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会议综述 | “复制公共管理实验研究”工作坊

公共管理研究 公共管理研究 2022-08-12

2022年7月7日,由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共同主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系统工程实验室(PASEL)、香港城市大学公共管理与政策实验室(LaMP)和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承办的“复制公共管理实验研究”工作坊顺利举行。


工作坊由香港城市大学Richard M. Walker讲席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马亮教授发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吴培熠博士担任学术协调人。工作坊邀请了来自香港城市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共计十五位学者分享自己的研究,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工作坊。与会专家一致认同,复制(Replication)是实验研究在知识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公共管理研究中建立一般化概念及发展中层理论的关键方法,应当成为推动国际公共管理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抓手之一。


工作坊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支持。《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为工作坊提供期刊支持(专栏征稿丨复制公共管理实验研究:来自中国的证据)。作为北航公共管理学院20周年院庆系列学术活动之一,本次工作坊正式拉开了北航公管20周年院庆系列学术活动的序幕。工作坊的举办得到多家媒体和公众号的关注报道。



01开幕式


工作坊开幕式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陈文博副院长主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蔡劲松教授、香港城市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Richard M. Walker讲席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马亮教授代表主办方分别致辞。


 蔡劲松教授首先对参会的老师、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衷心感谢马亮和Richard M. Walker教授对工作坊的支持。实验方法是公共管理研究中的新兴研究方法,复制公共管理实验是推进公共管理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方式。2021年,北航公共管理系统工程实验室(PASEL)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国内较为领先的科教融合、文工交叉新型公共管理科研教学平台,为公共管理实验研究提供了条件保障。北航公管学院将与学界同仁一道,在公共管理实验的研究方向上不断探索,推动公共管理实验的发展。



本次工作坊拉开了北航公管20周年院庆系列学术活动的序幕,借此机会,蔡劲松教授诚挚邀请各位老师今后莅临学院和公共管理系统工程实验室指导工作、开展合作研究和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共同促进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学术发展和高质量人才培养工作。


02开幕式致辞


Richard M. Walker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复制研究是自己很早感兴趣并持续跟踪的研究领域。经济学和商科的研究显示,实验结论被成功复制的概率很低。不同的情境和不同主题的公共管理实验研究结果也可能会有变化,公共管理需要融合心理学研究方法更好的开展复制实验。复制实验不仅能够检验研究结论的内外部效度,更能够指引学者确定未来的研究议程,只有不断地测试,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本次工作坊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对中国复制实验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预祝工作坊顺利召开。


马亮教授表示本次工作坊以“复制实验研究”为主题,非常有意义。我们处于一个开放数据的时代,这对科学界的透明性、开放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我们推动复制实验研究的重要原因。马亮教授指出,通过复制实验可以学习和重新认识原实验的选题、理论与方法,工作坊论文在复制的时候要以中国情境为基础,不仅仅是复制,还要做出拓展和创新。最后,马亮教授表示很荣幸共同主办本次工作坊,欢迎各位参会的学界同仁,并预祝工作坊圆满成功。


工作坊共设置三个分论坛,每人发言10分钟,然后以圆桌讨论的形式集中听取评议人意见和建议并进行交流。


线上分论坛嘉宾合影



03分论坛一

分论坛一由澳门大学助理教授张家盛主持评议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姚洁副教授分享了与孙涛教授的研究论文,题目是《关于中国“醉驾入刑”十年的法律威慑效应研究:基于联合实验的方法》。该研究以在发达国家得到广泛验证的法律威慑力(deterrence)和最新的“差别威慑”(differential deterrence)为理论框架,通过基于场景模拟的联合实验(conjoint experiment)考察不同驾驶人在不同类型法律环境中的酒驾可能性,量化不同法律因素的威慑作用。本研究基于来自北京和深圳两地 315 名驾驶人的在线实验结果,建立了分层贝叶斯逻辑回归模型,证实了联合实验方法在不同国家和类型的驾驶人样本中的有效性,为评估我国酒驾法律的威慑效应提供了最新的实证支持。


