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的奥运热搜,让我忍不住了!
大家好,我是黛西。
相信大家这几天也跟我一样,在紧跟时事,为奥运选手为国家加油。
微博频频爆出热搜,传来夺冠的消息,网络各界到处洋溢着炽热的爱国情怀,这是好事。
但同时,相信你也察觉到另外一些魔幻的舆论现象,比如:
00后奥运冠军杨倩,被扒出之前晒过Nike的图片,被骂滚出中国;
再到奥运选手王璐瑶赛场失利,发了一条微博带上自拍,被无数人网暴。
看到这些评论的时候,我只觉得害怕,这些值得我们骄傲的运动员,肯定更加不好受。
无数的唾沫星子,隔着屏幕像他们喷来,他们的心情,可想而知。
最后,两位女孩选择了删除微博,那些戾气仿佛跟随删除键,一键清空,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但真的是这样吗?
当舆论夹杂着各种偏见和情绪,向着一边倒,在争是否对错的时候,往往很容易走向极端。
这难道是一种良好的发展趋势吗?
这实在值得我们深思。
01.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网络上,我们变得越来越「胆小」。
很多人在热点事件发生的时候,为了表达情绪,同时也为了保护自己、害怕被抛弃,会更倾向于寻找志同道合的群体,借以发表言论。
可这样,往往容易让事情走向极端化。
想起了前段时间,鸿星尔克在河南灾情中,低调捐款被“追捧”。网友们一边感叹“连会员都舍不得开通,却捐献了5000万”,一边开始支持国货。
鸿星尔克在一夜之间爆红,销量猛涨。因为消费者的“野性消费”,也出现库存告急。
国民支持国货,这是好事。
但重点在于,在捧鸿星尔克的同时,其他品牌的直播间纷纷出现被“逼捐”的现象。
我寻思着,怎么连捐款,也都被逼着“内卷”起来了呢?
不仅如此,在本次奥运会上,国民的爱国情绪十分浓烈,热衷于为奥运健儿加油助威。
但就在前两天,国球混双失利,众人难过的同时,日本选手也一再成为网络热潮所攻击的对象。
除此之外,若有人想要表达对其他国家文化、运动员的欣赏,可能随时会被喷,随时都会被扣上「叛徒」「精日舔狗」「卖国」等头衔的风险。
(就像我写这篇文章一样,估计也会被喷得很惨)
这些极端的言论充斥在各个平台,像一个个气泡。
原本可以一戳就破,但是因为制造泡泡的人太多,数量庞大,这种荒谬的言论居然变成了绝对的正确,强行霸占着空气,让人窒息。
我理解网友的众多舆论行为,是因为热爱我们国家,为弱者发声,为强者助力。
本意是好的,但当原本的合理行为,过度夹杂着偏见的情绪,就会处处透露着戾气,让事情逐渐走向极端化,不再可控。
而当舆论不再只是舆论,就会成为一种「暴力」。
被拉入舆论漩涡的那群人,面对强大的言论压力,除了删除记录、声明道歉、被逼捐款.......除了让步和妥协,他们别无选择了。
因为单枪匹马,始终抵不过千军万马。
但他们,有错吗?
好像没有。
我开始感到害怕,当共情被大多数人控制,当「偏见情绪」驾驭「绝对理智」的时候;
我们所认为的公平,还是公平吗,所谓的正确,还是正确吗?
02.
互联网的暴烈情绪,这也正是在大大挤压我们正常的表达空间。
当你准备跟着舆论发声时,希望你同时也能保持冷静和理智。
国货的支持,并不是一次两次的野性消费,就可以崛起; 而是需要产品高质量的把控,国民长期的支持,企业贡献社会,实现一个有利的正向循环。
为国家选手加油助威,面对不合理的规则评判,并不是捧一踩一来网暴,就可以解决;我们有权通过正向渠道的申诉,获得应有的成绩。
同时,偏见是无法消除的,但也应该带着偏见去认识、了解、包容差异的存在。
即使无法接受,但至少允许它存在,毕竟心存偏见不可怕,狭隘偏执才更是应该摒弃的。
对于不够了解的文化和艺术,尝试去了解而不是在贬损;
对于和自己不同的价值观念,尝试去包容而不是去谩骂;
对于所谓的道德,是用来约束自我,而不是来绑架他人。
用理解和包容代替“对”与“错”以化解分歧,弥合裂痕,尊重世界上复杂多面中每一面的特性和广度。
我们看到一些美好,应该督促自己变得更美好,而不是强迫他人变得更美好。
对于假正义、假共情、非理性的每一次默许和附和,都是加在互联网罪恶之火里的干柴。
火在燃烧,所以,别再添柴了。
我担心那场大火,会覆灭大部分人原本的善意和热情。
03.
我很喜欢刘瑜老师的这段话:
相比之下,模糊、迟疑、中间的声音,比较难以形成观念共同体,因为你缺乏激情,也不抱团,那就等于拱手把世界交给了极端的人。
所以我一直觉得,这个世界上并不缺乏温和的人,缺的是温和而意志坚定的人。
也不缺理性的人,缺的是理性而有使命感的人。
最后,想借用蒋方舟的一句话结尾:
「坚定地成为自己,同时关心他人的命运,学会爱这个世界,但随时准备好与之抗争。」
这是一个已经觉醒的年代,又是一个需要觉醒的年代。
希望我们能善用自己的舆论权利,让网络世界,变得温柔一些。
也希望我们都可以成为,坚定捍卫宽容和平等的人,成为一个真正温良的中国人。
愿你能懂,
共勉。