协议》为纲领,以反帝爱国、赞成协议为根本政治标准,以统战上层为中心,以团结班禅、争取达赖为重点。在大局未定、立足不稳的情况下,为打开局面,拓宽联系渠道,进藏部队及工作人员通过拉萨小学董事会、爱国青年、妇女联谊会等统战组织的形式开展统战工作,加强了同上层人士及其家属子女的联系,壮大和发展了反帝爱国统一战线。

一、西藏和平解放时期爱国统战组织建立的必然性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解决革命中的问题,历来主张尽一切可能以政治手段,用和平方式解决”,在解放西藏、经营西藏过程中尤为注意这一点。1950年1月20日,毛泽东授权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如果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到北京谈判西藏的和平解放的问题,那么,这样的代表自将受到接待”。然而西藏地方反动上层在帝国主义势力鼓动下,企图趁中国社会大变革之机实现西藏的事实“独立”,把西藏纳入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对中央的统战意图没有积极配合。西藏地方政府一方面加紧备战,于1949年9月16日全体官员大会通过了对抗解放的“文武对策”,企图以武力将解放军阻挡在金沙江对岸;另一方面加紧同美、印势力的勾结,对外派出“亲善使团”,以寻求对其“独立”的支持和军事援助。在此形势下,中央决定以打促和。1950年8月23日毛泽东指出:“如我军能于十月占领昌都,有可能促使西藏代表团来京谈判,求得和平解决”,与此同时,邓小平提出进军西藏“政治重于军事”的科学论断。“政治”主要是指统战工作,这一论断不仅在解放西藏阶段而且在西藏和平解放时期经营西藏过程中亦成为重要的指导原则。

和平解放初期西藏统战工作的西藏特色有其深刻的历史、社会根源,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统战理论与西藏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爱国统战组织的建立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有其必然性。

(一)爱国统战组织是消除民族隔阂的必然选择

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一万多年前,藏、汉等各民族祖先就在青藏高原边缘地区开始了长期的友好交流。至公元七世纪,以联姻的方式发展了同中原王朝的政治联系。元朝建立后,西藏正式纳入中央行政管辖,至清中期,中央对西藏地方的控制力呈不断上升趋势。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中华民族民族危机的加深,西藏地方同祖国内地一样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在帝国主义势力冲击及内地反动政府压迫下,藏汉民族隔阂逐渐形成并不断加深。

中国共产党在正确分析藏汉民族关系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到藏汉民族间巨大的情感隔阂。民族隔阂问题的顽固性和长期性,使得我党高度重视包括统战工作在内的西藏各项工作。毛泽东指出“一切进入西藏地区的部队人员和地方工作人员必须,……,以自己的衷心尊重西藏民族和为西藏人民服务的实践,来消除这个历史上留下来的很大的民族隔阂”。通过爱国统战组织内部的合作共事,加强不同民族反帝爱国人士间的沟通了解,成为消除民族隔阂,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环节。

(二)爱国统战组织是分化、引导传统利益阶层的必然选择

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是西藏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是与一定时期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模式,是一阶级实现对另一阶级统治的有效手段,然而当其无法满足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就会变成阻碍社会进步的沉疴弊垒,势必会为新的更为先进的组织制度所代替。公元十世纪,西藏社会开始由奴隶制向封建农奴制转变,出现了庄园式的土地经营方式。随着农奴制统治方式的发展完善,这一制度逐渐走向和藏传佛教各派相结合的道路,通过元中央政府对萨迦派的扶持,西藏正式形成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封建农奴制度是一种僧俗上层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统治形式。在这一制度下,占人口总数5%的三大领主(官府、贵族、寺庙)及其代理人掌握着99﹒7%的耕地资源,而占人口绝大对数的差巴、堆穷、朗生等农奴阶级则长期饱受农奴主乌拉差和高利贷的盘剥,成为“会说话的牲畜”,毫无权利可言。僧俗上层人士逐渐演变成社会的寄生虫,通过法律和宗教手段,把他们所掌握的大量农奴变为赚取财富的工具。

正是由于在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下大量传统利益的存在,使得西藏地方上层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分子拒绝任何可能引发制度变革的尝试,对于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中国共产党更是采取坚决的敌视态度,成为阻碍西藏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巨大障碍。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旧西藏僧俗上层在社会中的重要影响力,深刻认识到西藏上层势力通过政治、宗教等手段控制人民的优势地位。为打消僧俗上层顾虑,分化、引导传统利益阶层,实现西藏的和平解放,中共中央从和平解放战略出发,充分考虑西藏僧俗上层的利益诉求,在《十七条协议》中规定西藏现行政治制度暂时不变,以党在西藏包括统战工作在内的各项工作的缓进,争取西藏和平解放的顺利实现。因而通过较为平和的僧俗上层易于接受的拉萨小学董事会、爱国青年、妇女联谊会等爱国统战组织形式开展统战工作,能够在符合党的和平战略下逐步达到宣传协议,壮大反帝爱国统一战线的目的,是逐步分化、引导传统利益阶层的必然选择。