山东大学国际创新转化学院张立伟副教授分享与苏金涵、马亮教授合作的论文,题目是《我国公共管理复制实验研究的认识、需求及态度调研》。张立伟指出复制实验是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关键,并详细介绍了研究的因变量和自变量。本研究选取国内 117 所“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高校公共管理学者为调查对象,对国内学者关于“复制实验”方法的认识、需求和态度进行调研。将大学和学科、个人信息、是否在国外学习、研究方向以及学术成就这几个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研究。本研究将为我国复制实验研究的应用提供借鉴,并为公共政策的实践问题提供“复制实验”参考。


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学系博士生董斌孜孜分享了与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王程伟合作的论文,题目是《公共管理的复制实验:系统综述与研究议程》。该研究基于公共行政和管理学科中复制实验不发达的现状,旨在重新评估公共管理学科中现有的复制实验。她们基于Richard M. Walker等人在2018 年发起的理论框架,开发出一个八分类量化编码簿,对公共管理学科中的16 项复制实验进行回顾与讨论。她们对复制研究的系统综述将有助于将公共管理学科中的复制实验整合入广义范围的科学实践中,可以推进学术研究并为实践积累丰富的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洪一晨分享了与美利坚大学徐小杨合作的论文,题目是《行政负担、社会建构与公民对政府项目的支持》。汇报人介绍了公民观念和行政负担的概念,以及研究的因变量——公民对计划的认可、公民对项目的看法、公民对行政负担的感知以及公民对项目效率和公平性的评价。该研究在中国社会项目的背景下复制Nicholson-Crotty, Miller, Keiser (2021)的研究,将公民感知与行政负担相结合,研究项目审批和福利分配的行政负担如何影响公民对政府绩效的评价。她们比较了不同的计划(低保人员就业补贴政策和受疫情影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帮扶政策),并且对特定的目标人群(退役军人和刑满释放人员)进行了干预处理。在中国的背景下复制该研究有助于将该理论扩展到不同的国家背景,并带来有洞察力的发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吴培熠分享的论文题目是《反思期望差异模型:基于中国的复制实验研究》。期望差异模型(EDM)利用期望和感知绩效之间的差异解释公众的满意度。已有研究运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公众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并在不同的情景之下进行了复制实验研究。已有研究都发现绩效对于满意度的直接作用,但是期望和期望-绩效差异的作用尚没有得到验证。该研究将在中国复制Grimmelikhuijsen 和Porumbescu 在2017年进行的三个复制和拓展实验研究,旨在中国语境下丰富期望差异模型的研究发现。


在精彩的分享之后,评议人就实验的问题选择、理论假设、研究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点评。


王小虎教授指出,复制研究在中国情境下具有重要性,需要思考的是情境在复制实验中的作用。情境与国家历史、管理机制、社会文化、治理行为是息息相关的。如果能将复制实验与这些因素联系起来,将会产生有趣的研究结论。


Richard M. Walker教授指出,情境在复制实验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重复开展实验能够产生坚实的、令人信服的研究结论。


