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偷偷学习的人,到底是什么心理?
记得刚上大学时,学姐告诫我:在大学里,你可以不突出,但是你一定要「合群」。
「合群」这个词,已经不仅仅在大学出现,在社会上也经常出现。
大学时的合群,更像是一群人的集体安全感。
有很多大学生,只是在年龄上入学了,但是认知水平还停留在中学;这导致他们只能依靠环境,去定位自己。
一旦这个环境中,有一个人的表现与众不同,其他人的安全感就像受到了挑战。
原本全员都无所事事的寝室,突然有一个人要开始努力学习,那这个人多半会受到室友的奇怪眼神。
于是,他只能开始一个人偷偷学习。
这些刻苦学习的人,害怕被当成异类、被贴上「学霸」的标签,害怕自己承担太多别人的期望和不必要的压力。
但最让他们害怕、痛苦的是,在他人的毒舌下,自己的自尊心不断受到被无端地伤害。
他们偷偷学习的方式,更像是一种自我保护。
而那些嘲笑别人学习的「学渣们」,其实是挺可怜的。表面上看不起别人,其实是害怕别人赶超他们,只能酸溜溜地吐槽别人,把他们拉下跟自己一样的水平线。
02.
在大学,我们或多或少,都要承受一些来自他人的眼光和评价。
学习本身似乎不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因为要付出的时间很长,得到的收获短期很少。学霸人设,又不怎么受欢迎。
但如果一个人,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最终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那这个人真的很酷。
熬夜打游戏、喝酒、泡吧,这些只要稍微花费点精力、金钱就可以办到的事,看起来很酷,但是多年过后,除了一具没有思想,满身疮痍的躯体之外,还能得到什么?
那些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去做的事,比如坚持读书、健身,看起来很苦,但多年后,能得到的除了聪明过人的大脑、窈窕的身材之外,你还能得到一个独立且发光的人格。
通过学习改变自己,充盈自己,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
在我看来,不管是学习,还是培养一项技能,都不必「偷偷地」进行。不必为了迎合这段脆弱的关系,就去牺牲提升自己的机会。与自己的未来相比,这些异样的眼光根本不值一提。
我很喜欢一段话:
「⼈孤独地出⽣,孤独地⽣活,最终会孤独地死去。中学时代的朋友和⼈际关系,在今后的⼈⽣⾥基本毫⽆⽤处。
不仅如此,⼈⽣还会因为这些⽆聊的⼈情世故变得不⾃由,这些只会成为腐朽的枷锁。」
你和任何人的关系,都只是你百岁人生中的一小段,没有人会一直陪你走到最后。和你一路同行的人,永远是和你同频的朋友。
想学,就光明正大地学,不必有任何道德上的愧疚感。
03.
不管是在大学还是在职场,我们都需要找到自己的节奏,但前提是要先明确,自己的目标、方向。
千万不要随波逐流。
很多时候,那些所谓的关心背后,更像是一种干涉和控制。这种关心,看起来是在为别人考虑,实则是一种自私的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受到了这种假意的关心,一定要及时拒绝。
找到自己的节奏是指:你知道自己每天在某个时间段,要做些什么,并且知道做这些事,最终会带给你什么帮助,而不必理会别人稀奇古怪的目光。
比如你想考四级,那就坚持每天都做一套四级试卷;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口语能力,那就每天都听一段TED英语演讲;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素质、沟通能力,那就买几本好书,每天都看一页......
只要你有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并把握住自己的节奏,即便你室友每天在你努力的时候,都阴阳怪气地说一句:“你真努力啊。”那又能怎样呢?
那些嘲笑你的人,毕业没几年,早就被你甩到身后,生活跟他们没有任何交集。
04.
大学校园对很多人来说,是个非常自由的地方。
但也正是因为它的自由,让一些学生变得无措。
高中时你没有自己的学习节奏,还有老师能帮你,但是来到大学,就意味着自己要独立。
学习和成长,本就是一个人的事,在成长这条路上,同行的人本来就不多。「要想走出平庸,必先走进孤独」。
不要用别人对你的看法,去定义自己。
你只管默默地努力,总有一天,你会感谢当年那个,努力的你。
作者:黛西,90后女生,一个激进的自我精进者,想带你看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