(三)爱国统战组织是发展、壮大共产党影响的必然选择

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宗旨的政党,自诞生以来,即以强大的生命力受到广大被压迫阶级的欢迎,成为劳苦大众追求自由解放的一面旗帜。然而,在近代西藏顽固的农奴制统治环境中,宗教文化对马克思主义顽固抵制,“封建僧侣统治之下的佛教思想变成了僵化教条的意识形态”,“对任何外来的新思想新科技都视为异端邪说加以排斥和禁止”,对于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福祉为宗旨的马克思主义更是如此,把马克思主义的传入视为对佛教大业的毁灭。因而,西藏和平解放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有限,西藏成为当时全国唯一没有共产党组织的地区。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开展,中国共产党即将实现在中国的统治,引起了西藏地方上层统治阶级及帝国主义势力的恐慌。在英印反动势力的煽动下,西藏地方政府在对抗祖国的“文武策略”中说:“我们政教合一的‘国家’的信仰与习俗,与共产(党)的见解和行为水火不相容”。在解放军进军拉萨后,以鲁康娃、洛桑扎西为首的西藏上层反动分子,置广大人民的福祉于不顾,顽固抵制和平解放,继续进行反共宣传。

西藏地方统治势力的“非爱国主义”行径加上帝国主力的恶意丑化宣传,使得马克思主义思想在西藏地区影响力薄弱,党的事业缺乏群众基础。在此形势下,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冲突,给反动分子以挑拨口实,通过建立爱国统战组织等不直接触动上层利益的的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工作,对于逐渐影响群众,深化党在西藏地方的影响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二、爱国统战组织活动历程

西藏和平解放时期,在进军西藏、经营西藏过程中,进藏部队及工作人员通过多种渠道、运用各种方式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在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党的统战工作主要通过爱国统战组织形式开展,具体表现为学校董事会、爱国青年、爱国妇女联谊会等统战组织的建立。西藏和平解放时期爱国统战组织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及学校董事会

教育是人才成长的摇篮,民族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民族干部、促进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旧西藏教育为寺院所垄断,“学在寺院”的局面严重阻碍了文化的普及及其它教育形式的发展。至西藏和平解放前,全西藏只有6所旧式官办学校和少量家塾及私塾馆所。“无论是封建农奴制度下的寺院教育,还是官办教育及私塾教育都具有显著的阶级性和宗教性”,广大农奴子女几无受教育的机会。这种教育的宗教性和阶级性导致旧西藏社会文盲率高达95%,创新能力低下,严重阻滞了西藏社会的持续发展。西藏和平解放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入藏部队和工作人员大力推动西藏现代民族教育的发展。在为西藏建立现代化院校过程中,根据“一切工作都必须服从于统一战线”的时代要求,学校董事会成为当时统战工作的前沿阵地。学校董事会的统战作用主要体现在昌都小学及拉萨小学两个方面。

1、昌都小学

新中国成立前夕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人民政府应该帮助各少数民族的人民大众发展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建设事业。据此,在人民解放军解放昌都后,为解决当地适龄少年儿童入学难题,改变昌都地区贫困落后的社会面貌,1950年12月昌都地区第一届代表大会通过了《昌都地区创办学校,发展藏族人民教育事业》的决议,昌都解放委员会随后委派李安宅、于式玉教授等负责筹备建立昌都小学。学校于1951年3月正式成立,以强巴林寺谢瓦拉活佛为名誉校长,德格·格桑旺堆为校长。同时,组织建立了以上层爱国人士为主的昌都小学董事会,由谢瓦拉活佛、格桑旺堆、李安宅等各民族人士组成。学校实行免费教育,为学生提供粮食、衣物及少量工资,以此形式吸引学员,解决贫困家庭子女入学难题。设有3个教学班共70余名学生,由李安宅、于式玉教授亲自授课,以藏文为主,使用藏汉双语教学。开设藏文、汉文、音乐等课程。在昌都小学的影响下,昌都地区各宗谿相继建立现代化学校,设立同藏族上层协商共事的统战组织—学校董事会。通过同共产党员、干部的合作共事,学校董事会成为西藏上层人士了解共产党作风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一扇窗口。

