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响 | 许忠与德彪西的印象之旅——北京交响乐团乐季音乐会


617日晚,许忠与德彪西的印象之旅——北京交响乐团乐季音乐会在中山音乐堂拉开了帷幕。许忠集以色列海法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首席指挥,意大利维罗纳夏季歌剧节及歌剧院首席指挥,上海歌剧院院长等众多职务于一身,凭借其一流的艺术表现力、鉴赏力和判断力为中外艺术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特别是在2010年,许忠荣膺由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用于表彰其在文化艺术领域对于中法交流的卓越贡献。在授勋仪式上,德斯坦总统盛赞许忠先生一直以来不遗余力地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为推广法国音乐遗产所做出的贡献,并称其为法国音乐遗产的最佳诠释者。此次音乐会的三首正式曲目中,有两首作品都是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经典之作。乐团在指挥家、钢琴家许忠的执棒下演绎出纯正的印象主义音乐,使在场观众一饱耳福。

向左滑动翻阅 ↑

印象主义一词最早是用来形容法国画家的一个流派的,这个流派包括莫奈等人。他们强调户外写生和表现客观物体在瞬间的光色变化给人们带来的第一印象,因此,他们的绘画在美术史上开创了一个崭新的纪元。后来这个词被借用到音乐中,用来特指德彪西的音乐。德彪西在11岁时就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他在学校时就公开蔑视学院派陈旧而迂腐的教学规则,大胆地弹奏不符合常规的和弦进行。他非常渴望在艺术上有更大的创新,还研究了当时的印象主义绘画风格。像印象派画家关注景物的瞬间效果一样,德彪西也关注音乐的瞬间效果。他强调音乐中那些可以立即感知的因素,关心和声与音色所能唤起的情绪和感官的印象。

本场音乐会以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前奏曲》为开场曲,这首作品是根据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的诗歌创作而成。这首梦幻般的交响诗是德彪西第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印象主义作品。乐曲一开始,长笛悠扬而空灵的声音缓缓响起,好似从遥远的仙境传来,不断徘徊,一股神秘和虚幻的气氛就此形成。在指挥家、钢琴家许忠的执棒下,乐团精妙的演奏让在场观众仿佛身陷那种朦朦胧胧、似真似幻的场景中。

向左滑动翻阅↑


在体验了德彪西的印象主义音乐后,乐团与指挥家、钢琴家许忠共同为大家献上了莫扎特的《降E大调第九钢琴协奏曲》。这部作品是莫扎特写给当时法国名门的朱纳霍姆小姐,因此也称为《朱纳霍姆协奏曲》。在这部作品的演奏中,观众们真正见识到了什么叫集指挥家、钢琴家于一身。许忠既担任这部作品的独奏钢琴家,同时还担任这部作品的指挥。只见他在台上时而坐在钢琴前演奏,时而起身指挥乐队,如此精湛的专业技能实在令人折服!除此之外,乐团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当指挥家和钢琴家集于一人之身时,对乐团的要求可谓极高。乐团各位成员既要演奏好自己所负责的声部,又要与身为指挥家的钢琴独奏默契配合,处理好音乐中的各种表情变化。指挥家许忠暂停指挥、奏响钢琴时,乐团并没有任何一丝的慌乱。整个乐团有条不紊地与指挥家、钢琴家许忠完美地配合演绎了这部莫扎特《降E大调第九钢琴协奏曲》。一曲奏毕,在场观众忍不住对乐团深厚的艺术修养啧啧称赞:首都明珠乐团的美誉真是当之无愧! 

这场音乐会的曲目安排十分巧妙。莫扎特是古典主义音乐的大师,而德彪西的音乐则是典型的印象主义风格。在演奏完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后,指挥家、钢琴家许忠为观众献上了一首返场作品——德彪西钢琴前奏曲《帆》。观众们为许忠在德彪西和莫扎特不同音乐风格之间切换自如的演奏献上了热烈的掌声。

向左滑动翻阅 ↑

短暂的中场休息过后,音乐厅又沉浸在一片印象主义音乐的浪潮中。指挥家、钢琴家许忠带领乐团为观众们献上了德彪西著名的交响音画《大海》。这部作品是德彪西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作品,由三个不同的乐章组成,分别是《在海上——从黎明到中午》、《波浪的游戏》和《风和海的对话》。这三个乐章通过不同的大海的景色勾勒出一幅幅大海的生动画面。在这部作品中,德彪西用轻柔的力度和精致而透明的织体刻画了海上的阵阵波浪、从海平面上缓缓升起的太阳等一系列优美的景色。音乐中朦胧的、难以捉摸的效果与印象派绘画有许多共通点。观众们从音乐中非常直观地感受到德彪西运用音乐瞬间效果的绝妙之处。

在音乐会的最后,乐团返场演奏了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序曲。至此,这场许忠与德彪西的印象之旅——北京交响乐团乐季音乐会圆满落幕。这场音乐会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指挥家、钢琴家许忠对德彪西的完美演绎,更有古典主义与印象主义的巧妙对比。相信在本场音乐会后,音乐爱好者们会对音乐中的古典主义与印象主义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见解!




本文撰稿:王思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