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期人文讲座回顾 | 林少华:村上春树与诺贝尔文学奖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11月5日晚七点,由校学生工作部(处)主办、学生自主发展与服务中心承办的第527期人文讲座在我校博学堂成功举办。本次讲座诚邀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同时也是著名的翻译家:林少华老师,与湖工大学子们一起走进诺贝尔文学奖与村上春树。
讲座开篇,林少华老师幽默地结合自身经历提到了村上春树作品的主题:世界、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偶然性,以至荒谬性。谈至村上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林少华老师让我们首先了解诺贝尔文学奖本身。他说:“正如俗话‘武无第二,文无第一’所言,文学奖本身是一个争议大的奖项,那诺贝尔先生当初为什么要设这样一个文学奖?我认为这正是诺贝尔先生非同凡响之处,诺贝尔的众多奖项中,唯独文学是关乎人的心灵、人的精神、人的灵魂的。就说和平奖,如果人心、人性出了毛病,和平也无从谈起;而能够医治和拯救人心、人性的,正是文学。诺贝尔设置文学奖的真正意义不在评出哪部文学作品最好,而是让文学站上世界的舞台。”
谈完诺贝尔奖,便说到村上春树这位知名日本作家。作为村上春树作品中文译本的译者,林少华老师曾多次接受日本媒体的采访,并私下写了一封给村上春树先生的信件,信中提到对村上春树先生与诺奖擦肩而过的原因分析,这之中又提到村上春树先生曾经在2009年耶路撒冷演讲中“假如这里有一座坚固的高墙和一枚撞到墙上的鸡蛋,我总是站在鸡蛋这边,无论高墙是多么正确,鸡蛋是多么错误,正确不正确是由别人决定的,或者是由时间和历史决定的。假如小说家站在高墙一方写作,不管出于何种理由,这个作家又有多大价值呢?我写小说的理由归根结底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让个人灵魂的尊严浮现出来,将光线投在上面,敲响警钟,以免我们的灵魂被体制纠缠和贬损。这正是故事的职责,对此我深信不疑。”的发言。而在村上春树的作品中未必有相应的表现,在善与恶、高墙与鸡蛋间并未有清晰的界限。在他的一部小说《1Q84》中也提出了善恶不是静止、善恶在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会产生变化的观念。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始评审标准是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杰出文学作品,而村上春树其作品《1Q84》在理想主义倾向上是欠缺的。林少华老师认为,善与恶分两种,一种是相对的善与恶,一种是绝对的善与恶,例如纳粹、大屠杀和《1Q84》中教主的十恶不赦的行径是绝对的恶,不可轻易模糊。这种理想主义倾向的缺失与批判性的不足正是造成2012年其作品逊于莫言未得诺贝尔奖的重要原因。
2013年获奖的爱丽丝·门罗,作品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本土性和普遍性、世界性。以加拿大南部乡村为基础构筑其小说世界,却又超过了那一地域文化和历史的独特性,对世界上每个人都具有普遍吸引力,唤醒了他们对于人性中共通的一面所产生的思考和反思。而村上春树的作品几乎被浓重的世界性给淹没了本土性、民族性,也是其败于爱丽丝·门罗的重要原因。
林少华老师认为,村上作品展示更多的是心灵史,缺少纯文学性以至经典文学性的特点,故难以获奖;英译本对村上春树的诗意和美学天地的传达的不充分也极有可能是村上春树难获诺奖的原因之一。2014年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他的作品关乎记忆、失落、身份、寻找,运用大量的记忆的艺术,把现实和虚构结合起来,描写并未经历过的故事。谈到失落、寻找,村上春树的作品中也多有体现,而他的作品也曾被评价在极度虚无、令人敏感的生活中寻找真正的趣味和振动,就日常生活的细节进行了不可思议的描写,准确地把握了生活的孤独感和不确定性。但诺奖评委们更看重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记忆形式展开的德国战争时期最难把握的人类命运以及人们生活的世界。2015年获奖的是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书写了对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创造了纪实文学这种新题材、新形式。村上春树也有写过纪实文学,但在规律、格局上逊色很多。
Q:村上春树作品的边缘性是否也是他难获诺奖的原因?
A:的确,诺贝尔文学奖所看重的更多的是宏大的气势、悲悯的情怀,描写人类共通的生活困境 。但村上的作品其实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边缘性,也就是我们中国所说的小资情调,另外一方面,村上也关注社会、历史,既有暖色的、软性的小资情调的层面,也有刚性的、冷色的作为斗士的这一层面,但后者诺奖评委和读者关注的并不多,这也是一种遗憾。
Q:读《挪威的森林》的时候感觉容易接受,可之后读《海边的卡夫卡》觉得有些晦涩难懂,该怎样阅读那些晦涩的书籍呢?
A:《挪威的森林》用的是现实主义笔法,是村上作品中的异类。村上作品像《海边的卡夫卡》这样其他的魔幻、梦幻现实主义笔法才是村上作品的主流。村上对于阅读自己的作品也曾说道:“我的作品就像一整块石头,整个吞下去就好了,不要问每一块是什么意思。”
- end -
关键词回复
征兵 | 学在湖工 | 奖学金 | 考研交流 | 心理咨询
军训风采 | 新生代言人 | 宿舍报修 | 小声语语 | 校历
近期热文请戳
第521期人文讲座回顾 | 跨越时空的倾城粉黛——妆奁里的医学奥秘
湖北工业大学学生传媒中心
图 | 学生传媒中心-张林涛、陈煜熙
文 | 学生传媒中心-王林月
排版 | 学生传媒中心-罗煜
责编 | 学生传媒中心-罗煜
投稿邮箱 | 28743281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