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0多岁,没什么朋友
大家好,我是黛西。
不管在大学里,还是毕业工作后,我们可能都会经历这样的情景:
一个人去电影院,放映前只能看盯着手机;
一个人端着饭盆,形单影只地在餐厅吃饭;
一个人去上课/上班,做什么事都独来独往……
别人会觉得我没有朋友吗?会不会因此看不起我呢?会给人留下高冷的形象吗?是不是很丢人啊?
哈哈,黛西刚上大学时,就经常上演这样的内心戏。后来发现,自己真的想多了。
任何一个人的心理,都会有一种「聚光灯效应」,走在路上总认为别人在看自己,特别怕看到自己的缺陷。
其实真相是,根本没有几个人会关注你啊。
人本质是一种自恋的动物,都只关心和自己有关的事情。你是不是一个人吃饭/看电影/上课,别人压根不会在乎你。
可能有些喜欢在背后议论的闲人,说你不合群,没朋友。而这种人的看法,根本不必理会。
因为他们太low了,可以被你排除在竞争对手名单之外。管他们干嘛?
一个人,是最好的增值期
很长一段时间,包括现在创业,我都是一个人生活。一个人上下班,一个人过周末,一个人看电影喝喜茶。
但是我很享受这样的私人时光啊。
记得刚毕业工作时,为了赶上前辈的水平,下班后我经常一个人躲在24小时书吧里,疯狂地看书充电,晚饭就啃几块面包,吃完继续学习。
那段完全属于我个人的时间,我感到非常充实和愉悦,也是我成长最猛的人生经历。
那种幸福感和成就感,远远胜于去参加那些无聊的聚会,说些鸡毛蒜皮的话题。
很多人害怕寂寞,不会享受一个人的独处时光,习惯于从别人的看法中寻找自己的存在感。
很怕别人说「你怎么这么不合群啊」,压抑自己参加一些没有实际价值的社交活动(既得不到交友的快乐,又无法获取自我提升的价值)。
黛西觉得,与工作无关的私人社交,一周1-2次就足够了。再多的话,我会感到难受。
有一次去参加一个所谓的大咖「饭局」,在饭桌耗了2个小时以后,我找个借口狼狈地逃了出来。一个人回到屋里,休息了好久,才从那种难受的状态中恢复过来。
过度社交的结果,会使自己本为数不多的支配时间,像沙子一样从指缝中滑走。
特别是在北上广深生活的同学,下班本来就很晚,再加上通勤,回去的自由时间也就2-3个小时。
如果不用这些时间,去读书充电、学习技能、锻炼身体、谈恋爱、做副业、休息放松;
反而被那些聚会消耗掉,那这些生活的志趣,将彻底从你的生活消失。
你可能会变成一台工作机器,永远无法过上「向往的生活」。
18岁以后,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一个人吃饭、看电影,只是一种生活态度。独居与群居,两种生活观,并无高下之分。
有的人,天生就喜欢热闹。有的人,性子就爱清净。
各有各的好,自己过得自在,活得有进步,这就够了。
18岁以后,你已经戴上了成年人的礼帽,是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对自己的人生全权负责。
定好自己的目标,按照自己的节奏,活出自己的故事,这不但不丢人,而且很酷。
被别人的看法左右自己的人生,这才是真的丢人啊。
与其关心那些吵吵闹闹的言论,不如花点心思想想,如何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吧。
平日学业和工作繁忙,我们几乎没有整块的时间,沉下心静心思考:
想想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
出现了什么失误,应该如何改进?
赚了多少钱,又花在哪些地方?
今天做的事情,离我的年度目标,是距离近了还是远了?
我为我的家庭做了什么事情?
我未来的另一半,ta在哪里等我,我做好准备了吗?
一个每天被信息裹挟,只会人云亦云,不懂思考的人,是不会有真正的进步的。
享受孤独,让你变得出众;无谓合群,只会让你出局。
而让自己原地踏步
年纪越大,我越明白:有些人,注定只能和你同行一段路;有些友情,只能保鲜一段时间。
友情的本质,是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变好。
如果你因为自己进步太快,速度超过了旁人,不必放慢自己的脚步,去原地等待自己的好友,而要去唤醒、激励他们一起往前走。
如果他们只愿意留在原地,那就体面地跟他们告别吧:
谢谢你们的陪伴。可我的目标是远方的星辰大海,我先走了。
你的旧友,不会因为你跟他们同化,而加深你们的情谊,况且这样妥协换回的友谊,也不会太坚固。
继续前行,换一个适合你自己的环境,找到新的与你志同道合的朋友,才是解决「合群」的真正办法。
网上有一段话我很喜欢:
「每个人都走在人群里,你走得离我远了,就会离另外一些人更近了,未必不是好事情。
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转换朋友圈子的故事。
不是你走得太快,让别人跟不上了;就是别人走得太快,你被留在原地了。」
「道不同,不相为谋」。
各自安好,相忘于江湖,才是对这段友情真正的尊重。
04.
写到最后
一个人吃饭、睡觉、坐车,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会丢人。
真正丢人的,是你一直活在别人的眼光里。
别怕孤独。
去享受孤独。
因为城市,本来就是几百万个灵魂,一起孤独生活的地方啊。
你要知道,孤独可是一种高贵的自由。因为拥有它的人,才能真正拥有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