Nick Petrovsky副教授对五篇论文进行了一一点评,他首先肯定了五篇论文的创新与亮点,接着他从研究选题、创新点、研究设计等多方面提出了改进方向。


胡悦副教授就第一篇论文和第三篇论文提出了改进意见。他认为应该深入思考行政负担在中国情境下新的意义和内涵,应当注意酒驾的惩罚措施在中外的差异性。


李晓倩副教授就国外问卷的“中国化”提出了具有见地的分析,并给出了多个问卷的优化建议。比如,酒驾的复制实验可以将“代驾”考虑在内,期望和绩效问题的顺序。


刘宁助理教授肯定了跨国复制实验的研究设计,并与自己最新完成的一篇跨国研究进行了对比。她认为将产生于西方情境下的理论模型在中国情境下重新验证是非常具有意义的。


在点评结束后,各位报告人根据意见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回复。


分论坛一参会嘉宾合影



04分论坛二


分论坛二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吴培熠担任主持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马亮教授,兰州大学管理学院高学德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学系谢智伟副教授,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金凤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春地助理教授和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韩啸助理教授担任评议人。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胡悦副教授及合作者陈子怡、孙宇飞报告的论文题目为《求己或由人:公共服务动机激活的认知机制研究》。胡悦副教授团队从问题的提出、文献综述、研究设计、总结与展望四个部分进行介绍,研究问题瞄准公共服务动机(PSM),关心的是三个具体的研究问题:低强度干预激活PSM的可能性,PSM激活与其他类型动机激活效应的差异和PSM激活效果的群体差异性。该研究受到Pedersen(2015)的实验研究启发,计划依托一项全国性线上调查,在中国场景以及更广泛人群中进行研究,从个体认知和同辈压力两个角度深入考察公共服务意愿的激活机制。该研究对促进民众政府良性关系,最终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发展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思琦副教授分享的论文题目是《提高公共管理实验复制的适应性:一种贝叶斯实验设计框架》。该研究针对当前实验复制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种更具灵活性与适应性的设计——基于贝叶斯实验(Bayesian Experiments)的复制设计框架。王思琦副教授首先介绍复制实验的意义,他提到实验复制近年来成为提高理论可推广性的重要途径并提出了“可推广性=复制+创新”的公式。王思琦教授认为贝叶斯实验与随机实验相比,在决策中更优,更具有适应性。他基于技术层面的考察,展望了将医学及人工智能实验框架整合到公共管理实验方法中的前景与可行性。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博士生陈国良分享了其与张书维教授、陈文娜助理教授的论文,题目是《反公共部门偏差如何影响公民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一项复制实验》。陈国良首先从满意悖论出现的原因引出反公共部门偏差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然后通过综合对比,选择了Marvel(2016)的研究进行复制。原实验通过内隐联想测验对反公共部门偏差进行测量,以美国邮政代表公共部门,联邦快递代表私人部门。作者选取中国邮政EMS和中通快递作为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对应参照物,并根据国内情境对绩效信息干预进行了一些调整。同时陈国良也就该研究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挑战进行了介绍,以期获取进一步意见与建议。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方学梅副教授分享了一篇已完成的论文,题目是《公众如何感知公共组织的绩效?——基于一项复制实验的证据》。基于反公共部门偏见和复制实验提出了三个研究问题,并从公共部门的认知、公众是否对公共部门抱有普遍的偏见以及绩效的多个维度三个方面进行了文献回顾。该研究复制了学者Hvidman于2019年发表的实验研究,在中国的情景下分别进行了两项调查实验。实验一探讨了组织属性如何影响公民对组织整体绩效的评估,实验二则探讨了与私人组织相比,公众如何在多个绩效维度上评价公共组织。作者对该复制研究与原研究在结果上的异同进行了细致介绍,并探讨了可能造成差异的情境因素。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淑珍教授分享了与博士生李克静的论文,题目是《积极贫困治理政策干预效果的调查实验——来自中国西部农村的证据》。该研究以中国西部农村 1132 名农村低收入个体为研究对象,运用调查实验法,通过政策情境启动技术复制了 Thomas 等人(2020)的研究(传统帮扶 vs. 个体赋能 vs. 社区赋能),并将行为技能特征拓展到政策感知、成就动机等更深层次的行为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社区赋能政策情境下,农村低收入个体的知识技能与生活表现显著高于传统帮扶和个体赋能政策情境。该研究为中国相对贫困治理背景下积极贫困治理政策的项目叙述提供借鉴与参考。


在圆桌讨论环节,评议人从复制类型、实验操纵、情境构建以及结果分析等方面对研究提供了具体的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的马亮教授强调了复制研究过程中明确复制类型的重要性,针对不同场景下的复制结果与原实验研究结果的差异,需要进行深入探讨和恰当归因。


