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会毁掉你的生活
大家好,我是黛西。
你是否有过这种经历:
下雨天的晚上叫滴滴回家,提示预计排队20分钟,结果等了半小时还没叫到,正想放弃但转念一想:既然已经等了半小时,放弃岂不是可惜了。 结果又等了半小时还是没叫到。
入职一家公司,工作三个月即将转正,但心里总是隐约感觉,工作内容和自己预期不是很符合,转念一想:既然已经工作三个月,而且马上转正,放弃岂不是可惜了。于是选择了继续工作,结果做了一年不适合自己的工作。
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有过这样的经历。
而这些现象,都可以用一个词来解释,就是——「沉没成本」。
简单的说,「沉没成本」就是那些已经发生,且无法收回的支出。
如已经付出的金钱、时间、精力等都属于沉没成本。
01.
有两个原因:
1)「沉没成本」会影响我们决策的正确性
我们在做决策时,不仅会对当前的情况综合考虑,还会看过去是不是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
我们过去在这件事上有过投入,在做选择时,这些投入就会成为干扰我们的因素。
为什么你不愿放弃自己读了一半的书,因为你已经投入了时间。 为什么你在遇到自己不喜欢的电影时,不愿立刻离开电影院,因为你已经买了票投入了金钱。
2)「沉没成本」不属于成本
「沉没成本」本质上就不属于成本,也更不应该对我们现在和将来的决策产生影响。
你放弃看不喜欢的电影,没有产生代价; 你放弃阅读不喜欢的书,也一样没有产生代价。
放弃「沉没成本」是没有产生代价。
盲目的坚持带来的是更大的损失
《影响力》中提到过一个现象:
赛马场的人一旦下注了某一匹马,在他们心中,下注的这匹马获胜的几率便会大大增加。
我有一个大学同学,对炒股一直感兴趣,大学的时候因为没钱,他就用软件模拟炒股。
毕业多年,他也赚了一些钱,前些天报了个炒股班,学完之后开始实战。
他这一买不要紧,身边朋友基本都知道他在炒股。
因为他逢人就推荐他买的那几只股票,并且这几只股票的利好消息,他总是第一时间知道。
因为他想让我们知道,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他所表现出来的这些现象,本质上就是对于「沉没成本」的过度迷恋。
因为一旦我们做了某个决定,并开始有所付出,就会义无反顾的去选择坚持。
一方面,我们不想让自己的付出白白浪费;
另一方面,也在试图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而明智的。
所以,我们经常会陷入盲目的自嗨,而这种盲目的坚持,很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
有时候,你越是坚持,损失越大。
03.
「断舍离」的理念能够让我们摆脱,「沉没成本」对我们造成的影响。
为什么你会发现,家里的东西会越来越多,即使大部分东西都用不到,但不会扔。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东西曾经都是你付出时间、精力、金钱换回来的。
学习资料也是一样,时间一久,存储空间越来越紧张,重要的是资料的内容也已经过时了。本应该舍弃资料,但一想到这是曾经花钱买回来的,所以即使用不到,也舍不得删。
但,“是否需要”才是判断是否要丢弃的主要参考因素,而不是曾经有哪些付出。
通过这种「断舍离」的思想,我们可以选择性的舍弃不想要的。
舍弃对没用物质的迷恋,摆脱「沉没成本」的束缚。
04.
曾上过一个股票投资的课,在课堂上有个词出现频率很高,这个词就是「止损」。
「止损思维」能够让我们及时停止当前行动,避免后面产生更大的损失。
在摆脱「沉没成本」这件事上,「止损思维」尤其重要。
当股票下跌时,设定止损线,跌到止损线,无论之前付出多少,都要立刻抛售。当电影不好看时,设定止损线,再看10分钟,如果依然不好看,立刻走人。 当工作不符合预期时,设定止损线,再干一个月,如果还不符合预期,立刻换工作。
止损思维让我们为目标,设定了一条红线。
这条红线,让我们无论在一件事情上付出了多少,只要触碰到了这条红线,就需要立刻做出改变。
在错误的路上,停止就是前进;
在错误的事情上,每多一秒都是浪费时间。
05.
我们在做决策的时,总是希望能够综合多个因素,然后做最终决定。
我曾经在换笔记本电脑的时候,也曾犹豫要换一台什么样的。
我列出了我会考虑的因素,包括品牌、价格、操作系统、性能等等。
后来我发现,当我综合这么多因素做决策的时候,我是选不出来适合自己的产品的。
最后,我做了一个决定,只考虑一个因素——品牌,于是我选择了苹果。
所以,当我们的决策受众多因素影响时,我们更需要利用「减法思维」。
剔除大部分无关紧要的因素,选择影响力最大的一个因素,或几个因素来为最终决策负责。
而要剔除的这些因素里,首先就要包含「沉没成本」。
比如我在选择电脑的时候,如果我要考虑沉没成本,我是不会选择苹果的。因为Windows系统已经用了快10年了,习惯早已经养成了,这10年的习惯,就是我的成本。 而如果我不放弃沉没成本,最终可能还是会在Windows阵营里做选择。
所以,利用「减法思维」,第一个减掉的就是「沉没成本」,让真正重要的因素对你的决策负责。
06.
纠缠于「沉没成本」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不愿割舍自己之前的投入。
而这种行为则会导致,我们在做决定时,无法保证清醒的头脑。
所以,换一种人设向自己提问,是摆脱沉没成本的重要技巧。
比如,我们站在第三者的角度问自己: 如果我不知道曾经付出多少时间、多少精力,那么我会做出什么决策呢?
除此之外,当我们向别人征求意见时,也可以通过交换人设的方式,来提升征求效果。
比如,你因一个选择犹豫不定时,向对方争取意见。对方会顾及到你的情绪,所以给到你的,往往不是最真实的意见。想提升询问效果,可以采用交换人设的方法来提问,可以这样说: 关于这个问题,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呢?
通过这种提问方式,对方会完全站在他的角度,提出对问题的看法。
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提问的效率和效果。
07.
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几乎都会遇到「沉没成本」。
比摆脱「沉没成本」更重要的,是先意识到它的存在。
因为只有意识到了「沉没成本」,我们才能针对性的去摆脱和调整。
避免将错就错,一错再错。
最后,愿我们都能把生命,浪费在有用的事情上,比如看完这篇文章,比如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