2、拉萨小学

《十七条协议》签订后,根据协议中“逐步发展西藏的语言、文字及学校教育”的规定,西藏工委决定筹备拉萨小学,通过同僧俗上层的耐心协商,经中央批准,1952年8月15日拉萨小学正式成立。学校成立拉萨小学董事会,广泛争取西藏各界人士加入教育事业,共设正副董事长、董事17人,其中僧俗上层人士就有11人,以张国华为董事长,赤江·洛桑益西、绕噶厦·彭措饶杰、阿沛·阿旺晋美等为董事。使得拉萨小学董事会不仅发挥管理职能,而且成为具有上层统战作用的爱国统战组织。学校开始有学生300余名,90%以上为藏族,包括西藏上层、商人、城镇居民、农牧民等各阶层子弟。师资组成有李安宅等进藏人员及解放军,有唐麦·贡觉白姆等从社会上招聘的上层人士,有噶厦派遣的俗官教师,同时“为争取三大寺对学校的支持,经赤江活佛、土丹旦达校长提议,由色拉、哲蚌、甘丹三大寺各派一名知名度很高的‘格西’来校任教,不受校领导和其他教职工的干预。这样,全社会对共产党的信任度逐渐增强”。“拉萨小学的创办,……,是党的统一战线与群众工作相结合的一个成功范例”。在拉萨小学的影响下,江孜、日喀则、亚东等地相继成立小学、中学,奠定了西藏地区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

(二)爱国青年组织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1919年5月4日的青年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征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党的青年工作,重视青年组织的建立和青年干部的成长。

和平解放六十余年来,西藏青年组织建设在不同历史阶段表现为拉萨爱国青年文化联谊会、西藏爱国青年文化联谊会以及西藏自治区青年联合会等形式,为各时期党的西藏统战工作及革命、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西藏和平解放初期,在执行和维护协议阶段,西藏青年组织活动主要经历了拉萨爱国青年文化联谊会和西藏爱国青年文化联谊会两个阶段。西藏工委根据党的西藏工作方针及《十七条协议》相关精神,制定了解放初期西藏青年工作方针:“根据西藏上层青年热爱学习、……的特点,运用适当形式把西藏上层青年先组织起来,便利开展反帝爱国统一战线工作,并通过上层青年的工作去影响西藏广大青年群众”。在中央、西南局、西藏工委的指导下,西藏青年工作也围绕党的西藏统战工作蓬勃开展。1952年5月4日西藏团工委正式成立,党的西藏青年工作有了先进组织的领导,先后由乐于泓、白云峰同志任团工委书记。西藏团工委根据西藏工委指示,对拉萨的上层青年开展交朋友的工作,邀请他们参加政治学习和文体活动。为加强统一部署,进藏工作人员通过与上层人士的协商,经中央批准,1952年9月12日拉萨爱国青年文化联谊会筹备委员会成立,研究制定了联谊会的组织章程。经过紧密筹备,1953年1月31日拉萨爱国青年文化联谊会成立大会召开,西藏第一个以争取团结藏族青年为目的的统一战线性质的爱国进步群众组织正式成立,以十四世达赖喇嘛兄长洛桑三旦为会长。在拉萨爱国青年文化联谊会影响下各地青年组织相继成立,随着形势发展,经筹委会筹备,1956年9月18日西藏爱国青年文化联谊会成立,西藏有了统一的爱国青年组织。

(三)爱国妇女组织

马克思曾引用傅里叶的话说:“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衡量。”在传统西藏社会女性地位存在明显的特殊性和不平等性。一方面女神崇拜、女活佛转世、部落女王客观存在,妇女特别是上层妇女在生产劳动及家庭生活中具有较高地位;另一方面封建农奴制度在法律上规定妇女同屠夫、流浪乞丐一样为下等下级,女性毫无政治地位可言,广大妇女的教育、医疗等基本权利亦受到残酷剥夺。总体来说,女性在旧西藏社会中处于劣势地位,居于社会底层,“封建农奴制度是广大劳动妇女受剥削受歧视的总根源”。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的实现,使藏族妇女迎来了新生。同其它工作一样,妇女工作同样服务于维护和执行协议的时代使命,服从于西藏上层统战工作。为加强对上层妇女的统战工作,西藏工委成立了由谭冠三任书记的西藏妇女工作委员会。在妇委领导下,进藏部队及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多种方式增强同上层妇女的联系,达到促进妇女觉醒,间接影响其家庭成员,进而达到扩大统一战线的目的。

