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清楚这件事之后,我突然不焦虑了
大家好,我是黛西。
我们一直生活在,一种唯恐落后于人的情绪里,
读书的时候比较成绩;高考的时候比较大学;
比赛的时候比较名次;
毕业了比较工作和恋人;
将来结婚了也许还要比较孩子……
有时候追的太用力,除了累之外,生活的改变并不明显。
不妨停下来喘口气,问一下自己:是不是陷入了和时代赛跑的陷阱里?
每个人,除了身处同一个时代,成长、家世、运气都完全不一样,所以也就不具备100%对等的可比性。
他们只是人生的一种可能,而我们要做的,是成为更好的自己。
当我想清楚这件事情之后,就不焦虑了。
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希望大家可以放下比较的心态,专注自己,不要拉踩,不再被「同龄人」焦虑牵着走。
01.
我记得自己刚开始实习的时候,从学生变成职场人,氛围都不一样了。
吃饭的时候,同事们在闲聊,我初来乍到,不敢搭话,又好奇他们在说些什么。
于是我就尽量细嚼慢咽,拖延时间,用表面上的斯文来伪装「偷听」的意图。
直到有一个前辈觉得我脸生,主动过来询问名字和年龄。
我回答完,他们眼睛瞪得大,纷纷啧啧感叹:
可真年轻啊,后生可畏。
这几天赶上公司举办活动,我本以为自己只是个新媒体运营,不用做些什么。
但是领导直接说:
我可没有把你当实习生啊!既然来了,该做什么就不能怠慢。
走出大学才知道,大家不会因为你年龄大,就宽容你的错误,也不会因为你年龄小,就对你予以照顾。
很多人对「年龄」这件事儿很敏感,不是怕被人知道自己年纪,
而是怕别人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配不上自己的年龄,或者说,配不上这个年龄的人应有的水平。
02.
而且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厉害了。
九五后的创业成功,零零后的也月入十万,新闻平台不断地用数字,刷新我们的认知。
原来我们觉得特别难的,少不了要奋斗个十年二十年的事情,竟然都实现了。
记得《奇葩大会》第二季,有个月入十万的00后姑娘——木汁。
她赢得瞩目的点不在于可以月入十万,而在于她今年才十七岁。
在很多人眼中,十七岁不外乎就是“学习”、“考试”这两件大事,每日按部就班的生活。
但信心和冲劲儿满满,期待自己考上好大学,找一个好工作,也能过上不错的生活。
有个人忽然告诉你:
你的同龄人,每个月可以赚六位数。你向往的五年后的生活,有些人早就拥有了,甚至过腻了 。
那些原来只出现在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现在只要随便刷个微博,刷个朋友圈就可以看到。
网络连通了不同阶级的生活,带来了渴望,也带来了痛苦。
那些所谓的同龄人榜样,把我们绑架了。
03.
我想起高中时期的一件事儿。
当年我的朋友Emma英语成绩特别好,听说读写都很优异。
高一时,有次我们一起去老师办公室帮忙,电脑里正放着BBC新闻。
老师忽然问我们,你们听得懂在播什么吗?
当我还在吃力地辨别每一个单词的时候,Emma说:“听懂了,讲的是朝鲜战争…”
老师看向我,我尴尬地笑笑:“差不多听懂了,有些词太快听不出。”
其实我那时候心态都要爆炸了,我哪里差不多听懂了,可能因为太紧张,根本一个字都听不进去。
我当时特别难过,为什么我们都在读高一,英文水平却相去甚远?
但凡有一点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人,都会觉得被打击——
明明我们读的都是一样的学校,教我们的都是同一个老师,我们每天一起上课一起吃饭, 为什么她的英语能力比我厉害那么多?
如今我回望当时,才发现那时候的我只看到「我们一样大」,却没有考虑到
她的小学是主修外语的,
她曾去国外交换过,
她比我更喜欢看英剧美剧,
她对英文的热情远胜于我,.....
“同龄人”其实是个伪概念。
大家可能除了「年龄相同」之外,再无更多共同点。
每个人的见识、经历、家世、资源、能力等天差地远,根本不具备可比性。
而且我们总是用简单粗暴的结论,否定自己,把事情的结果归结于一些无关紧要的因素,
却忘记了最重要的是,自己没有别人付出得多,也没有努力克服过那些困难。
04.
网上曾经流传过一段来自六年级学生写的文字:
对于人而言,沙粒不断坠落的过程,就象征着光阴的流逝,但不能单单认为这是自己的失去。如果将我出生的那一刻,定义为我拥有了自己的全部世界的话, 那么,我一直都未曾失去过时间,而是一直在获取时间。
这样的话,出自一个六年级的,只有12岁的小朋友。
他是《三体》迷,有着与同龄人不符的阅读偏好,也有着令人佩服的思考深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他誊写在作业本上的一字一句,是很多成年人都不一定能够表达的。
在十二岁小天才面前,再一次diss自己有用吗?
好像并没有。
正如这段话表达的,我们每天都在获取新的机遇和挑战,那些错过了的时间,早就消失了,纵使我们懊悔也无能为力。
我们可以做的,也就是抓住当下的时间,让自己变成一个更丰富的人。
你不需要与那些同龄人进行过多的横向比较,他们提供的只是一种“可能性”。
对你而言,更重要的,是关于自我的纵深。是对于自己,不断地超越。
05.
我最佩服的同龄人有两种:
不会在荣誉面前飘然,稳定且持续地优秀。 甘愿蛰伏,认准自己的目标,然后坚持而坚定。
他们都有一种共通点,那就是:
「不轻易羡慕别人而陷入焦虑」,不为社会「单一而功利」的衡量标准动摇。
阿德勒说:人的一生,就是在自卑中,完成自我的超越。
如今的社交网络,太容易让人自我膨胀或自卑,这些不能成为促进自己的动力。
别人的标准,甚至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生,而这些,往往并不是自己的终极目标。
为同龄人比自己优秀而自卑,是合理的,因年龄暗示着某种时间限制。
但不要焦虑,保不准轨迹会慢慢倾斜,真正的超越,在于跟自己的纵向比较中,成为更好的人。
最后,点个「在看」,戒骄戒躁,不要被焦虑所困住,专注自己脚下的路,过好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