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3条很有用的人际交往小常识
作者 l 周岭 ,
来源 l 清脑(ID:QingNao_)
一位读者最近给我留言:“为什么有些人就是不听人劝呢?”
后来私聊之后我才知道,原来这位读者是我的忠实粉丝,看到我的文章之后,对她触动很大,就想把这篇文章分享给朋友。
但谁知道,这个朋友,不但没有接受她好意的劝说,还对她推荐的那篇文章,嗤之以鼻。
这位读者,又气又恼,就来找我诉苦。
谢谢这位袋鼠的好意。
因为人的情感各不相通,你认为是好意,但在他人眼里可能是干扰。
我想,这应该是大部分人都会犯的错误吧。
所以,今天黛西给大家推荐的这篇文章,希望大家看完以后能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01.
更好的建议不是劝说,而是影响
一些年轻的读者,就经常因为自己身边最亲密的人,不思进取而苦恼。
他们自己觉醒了,便见不得对方浑噩,忍受不了对方都把时间浪费在电视、手机、闲聊、购物上。
于是苦口婆心地劝告,但就是得不到对方的回应。
这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真让人抓狂,毕竟那是和自己关系,最亲密的人呐。
我也曾被读者戳心地问到过这个问题:如果是你,你会要求自己的爱人/挚友和你一样学习提升吗?
说实话,在这个问题上我犯过同样的错误。
在大三之前,我几乎是不主动学习的,后来,写作之后我开始接触到大量的学习资源,觉得时间宝贵,人生不应该虚度。
于是把购买的网课、优质书籍都悉数推荐给闺蜜,希望她也少追剧多阅读,少浪费时间多提升自己。
至于结果,你能猜到的——我碰了一鼻子灰。
现在回头想,一切都很明了了:
我认为自己是在帮助她,而在她眼里,我大概就是一个夸夸其谈的知识搬运者,道理懂一大筐,成天说这个好,那个好,就是没见自己有什么变化,一看就是眼高手低的家伙……
在日常生活中,用自己的意愿去强行改变对方本来就是的大忌,特别是当自己还并不怎么样的时候。
于是我选择了闭嘴,决定先做到再说:
我开始默默地坚持早起跑步,身体和精力变得越来越好;
我把学到的知识重新写出来,发现不仅自己理解得更深刻,还帮到了很多人;
在生活中,我也变得更加体察包容,成了家庭情绪稳定的基石;
通过写作深度文章和接受问答,我建立了个人影响力,甚至还小小地尝试了知识变现。
这一切都是做到和改变的力量,我自己能感受到,相信她也能感受到。
就这样,情况开始慢慢反转。
她不再厌烦我的劝说,自己也开始持续锻炼,虽然时间是在晚上;
后来,她还盯上了我的书柜,有事没事就来我家,借一两本回去看看;
她会和我讨论一些有意思的知识,还在我写完文章之后主动帮我挑错别字;
尽管我不再开口劝说,但她反而开始改变。
无论在哪里、床上还是沙发上,就算没人提醒,她自己也会没事捧本书翻翻。
身教大于言传,在她身上得到体现,我自身做好了,自然就成了潜移默化影响他人的环境。
光动嘴皮子,显然没有说服力,所以我现在很少拼命的劝人了,我会尽量做给他们看。
慢慢的,一些人开始重视起了我的意见,一些人甚至主动过来向我请教。
后来我读到了李笑来的一篇文章《成为能说那话的人》,文中的观点正好印证了自己的体会:
同样的话从你和牛人的嘴里说出来,效果就是不一样,这显然不是因为对或不对,而是因为说话的那个人是谁!
大多数人的判断逻辑都是如此。
所以,劝朋友或给别人建议是必要的,但如果人家不听,就不要纠结了。
这不是人家在反驳你或反对你,这只是一面镜子,告诉你还不够强大(当然,也有可能对方就是一个无知)。
此时,更好的策略便是埋头努力,默默改变。
直到有一天,即使你不说话,也有人愿意来主动听你的意见。
02.
更好的关系不是付出,而是吸引
经常翻看你们的留言,我免不了要当几回“知心大姐姐”,听你们说说糟糕的情感经历。
最常见的情形,莫过于A为了得到或留住B,而不断地示好或付出。
他们有的人巴结讨好,有的人忍气吞声,有的人省吃俭用,有的人包揽家务,有的人放弃梦想,有的人远离朋友……
以为给出自己的所有就能感动对方,让对方也能同样地对待自己。
然而现实总是事与愿违,越付出越被动,越付出越心累。
这背后的逻辑不难梳理:
当你手里只有“付出”这一张情感牌时,就只能单方面透支自己了,而透支自己的后果便是使自己失去吸引力。
一旦失去吸引力,就会陷入继续付出的恶性循环,无论你面对的是家人、朋友还是男/女朋友。
这世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犹如打牌,而能供人选择的也无非是“付出牌”和“吸引牌”。
它们分别代表了“付出型社交”和“吸引型社交”。
可惜,我们天生的直觉往往只能看到“付出牌”,因为这张牌不仅明显,而且简单易取。
只有少数人能看到另一张抽象且相对难拿的“吸引牌”,当他们把两张牌都抓在手上的时候,就会占尽上风。
你想啊,只打“付出”型的情感牌肯定是有所求的,这样的付出心态会让自己感到痛苦,让他人感到沉重。
且一味付出的时候,就少有心思和精力去完善自己、提升自己了。
而打“吸引牌”则完全不同。
它首先得保证自己是完善的,有魅力的,在这种状态下再带上一张“付出牌”,就会让这份付出变得价值连城。
因为他本身是完善的,对外无所求,所以对人付出必然是不带任何条件的。
这样的付出既轻松又愉快,还有魅力光环,谁人不喜欢呢?
所以,善打组合牌的人往往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先把目光聚焦到自己身上。
他们会维护自己的形象,提升自己的学识,增长自己的智慧,稳定自己的情绪,丰富自己的爱好,结交自己的朋友,追逐自己的梦想……
这样就可以始终把自己的魅力和自信传染给别人,让喜欢的人主动来靠近。
所以,如果自己始终处在单方面的过度付出而得不到别人的回应,这并非说明别人对你不好。
这只是一面镜子,告诉你自己还不够完善(当然,也有可能对方就是一个混蛋)。
此时,更好的策略便是立足长远,努力改变。
直到有一天,即使你不付出,也有人愿意来主动来靠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