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卡还是扫码?异地公共交通支付体验对比
外出旅行时,乘坐公共交通可以很好地体验当地人生活方式。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特别是公交车,自备零钱向来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毕竟不设找零嘛。短时在某地使用办个当地卡似乎又划不来。
住建部和交通部曾经先后推出了全国通用的公共交通卡标准,奈何只有小城市会主动大城市去互通,比如长三角多个城市都兼容上海卡,但像杭州这样级别的城市就不鸟上海。更别说北上广深之间互通的阻力重重了。
银联IC卡也很早就进入公交领域,但是曾经许多城市必须是用当地指定银行发行的指定卡种,所以使用范围上和本地交通卡并没有太大区别。
即使手机配备了NFC,模拟的还是指定城市的卡片,临时开个当地卡弄不好要花钱,就算有活动免工本费,充值还要充指定金额,用不完也很麻烦。同时还需要每家手机厂商和各地发卡企业对接,像苹果手机只支持京沪两地的公交卡。
前些年还有一种通信运营商提供的SIM-NFC技术,但目前在公共交通领域基本已经歇菜。
真正改变这种现状的是移动支付商们,公共交通作为高频应用,银联云闪付、支付宝、微信都推出了乘车二维码。借助4G网络的普及和POS机的硬件升级后支持扫码,配合一些优惠乘车的促销,迅速占领了许多城市的公交和地铁。
比如近期在上海:微信经常送公交车票,支付宝有公交/地铁6折卡,银联则是每笔返2元红包(地铁则是每笔立减2元)。
坐一块钱的车也能返你2元红包,坐车赚钱的时代来了……
但是去异地,用二维码支付其实并不是一个太好的选择!
因为不管银联还是支付宝还是微信,二维码乘车功能都是需要额外开通的。更何况京沪地铁还必须下载安装地铁公司的APP才能用,嗯,地铁公司就是牛气,甩开公交卡公司自己干,和公交卡公司的码并不通用。
上图为微信的上海乘车码
上图为支付宝的杭州电子公交卡乘车码
上图为云闪付的南京乘车码
所以呢,要想开通某个地区的乘车码,需要同意这个协议提供个人信息给当地公交卡运营商。至于直接装APP的就更不用说了。
各地的乘车码并不“通用”,所以用户需要一一勾选协议开通。如果是在经常要乘坐的城市,提供信息开通下也就忍了。偶然坐一次的城市,真有必要开通吗?
各地公交卡运营企业放弃卡押金及预存资金等巨大利益,同意各移动支付商接入时,势必也会要求移动支付商提供一些额外的好处,收集用户信息也算其中之一吧。
虽然说这年头用了支付宝微信之后就没啥隐私了,但是我就坐个公交车而已,国家也没有要求实名乘车,就算实名制提供姓名证件号也就够了,用得着把手机号也提供给交通工具收费系统的运营企业吗?
公交卡运营企业普遍为各地政府下属企业,相信不至于去倒卖用户个人信息。但是不见得有可靠的信息安全来保证用户个人信息不被个别员工泄露倒卖或者被黑客攻击窃取。
其实呢,银联IC卡也一直没停下脚步,在扫码支付的压力下,许多城市已经开放了任意银联IC卡(包括手机Pay)的乘车功能。而且现在多为联机交易,也不需要操作额外的步骤去开通。以前那个反人类的圈存操作真的已经成为历史了。
呃,有点凌乱了,二维码发展出了脱机交易,IC卡倒是向联机交易发展了。
以下几个例子是近期出行中体验到的,仅供参考,欢迎补充反馈。
如杭州地铁,进站先预授权收取最高票价,出站完成预授权支付实际票价,非常完美的操作。比两年前体验的广州地铁更棒。
杭州公交车上,拿着手机背面去扫,显得很另类。嗯,作为支付宝起源地这里几乎全是手机正面去照的。
通常活动中手机Pay比IC卡优惠力度会略大。
当然最强的解决方案见下图:支付宝、微信、银联IC卡、建设部CityUnion卡、交通部一卡通以及本地卡统统通吃。
这台伟大的机器出自珠海公交,实际使用中,银联IC卡反应较慢,似乎需要建立某种通信后才能交易成功,有辆车还一直交易失败。刷手机附带的上海公交卡很顺利(上海公交卡公司官方并没有说支持珠海)。
有竞争是好事,其他支付方式不断蚕食传统交通卡的份额,也促使传统交通卡的整合加快,看到一则消息是:连使用住建部标准的上海,公交车于2019年1月1日起全面支持交通运输部标准下交通一卡通卡的互联互通使用。
也许不远的将来,不管哪个城市随便掏张卡就能用的时代会到来,作为访客,并不求优惠只求方便。
简单总结,目前各地公共交通系统能用的方式包括——
实体卡片类:住建部标准下各城市交通卡、交通部标准下各城市交通卡、银联IC卡、以及非标准的各种卡。
手机NFC虚拟卡:同各类实体卡片。
手机二维码:银联云闪付、支付宝、微信、交通运营商自己的APP。
个人体验下来,如果手机支持,手机NFC虚拟的交通卡是最方便快捷的。
精品文章导航:里程入门 | 联盟 | 累积 | 兑换 | 两舱 | 升级 | 延误险 | 机场贵宾 | 儿童机票 | 高铁购票 | 国际机票 | 白金信用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