兰州大学高学德教授对五个研究的设计及意义依次进行了细致的评议,并特别针对反公共部门偏差的研究设计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经验。


香港城市大学的谢智伟副教授评议了各项研究的闪光点,同时强调在考虑研究复制的可行性之前更应当注重实验复制的必要性,明确潜在的研究贡献。重庆大学的张金凤副教授对每一篇研究提供了针对性意见,并针对实验操作、公共服务动机的持续性问题、复制实验场景的构建以及城乡差异提供了自己的建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王春地助理教授在评议每一篇文章的过程中,特别强调在做复制实验之前,要对材料进行评估,需要去了解被试者对于所要调查材料的熟知程度,一旦发现材料与情境不适用,就要及时更改。


电子科技大学的韩啸助理教授建议在对公共绩效的满意度进行研究时要考虑到个人对不同公共部门接触频次不同带来的影响。


最后,研究作者对评议人的问题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回应。


分论坛二参会嘉宾合影



05分论坛三


分论坛三由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助理教授陈文娜主持,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张书维教授,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淑珍教授,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方学梅副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思琦副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学系文博助理教授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高雅玥助理教授担任评议人。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李晓倩副教授分享了与硕士研究生戴乐融、刘小雨的论文,题目是《公共服务动机如何影响道德行为?一项复制研究》。原实验是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被试群体中通过三个激励性实验游戏(贿赂游戏、骰子游戏、亲社会偏好游戏)去探究公共服务动机对道德行为(利他行为)和不道德行为(腐败行为、不诚实行为)的影响。本研究计划将这一研究在中国背景下进行复制,进一步验证公共服务动机对利他行为、腐败和不诚实行为的影响,为公共服务动机与(不)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贡献新的研究证据。该研究使用学生作为被试群体,借助线上平台依次开展三个实验游戏,并对其公共服务动机进行测量,通过线性概率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对公共服务动机与三种(不)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


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韩啸分享了与合作者龚泽鹏、方録的论文,题目是《“欣然行动”还是“无动于衷”?---基于公众通勤行为改变的自然实验研究》。该研究立足中国政策实践,复制 2020 年 Kristal 与 Whillans 发表在Nature Human Behavior关于通勤行为改变的三个实验,通过三个自然实验研究检查了“助推”能否成功改变公众通勤行为。三项复制实验中意在改变公众通勤行为的设计干预措施均未产生显著的影响和效果,由此探讨了助推作用边界的认知局限,以期为中国场景下的政策实践提供证据与参考。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高学德教授分享了与王倩、沈茜芸、冯露露合作的论文,题目是《公众如何评价街头官僚的热情和能力?兼论中国情境下公共管理复制实验的本土化问题》。高学德教授首先介绍了街头官僚、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等理论。基于“推广和拓展”复制实验的设计原则,在中国情境下复制了Boer(2020)在荷兰进行的调查实验,随机选取1182名调查对象,通过两个调查实验,检验中国情境下公众对不同任务街头官僚在热情和能力特性感知上的差异。最后得出的结论发现:中国情境下的结果与原实验存在很多不同,比如原实验将街头官僚分为三类,而中国情境下只分为了两类,缺少了“监管导向型街头官僚”;原实验中除监管导向型外,其他两类街头官僚的热情和能力评价无显著差异,但在中国情境下服务导向型的街头官僚更具有热情,但在能力维度两类无明显差异;原实验中认为女性街头官僚更有热情,而中国情境下并未受到性别影响。最后还做了关于复制实验本土化的思考,分别为:概念的适当性,理论的适切性和工具的适宜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王春地分享了与张忆越的合作论文,题目是《金钱激励对公民共同生产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首先介绍了共同生产的概念,然后介绍了原实验设计,原实验通过改变向被试提供不同的酬金发现,小额金钱激励(2 欧元)不能提高被试参与共同生产的动机,大额金钱激励(10 欧元)对公民参与共同生产意愿产生微小影响。本研究在原实验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招募60名大学生被试,分成三组,采用三水平单因素被试间设计,实验用可观测的行为指标来衡量金钱激励措施对被试公众共同生产公共服务行为的影响。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温馨分享了与张金凤副教授的论文,题目是《何以“助推”政策遵从?信息框架和制度信任影响政策遵从意愿的调查实验》。汇报人首先介绍了框架效应、信息框架、政策遵从和制度信任的基本概念。研究在中国场景下复制了Belle与Cantarelli (2021) 以意大利医疗工作者为对象的实验,以新冠疫情常态化为背景,探讨疫情政策信息的表达形式、制度信任与政策遵从之间的关系。研究初步发现负向信息更能激发政策遵从行为产生,具有高制度信任的公民也将表现更强政策遵从行为,制度信任调节了信息框架与政策遵从的关系。


