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520期人文讲座回顾 | 美好生活,质量与品质的结合

学生传媒中心 湖工大学声 2020-09-01

4月19日晚七点,由校学生工作部主办、学生自主发展与服务中心承办的第520期人文讲座在我校博学堂成功举办。本次讲座郑重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刘悦笛担任讲师,带领湖工大学子深入美好生活。

讲座伊始,老师便谈到,中国古典美学自本生根地就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美学,在这个根基之上,中国美学可以为当今的全球美学贡献出巨大的力量,因为我们的“美学传统”就是生活的,我们的“生活传统”也是审美的。现如今,“生活美学”已然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一个热词。“生活美学”不再是讲坛上的高头讲章,而是真正落实到国人的生活实践当中,这也恰恰符合其“生活化”的本义。在民间被称为“生活美学家”的人,他们正通过自己的力量传播着“生活美学”。

那么何谓“生活”?老师解释,生活乃是“生”与“活”的合一,“生”是自然的,“活”乃不自然。每个人都要“生”,皆在“活”。在汉语的语境里,“生”原初指出生、生命以及生生不息,终极则指生命力与生命精神,但根基仍是“生存”。“活”则指生命的状态,原意为活泼泼的,最终指向了有趣味、有境界的“存在”,大画家石涛“因人操此蒙养生活之权”当中的“生活”,正是此义。

何谓“美学”?老师说,“美学”这个词的来源,原本就是感性的意思,在中国,却将“感”学之维度拓展开来,从而将之上升到“觉学”之境,而这“感”与“觉”两面恰构成“不即不离”之微妙关联。因此,中国的“美学”,就不仅是西学的“感”学,而且更是本土的“觉”学。由古至今的中国人,皆善于从生活的各个层级当中,来发现“生活之美”,去享受“生活之乐”。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就在于将“过生活”过成了“享受生活”。

质言之,“生活美学”,不仅是一种关乎“审美生活”之学,而且更是一种追求“美好生活”的幸福之道。前者之“学”是理论的,后者之“道”则是践行的,二者恰要合一。当代人既需要全球的“生活美学”,又需要审美的“中国生活”。“生活美学”本生根于华夏,由此“审美代宗教”才可能成就理想之路。“审美生活观”一直是中国人生活世界的范导,中国人始终在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当“生活美学”来回应何种美好生活值得追求的时候,美学无疑便具有了形而上学之价值,这就是我们追寻“审美形而上学”之本真意义所在。老师希望人人都成为生活艺术家,大家都能把艺术向下拉,把生活往上拉。

当被问到如何寻找生活美学,老师回答,一百五十年过去了,我们的生活早已西化,时代不再是中体西用,所以美就存在大家的生活中,要靠自己去细细品味。

最后,老师向大家推荐自己的作品《生活美学与当代艺术》,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到“美学”带来的快乐。

 - end - 

 关键词回复

 征兵 | 学在湖工 | 奖学金 | 考研交流 | 心理咨询

军训风采 | 新生代言人 | 宿舍报修 | 小声语语 | 校历

近期热文请戳

回顾 | 第519期人文讲座——“大美敦煌——艺术之路的现代创新”

回顾 | 第517期人文讲座——晚清七十年大变局

回顾 | 第516期人文讲座——国际植树月介绍美国高校绿校园建设

回顾| 第515期"相约博学堂“之人文讲座——“在生活中发现设计之美”

回顾 | 第514期人文讲座——商鞅变法与战国政局

回顾 | 第513期人文讲座——解读经典的另一面

回顾 | 第512期人文讲座——远方与归去

回顾 | 第510期人文讲座——撷英掇华话歌剧

回顾 | 第509期人文讲座——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陈鷟讲述历史分合

回顾 | 第508期人文讲座——探索青年翻译家陈伯雨的语言世界


湖北工业大学学生传媒中心

图 | 学生传媒中心-李忻

文 | 学生传媒中心-黄忠旭

排版 | 学生传媒中心-盛俊玮

责编 | 学生传媒中心-盛俊玮

投稿邮箱 | 2874328133@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