1953年3月8日拉萨成立爱国妇女联谊会筹备委员会,经过一年的筹备,1954年3月8日正式成立了第一个西藏妇女统战组织—拉萨爱国妇女联谊会,西藏广大妇女获得了男女平等的权利,以尧西·泽仁卓玛(十四世达赖喇嘛的姐姐)及阿沛·才旦卓嘎(阿沛·阿旺晋美的夫人)、仁增布智为主任,张经武夫人杨岗及泽仁拉姆·仁钦卓玛等为副主任,于式玉等24人为委员。“在每周召集的学习会上,有领导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从会员中挑选一部分人组成业余宣传队进行演出。这些对提高妇女文化知识、爱国主义思想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拉萨爱国妇女联谊会影响下,各地妇女组织竞相成立。为了加强对西藏妇女工作的统一领导,1956年11月22日成立西藏爱国妇女联谊会,西藏地区妇女统战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三、爱国统战组织及其活动特点 

西藏和平解放时期,爱国统战组织通过学校董事会、爱国青年组织、妇女联谊会等形式加强了同爱国上层人士的共事合作,密切了同西藏上层人士的联系,巩固和扩大了统一战线,同时达到了扩大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共产党影响力的目的,为西藏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爱国统战组织成为西藏和平解放时期党在西藏统战工作的主要方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民主革命经验与西藏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其所体现的西藏和平解放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慎重稳进”为原则

“慎重稳进”是党在综合分析西藏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制定的正确的方针政策,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实事求是原则在西藏工作中的充分体现。1951年在《十七条协议》签订后的当天下午毛泽东接见中央和谈代表时叮嘱张国华说:在西藏“一切工作必须慎重稳进”。从此“慎重稳进”不仅成为西藏工委开展西藏工作的指导原则,而且是自治区政府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成为党的一系列西藏方针、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藏和平解放时期,在以建立爱国统战组织为代表的上层统战工作中,“慎重稳进”原则得到充分践行。在《中共中央关于必须极端谨慎对待宗教问题等的四点指示》中说:“办小学和训练藏族干部也必须采取慎重稳进的方针,必须依据自愿原则并在取得上层同意的条件下才进行”。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在拉萨小学创办过程中,实行同上层协商的方式,积极做上层工作,充分考虑上层意见,照顾上层利益。实践证明,以“慎重稳进”为原则的包括爱国统战组织活动在内的西藏统战工作是成功的,效果是明显的。“慎重稳进”同新时期“科学发展观”一样是党在西藏工作中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二)以统战上层为重点

统战上层是西藏和平解放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点,是中国共产党西藏统战工作史上的一大特色。统战工作以上层为重点有着深刻的历史与时代背景,是西藏特殊的民族、宗教状况的产物。旧西藏僧俗上层长期榨取群众财富,“有剥削压迫群众的一面,在历史上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大民族压迫中又形成了代表群众,维护西藏民族利益的另一面,因而能影响和控制群众。搞好和他们的团结,对团结整个西藏民族至关重要”。在西藏和平解放时期,党的西藏工作缺乏群众基础的情况下,为争取西藏和平解放的顺利实现,1951年6月13日毛泽东在送别驻藏代表张经武时说:开展西藏工作要“统战上层,实行爱国一家”。在1952年7月22日中央致西藏工委电中指出: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应以上层统一战线”,“其他的工作均应服从这一任务”。根据中央及毛泽东主席指示精神,以学校董事会为代表的爱国统战组织在建立过程中大力争取僧俗上层人士参与,把上层作为工作的主要对象,让上层人士担任领导职务(十四世达赖喇嘛的哥哥、姐姐分别为爱国青年、妇女组织主要领导)。在组织建立过程中同上层人士进行紧密协商,通过开展各种组织活动的形式加强同上层合作共事,宣传扩大党的影响,巩固反帝爱国统一战线。

(三)以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为保证

中国人民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中国各项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西藏和平解放时期的爱国统战组织建设,充分践行了党的领导原则。首先,西藏各项事务由中央统一领导,在统战组织的建设发展过程中严格遵守中共中央指示精神,党的“慎重稳进”“上层统战”等西藏工作方针得到有力实践。在落实中央“六年不改”政策过程中,进行了学校及学校董事会等统战组织的“大收缩”。其次,在学校董事会及爱国青年、妇女联谊会等组织中由党内人士担任主要领导职位。由谭冠三同志兼任西藏妇委主任,领导西藏妇女解放事业,相继以乐于泓、白云峰同志为西藏团工委书记,领导青年组织建设。

四、总结

在中共中央、西南局和西藏工委领导下,西藏和平解放时期爱国统战组织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宣传协议、统战上层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西藏和平解放事业顺利实现的有力保证。和平解放时期党的西藏工作成就表明,以爱国统战组织形式开展的统一战线工作对于统战上层、执行和维护协议发挥了巨大作用,为西藏民主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奠定了基础。统战工作中所遵循的方针、原则,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对于新时期党的西藏统战工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宝贵的现实价值。

【注】文章原载于《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

责编:杨一晨


声 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文章已获得作者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如有版权问题,请留言说明,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