在评议环节,评议人从复制研究的结论、概念界定、内外效度以及场景差异等方面对研究提供了具体的建议。


中山大学的张书维教授为每个研究提供了点评意见,并指出对于已经完成的复制研究在结果解读上需要仔细审慎,而对于还未实操的研究应当更加明确实验复制的目的和边界,以更好地与原实验研究及该领域文献进行对话。


西北大学的王淑珍教授从利他行为等复杂概念的辨析,助推等理论的延展性,实验具体操作等方面对上述研究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华东理工大学的方学梅副教授结合各项研究,对助推理论的边界、实验的内外效度、实验场景的选择及样本量估计等关键问题提供了思考和建议。


西南交通大学的王思琦副教授对复制情境转换的影响、理论的可移植性与推广性等实验复制方法实践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香港城市大学的助理教授文博基于自身研究经验从概念的辨析、变量测量、实验情境的设计等方面对五项研究依次给出了细致的点评和建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助理教授高雅玥从实验设计、变量测量、结果分析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对复制实验研究的意义进行了点评和总结。


分论坛三参会嘉宾合影



06闭幕式


在闭幕式环节,陈文博副教授和马亮教授分别对工作坊进行了总结,并对会务组表示感谢。


陈文博副教授指出,六个小时非常扎实的研讨,无论是在理论还是技术层面都呈现出了非常高的水平,犹如演绎了一场精彩的大片,让我们对于复制公共管理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希望未来更多的公共管理实验研究能够到北航交流探讨,希望各位老师加强与北航公共管理系统工程实验室的合作。


马亮教授表示,六个小时、十五篇文章、每篇文章六位专家的点评,这个过程非常的紧凑、丰富、充满收获。对于已经完成的实验研究,非常期待在接下来看到研究的成文发表;对于处于实验设计阶段的研究,希望在下次会议上分享更多的研究发现。


公共管理学融合了诸多社会科学的理论、概念和方法,近年来又从心理学、行为经济学和认知科学中汲取洞见,发展出了“行为公共管理”这一子领域。伴随着行为公共管理的发展,实验方法在公共管理领域的运用日益普遍。本次工作坊以“复制公共管理实验研究”为主题,旨在促进公共管理与心理学、经济学等领域实验复制方法的跨学科对话,致力于通过复制实验研究推动国际公共管理理论的中国化,促进行为公共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本次工作坊也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交汇,研究主题涵盖绩效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卫生等,对推动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周佳雨 王程伟 王垚,图\邹彤彤)


时间:2022年7月18日


扫码关注更多
2022.07.18

论文推介 | 马亮:行政负担:典型场景与研究前瞻

书籍推荐 | 吕冰洋:《央地关系:寓活力于秩序》

预告|《公共行政》中国学者论文分享专场活动

ACM Digital Government专刊征稿:智慧城市如何以人民为中心

马亮:数字政府建设全面推进,关键要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共用

马亮:哥伦比亚大学退出美国大学排名:大学排名何去何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